齊愛虎
“雙減”政策指出要“豐富作業類型”。單元作業設計要讓學生樂學會學。如基礎性作業、實踐性作業、個性化作業,拓展性作業等來充分發揮不同作業的功能,給學生廣闊的學習和探索空間,體驗和經歷不同的學習方式,踐行因材施教的理念。
(1)堅實基礎,溫故知新——基礎性作業
“雙減”政策指出要“促進學生高質量地完成好基礎性作業”。所謂“完成好”,首先是實現作業目標、達成作業效果,即學生會將語文知識應用于不同情境之中。基礎性作業應避免簡單、機械、重復的作業。如閱讀《蒹葭》和《鄉愁》時,說說其在節奏上有何相似之處。由此引申出“回環”這一新的概念性知識。這是一個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推理、建構意義的過程,可以使學生的已有經驗與新的學習內容建立起聯系。接著,我們讓學生運用“回環”手法補寫《我們去尋找一盞燈》的最后一小節,旨在引導學生遷移、運用知識,使知識的意義在新的學科情境中得到體現。
(2)遷移應用,學以致用——實踐性作業
實踐性作業是單元作業設計的優勢所在。具有挑戰性、生活化、綜合化、活動化的作業,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實踐性作業強調“在做中學”,引導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中真正吸收、內化知識,提升思維品質,實現核心素養的升華與飛躍。
比如設計了“聲音禮物”這一項實踐性作業,即學生錄制音頻送給心中的那個“他(她)”,包含有“(他)她”精選一首詩、設計朗誦腳本、錄制朗誦音頻三個任務。“選詩”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事、物,在詩歌中尋找精神力量?!霸O計朗誦腳本”則引導學生反復揣摩詩歌語言,更深入地浸入文本?!耙纛l錄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聲音來演繹對文本的理解。這樣有溫度、有意義、有吸引力的作業能夠讓學生喜歡,喚起學生情感產生和認知投入,促進更真實的學習過程的體驗。
(3)尊重差異,百花齊放——個性化作業
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尊重個體差異。個性化作業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自主選擇權與發言權。其驅動性和開放性又能激發學生的作業意愿,并使學生產生持續的探究與實踐。在“寫詩”中,為豐富創作主題,我們頒布了抽選“詩題”征集令,學生在抽選中填寫自己喜愛的主題詞,并結合詩歌鑒賞與創作的相關知識,對寫詩人提出創作建議。對出題者而言,出題和創作建議是自主建構新情境的嘗試。對寫詩者而言,既考查其在新的復雜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也引導其結合個人情感體驗和單元關鍵能力的習作進行意義重建。抽選的形式增加學生作業的興趣體驗,也增強了作業的趣味性,還促進學生在開放的問題情境中,孕育不同的思維過程,最終呈現百花齊放的思維結論。
(4)助力優生,成就創新——拓展性作業
目前初中語文的教學過于淺顯,多數的教學內容都僅僅只是最基礎的,知識的聯系性和連貫性不強。這樣的教學會讓語文學習出現間斷,甚至是脫節,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語文和應用語文的能力。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能夠在生活中發現和應用語文,這就要求我們拓展語文教學方法內容及單元作業設計,讓語文學習成為一門綜合性、全面性、長久性的科目。以實現有效性教學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單元教學的作業設計,我們可以嘗試打破傳統的教學程序,以單元為整體,貫穿到局部。我覺得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的。大看框架,小看細節,大小融合看升華。語文課堂需要不斷地深思與學習,一次突破的創意,一次新意的學習,一次觀念的改變都會讓我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