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潔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引導作用,引導著學生主動學習,以創新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老師們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背景下,把混合式教學引入到了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之中,重點是對學生的前期預習的能力的培養以及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背景下,老師們把混合式教學引入到了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之中,重點是對學生的前期預習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并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后總結。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語言水平和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閱讀探究
引言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標志著我國的教育從應試教育轉向了素質教育,教育的重心也從以老師為核心轉移到了以學生為核心,這就要求廣大的語文老師們更多地關注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對新的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的探索。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這將極大地推動教育教學的變革。近幾年來,不管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所有的課程都納入了信息技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語文教學在小學階段的現狀及分析
(一)教學方法過于枯燥
目前,大多數的語文課堂氛圍是枯燥的,師生間沒有進行有效的交流,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沒有明顯的提升。許多老師仍然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方式,使語言課堂日趨模式化。老師和學生是否有交流都是由老師的來主導。老師提問,學生舉手,看似活躍了課堂的整體氛圍,其實還是老師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基本都是以識字、組詞、造句和閱讀理解為中心。在這種模式下,學生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對語文學習感到厭倦。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單調又限制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老師講課時雖然激情四射,但學生卻無心聽講,這對教學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二)對學生在教學中主體地位的忽視
大多數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以教科書為中心進行的。傳統的課本式的教學模式,只會使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機械的記憶和短效記憶,而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盡管教育界一直在倡導為學生"減負",但實際上并未真正落實"減負"。現在的小學生,功課也很重,但是老師并沒有根據他們的發展特征和成長規律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這就造成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不斷增大。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不當的教學方法,不但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而且還會使學生無法對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班級內每位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而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只以提高學生的成績為中心,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約束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父母對語文教學的認識不足
小學語文課雖然是一門基礎學科,但由于教學內容的原因,一直被父母所忽略。在許多父母看來,學習語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要孩子能讀會寫,能明白其中的含義,就可以自己獨立完成考試了。大多數父母都會在閑暇之余,給自己的孩子報名興趣班或者訓練營,而愿意為自己的孩子報名語文方面的培訓班的,卻少之又少。這是一種非常片面的認識,而且也會影響到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度和認知。
二、信息時代下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一)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或者說,他們一旦對什么東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他們就會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研究這件事情上。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有效地激發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過去,小學語文老師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在實際教學中加以實施,但是部分老師受考試成績以及學生升學壓力的影響,依舊在日常教學中采取講授法的方式進行授課。然而,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和他們所呈現出來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這就決定了他們的教育方法和能夠取得的成效都是十分有限的。信息技術手段具有音頻、視頻和圖像等多種功能,所以,老師們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進信息技術手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得到一種嶄新的學習體驗,而不是單純地把語文閱讀看作是讀課文、回答問題,使學生能夠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體會到語文的意境之美,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二)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可視化知識的教學
語文閱讀是由文字、詞語、句子構成的篇章,它以結構和語言的形式表現出作品的主旨,或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所以屬于比較抽象、小學生比較難理解的類型。尤其是許多文章都是概括性的內容,字里行間都隱藏著作者獨特的思想感悟,如果不深入研究,很難領會。要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有一個更好的認識和掌握,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把知識點形象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每一個知識點都能直觀地呈現出來,這樣,在對某一點的學習過程中,就會有很深的領悟和獨到的見解。
(三)采用信息化方式,組織學生開展廣泛性閱讀,加深理解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和偏好,并據此進行教學設計。有了信息技術的幫助,讀書已經不再局限于原有的一塊土地,它變得更豐富、更多樣、更廣闊。特別是在“大閱讀”普及的現今,廣泛閱讀和深入閱讀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在小學語文課程體系中,閱讀教學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它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解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老師們看來,應該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來組織學生開展“大閱讀”活動,深化他們歲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和傳統的閱讀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它不僅幫助學生們解決了字詞句的問題,而且還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使同學們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同時也擴大了他們的知識面,增強了他們的認知,使他們的語文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雖然提高了閱讀的效率,但對我們的老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在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雖然我們的教育方式變得更加豐富,但也意味著有更多的選擇和誘惑。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圖片和精彩紛呈的視頻的誘惑下,靜心地去思考,去發現事物的實質,這是老師們下一步要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蔡美容.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運用信息技術的思考[J]·新課程(上),2019(1).
[2]王曉琴.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究[J].
[3]馬薇.演講說課稿[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20(0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