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飛 龐靖宇
[摘 要]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雙一流”建設的核心任務。隨著“雙一流”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需要進一步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培養更多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創新型高質量專業人才。文章結合河南大學多年的嘗試和探索,探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路徑和實踐成效。
[關鍵詞]“雙一流”背景;拔尖創新人才;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20-0118-04
繼“211 工程”“985 工程”“2011 計劃”之后,國務院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以下簡稱“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半p一流”建設的核心任務是一流本科教育、一流人才培養,關鍵是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優秀拔尖創新人才。這要求高校必須積極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促使高校必須做好頂層設計,改變“重科研輕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育理念,努力做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特別要做好對培養創新型人才至關重要的實踐教學改革。
為此,項目組結合創新人才培養與“雙一流”建設的要求,積極優化和改進人才培養方案,開展課內課外實踐育人改革,對河南大學(以下簡稱我校)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嘗試和探索。
一、加強頂層設計,構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體系
(一)優化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增設創新實踐專項學分
培養方案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和師生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及工作準則。學校結合新一輪本科生培養方案修訂,以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核心目標,首先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學分構成等源頭層面,調整并加大實踐創新教學環節的學分(學時)比重,使人文社科專業和理工醫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學分分別不少于總學分的18%和25%;“明德計劃”實驗班、“卓越計劃”實驗班(含卓越工程師、卓越醫師、卓越教師、卓越法律人才等)培養的教育試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學分不少于總學分的30%。
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加大課程整合力度,優化課程體系設置,科學處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內教學與課外學習的關系,倡導學術講座與學術交流進課堂。同時,在本科生培養方案中設置創新實踐專項學分,涵蓋學生的學術論文、發明制作、調研實踐、專業競賽等創新實踐成果,構建符合創新型人才培養要求的課程結構與體系。此外,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嘗試把“第二課堂”納入常規教學計劃,開設社會實踐必修學分。制訂科學嚴謹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學大綱,并提出相應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在學生畢業時,其學籍表中會生成創新實踐專項成績單,詳細記錄學生在大學期間的科研、競賽和社會實踐活動情況。
(二)改革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提升學生人文與科學素養
為了讓學生在掌握扎實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拓寬知識面,培養高素質拔尖創新型、綜合型高級人才,項目組嘗試拓寬專業教育口徑,探索并構建相應的通識課程體系。在新的培養方案修訂和教學規劃設計上,同時兼顧學生在能力、特長、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項目組設計與建設了“信息技術基礎”“藝術類課程”“科學技術新進展”“國學”和“河南大學校史校情”五大模塊的通識教育課程。每個模塊均開設數量不等的校選通識課程供學生選擇,并要求每位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習一定數量的通識教育課程學分。
(三)改革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開辦“明德計劃”和“卓越計劃”實驗班
為了進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適應新時代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建好一流本科教育,我校積極探索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根據《河南大學關于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并結合我?!皣壹壢瞬排囵B模式創新試驗區”的建設,啟動實施了“河南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開設了“明德計劃”“卓越計劃”和“本碩一體化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項目”3類實驗班。實驗班秉持“學生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的培養理念,遵循“因材施教、重點培養、注重創新”的培養原則,構建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成長教育平臺,促進拔尖創新人才順利成長。“明德計劃”采用獨立的培養方案,單獨設班組織教學,由專家名師講授主干課程,實行導師制和學分制,實施“五個一”支持計劃(入選實驗班的每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需完成:①參與一項由導師負責的省級以上科研項目;②發表一篇專業學術論文或撰寫專業性調研報告;③完成一項國家、省級或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④參加一次省級以上本學科領域學術會議;⑤參加一項校級以上學科專業競賽或社會實踐活動)。經過前期設計與實踐,目前我校已開設了生物科學、化學、金融學等10個“明德計劃”實驗班,臨床醫學、法學等9個“卓越計劃”實驗班,另外還開設了1個“本碩一體化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項目”實驗班。
針對實驗班學生的培養,我校在人文社科藝術類專業中開設現代科學技術導論、學科前沿講座、西方文化概論、中國文化史、邏輯學基礎、管理學概論等課程;在理工學科“明德計劃”實驗班中開設大學語文、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學基礎、科學研究方法、邏輯學基礎等課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拓寬學生專業知識面和學科視野,強調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讓不同專業知識產生交叉碰撞,為學生創新靈感的產生提供成長的土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數據統計顯示,與非實驗班學生相比,“明德計劃”實驗班學生的就業質量和讀研比例更高,人均發表科研論文和參與學科競賽獲獎的數量更多,總體表現更加優秀。
二、深化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強調教學與科研的有機融合
第一,根據加強基礎、注重創新的實踐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我校擁有的高水平國家、?。ú浚W校等各級各類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研究院所)的教學科研平臺環境及師資隊伍優勢,通過政策引導,加大科研實驗室開放和資源共享力度,吸引高水平教師從事實驗、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指導等實踐教學工作,確保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踐項目有良好的資源條件支持和高水平的教師引帶。第二,倡導并實施以問題研究式教學和課題研究式教學為重點的實踐教學方法,使學校和教師的教學科研活動能夠真正圍繞創新型人才培養這一中心任務展開。第三,強化實踐教學改革,在每年立項的教學改革項目中設置一定比例的實踐教學改革項目。對于實驗教學,學校一方面繼續推進校院兩級教學督導工作,努力提升實驗課堂教學質量;另一方面積極引導科研成果向實驗教學項目轉化,當前已產出了以“多酸羰基化合物的單晶制備及其催化應用”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為代表的實驗類“金課”成果。目前,我校正引導各學院積極開展“創新實驗”項目建設,并鼓勵把成熟的“創新實驗”項目及時轉化為實驗教學項目。對于實習教學工作,我校一方面完善規章制度建設,及時修訂管理辦法,保障實習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設立專項基金,開展“優秀實習基地”評選活動,對實習效果好、實習質量高的實習基地給予獎勵和支持。同時,針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我校一方面通過購置畢業論文防抄襲檢測系統進行全員論文(設計)檢測,保證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提高原創成果的產出率;另一方面要求各學院強化過程管理,嚴格把關,做好開題、中期進展、畢業論文撰寫/畢業設計、結題答辯等環節的教學管理工作。我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基礎上,設計開發了河南大學畢業論文(設計)管理系統(見圖1)。該系統獲得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二等獎,現已在全校進行推廣應用,是我??蒲谐晒麘糜诮虒W的一個經典案例。
此外,學、研、產結合也是培養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我校通過不斷拓展實踐教學渠道,建設了一批數量充足、穩定高效的實踐教學基地,尤其是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盡可能地使學生的科研課題和畢業論文(設計)來自社會生產實際,真題真做,形成學校與生產企業相互聯動的實踐育人新機制。讓學生通過參與生產實踐“邊學邊練、邊學邊研”,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學習動力,提高實踐創新能力。
三、 加強課外實踐活動管理,構建“課內—課外”相互補充的實踐育人新體系
(一)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實施課外實踐育人新舉措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課堂內的實踐教學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但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和教育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從時間和空間上來看,僅限于課堂上的實踐創新訓練還遠遠不夠。
與課堂教學相比,課外實踐性環節的開展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我校從2009年開始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該項目中,由學生自主選題,指導教師把關,每年以設立項目的形式在中高年級學生中開展。歷年的實踐證明,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有利于促進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訓練與提升的必要補充。
近年來,我校在國家、省、校和院四個層面廣泛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科學研究興趣,強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產出了一大批由學生自主研發的創新型研究成果。如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劉楊發表在《文藝理論與批評》上的《如何深化十七年文學研究》,曾被《新華文摘》文藝評論板塊頭條全文轉載;化學專業劉雅潔同學發表在SCI一區雜志Crystal Growth & Design上的《五例納米級的高核鑭系離子取代的雜多鎢酸鹽》文章等,形成了課堂與課下相互補充的實踐教學新模式。
(二)設立大學生創新與科研基金,建立大學生創業園區
在保證并逐步增加基本教學業務經費的基礎上,我校設立了“河南大學大學生創新與科研專項基金”,用于資助、獎勵大學生深入開展科學研究、發明創造、社會實踐、創新性實驗以及學科專業競賽活動。該基金來源主要由學校劃撥和社會捐贈,每年80萬元左右。對于學生獲得的高水平創新型科研成果,按照《河南大學科研獎勵辦法》,給予與教師同等級別的創新科研獎勵。為使學生的創新科研成果能夠進一步延伸、孵化,從而產生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我?;I備建立了河南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并在開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校市共建了汴西新區大學生創業園,搭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創業就業實踐的教育平臺。
(三)加強學科競賽管理,規范課外實踐育人新手段
學科專業競賽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又一個重要手段。為了讓學科競賽能更好地對學生起到鍛煉作用,學校編制了《河南大學大學生學科競賽管理手冊》和相關的學科競賽管理辦法。一方面對競賽進行分類分級管理,組織專家遴選出一部分賽事質量高、業內影響大、參賽范圍廣的學科競賽活動,并給予重點資助;另一方面鼓勵各學院積極承辦高質量競賽活動,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各類賽事,讓學生在參賽過程中進一步熟練掌握所學理論知識,并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競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鍛煉,在鍛煉中主動學習。這既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又能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科競賽活動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又一重要育人途徑。
四、結語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雙一流”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源動力,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因此改革現有人才培養體系并將之最優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改革永無止境,改革正在途中,只有通過不斷創新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才能逐步達到最優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才能更加有保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勇于探索和自主創新等好習慣。同時,強化創新人才培育的教學平臺建設,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增加創新型、綜合型實驗比例,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項目,打造團隊意識好、學術氛圍濃、創新意識強和創新能力高的育人平臺,構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有利于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和成長。不斷改革和完善現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建好、用好課外實踐育人平臺,對“雙一流”背景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作用。廣大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有更多的思考和實踐。
[ 參 考 文 獻 ]
[1] 李清泉.地方高校加快創建“雙一流”大學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20(Z3):55-57.
[2] 黃毅,林鴻章.“雙一流”背景下高校綜合改革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9(21):36-37.
[3] 高航,張琤,李衛國,等.新書院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19(17):49-51.
[4] 李楨.探索“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8(21):31-32.
[5] 吳小波,曾志將,顏偉玉,等.“雙一流”背景下養蜂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6):193-197.
[責任編輯:蘇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