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翼狀胬肉患者行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的效果及對淚膜穩(wěn)定性的影響。方法 研究對象為奉新縣人民醫(yī)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收治的60例翼狀胬肉患者,經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0例,38患眼)和觀察組(30例,40患眼)。對照組僅實施翼狀胬肉切除術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分析2組淚膜穩(wěn)定性、患眼淚膜功能與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基礎淚液分泌試驗(Schirmer I test,SIT)結果較對照組明顯更高,淚膜破裂時間(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角結膜熒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與眼表疾病指數(shù)(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較對照組更低(P<0.05);觀察組淚膜正常率較對照組更高(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更低(P<0.05)。結論 將翼狀胬肉切除結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作為翼狀胬肉患者的治療方案,可延長淚膜破裂時間,保證患者淚膜功能的穩(wěn)定性,降低眼痛、結膜瓣水腫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關鍵詞】 翼狀胬肉;翼狀胬肉切除;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淚膜穩(wěn)定性
中圖分類號:R779.6?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35-006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5.021
翼狀胬肉是角膜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贅生組織而引發(fā)的一種常見眼科疾病,大部分患者患病后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或僅出現(xiàn)輕度不適感,隨著病情加重,患者的視力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生活質量顯著下降[1]。目前,手術是改善翼狀胬肉患者病情的主要手段,翼狀胬肉切除術作為廣泛應用的經典術式,雖然能夠切除翼狀胬肉,但會損傷患者角膜上皮,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2]。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是取患者上方球結膜處的角膜緣組織移植于病灶,通過角膜緣干細胞具備的抑制結膜上皮、血管向角膜生長的作用避免胬肉復發(fā)[3]。基于此,奉新縣人民醫(yī)院選取2020年
1月—2021年12月期間收治的60例翼狀胬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治療中主要應用翼狀胬肉切除結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探討翼狀胬肉患者行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的效果及對淚膜穩(wěn)定性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60例2020年1月—2021年12月奉新縣人民醫(yī)院診治的翼狀胬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2組。對照組30例38患眼,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65~80歲,平均(72.34±3.68)歲;病灶侵入角膜深度2~5 cm,平均(3.75±1.16)cm。觀察組30例40患眼,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65~80歲,平均(72.46±3.51)歲;病灶侵入角膜深度2~5 cm,均值(3.48±1.30)cm。2組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和病灶侵入角膜深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價值。
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臨床診療指南·眼科學分冊》[4]制定的翼狀胬肉診斷標準;(2)患者未接受過藥物或手術治療;(3)患者知情且同意加入研究。
排除標準:(1)合并麥粒腫、結膜炎、角膜炎等其他眼部疾病者;(2)合并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3)合并嚴重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者;(4)合并嚴重全身性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
1.2 方法 術前所有患者均完善相關檢查,其中包括常規(guī)心電圖、肝腎功能等,術前連續(xù)應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江蘇漢晨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148,5 mL)滴眼。
對照組僅應用翼狀胬肉切除術進行治療。術前為患者做表面麻醉處理,應用藥物為質量分數(shù)為0.5%的愛爾凱因滴眼液(s.a. ALCON-COUVREUR n.v.,H20090082,15 mL/瓶);再于患者翼狀胬肉體部結膜下進行浸潤麻醉,應用藥物為2%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福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487,2 mL∶40 mg);麻醉起效后,借助開瞼器將患者眼瞼撐開,作弧形切口于結膜,妥善固定胬肉頭部,緩慢分離角膜后切除胬肉、下方變形組織、虹膜表面增生等物質;治療期間開展任何操作均需要保證力度合理,避免對患者淚小管、淚道造成損傷,保證角膜的平整性;操作結束后常規(guī)止血、縫合切口,為患者患眼做加壓包扎處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進行治療。取梯形狀附帶角膜緣干細胞的結膜瓣,保證結膜瓣大小符合胬肉切除范圍;分離角膜緣內側至1 mm處后切斷,平鋪移植片于患者虹膜裸露區(qū),其間保持移植片的上皮面朝上,與角膜緣相對;固定移植片于淺層虹膜上,縫合固定后涂抹適量金霉素眼藥膏(北京雙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342,
2.5 g),為患者患眼加壓包扎。
1.3 觀察指標 (1)記錄2組患者淚膜穩(wěn)定性,包括淚膜破裂時間(BUT)、基礎淚液分泌試驗試驗(SIT)、角結膜熒光素染色(CFS)評分與眼表疾病指數(shù)(OSDI)評分。BUT檢測方法:在裂隙燈下將質量分數(shù)為0.125%的熒光素溶液0.01 mL滴入患者結膜囊,患者眨眼數(shù)次后平視前方,通過光線掃視患者睜眼狀態(tài)下的角膜,測量3次取平均值作為BUT。BUT<5 mm、6~9 mm、10~15 mm分別表明干眼、低分泌、正常。SIT正常值為10~25 mm,>10 mm表明正常。CFS評分范圍為0~12分,≥1分表明角膜上皮細胞受損。OSDI總分為48分,評分與眼部疾病癥狀嚴重程度成正比。(2)評估2組患者患眼淚膜功能,評估工具為淚液羊齒狀物試驗,Ⅰ級—Ⅱ級說明正常,Ⅲ級—Ⅳ級說明異常。(3)觀察2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眼痛、結膜瓣水腫、異物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處理工具為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2 結果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淚膜穩(wěn)定性對比 治療前2組BUT、SIT、CFS及OSD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IT相比對照組明顯更高,BUT、CFS及OSDI相比對照組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患眼淚膜正常率比較 觀察組淚膜正常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翼狀胬肉由是紫外線、風沙等外界因素刺激結膜、結膜下組織后引起的慢性炎癥性病理性增生,增生可逐漸蔓延至角膜并形成三角狀的肉樣病灶[5]。一般情況下,翼狀胬肉患者發(fā)病初期不具備顯著的臨床癥狀。隨著角膜受損程度的增加,翼狀胬肉會覆蓋患者瞳孔,導致其淚膜穩(wěn)定性受損以及視力減退,嚴重時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眼球運動受限甚至失明。此時患者應用藥物治療已無法取得理想成效,需要盡快接受有效的手術治療,減輕對視力及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6]。
翼狀胬肉切除術是目前醫(yī)務人員治療翼狀胬肉患者的手段之一,雖然該手術操作簡單,但長期實踐發(fā)現(xiàn)大部分患者單一接受翼狀胬肉切除術治療后仍存在病情復發(fā)的現(xiàn)象[7]。有研究指出[8],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能夠解決翼狀胬肉切除術無法降低病情復發(fā)率的問題。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是取患者自體正常組織的健康角膜緣干細胞后移植于患眼,為病灶補充大量的干細胞,重建角膜緣屏障功能,恢復角膜上皮的增殖能力,破壞新生血管的生長條件,避免翼狀胬肉復發(fā)[9]。SIT是評估患者水樣性淚液分泌量的重要指
標,BUT主要體現(xiàn)人體淚膜的穩(wěn)定性,CFS評分、OSDI評分分別具有評估角膜上皮細胞受損、眼表疾病癥狀嚴重程度的作用[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SIT較對照組高,BUT、CFS與OSDI較對照組低(P<0.05),表明應用翼狀胬肉切除結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翼狀胬肉患者,可使自體角膜原干細胞分化為正常角膜上皮細胞,減小對淚膜穩(wěn)定性造成的影響。分析其原因,翼狀胬肉切除術雖然對眼表上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修復作用,但單一治療在改善眼表結構上效果欠佳,而聯(lián)合應用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有助于刺激角膜上組織的再生,促進角膜上皮與淚膜穩(wěn)定性的恢復。已有文獻指出[10],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相比起羊膜移植術更有助于促進翼狀胬肉患者淚液功能恢復正常,充分證明了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的可行性。增殖的胬肉組織在切除后重建了患者眼表的解剖結構,可使瞬目過程中淚液均勻分布于眼表,為角膜表面提供淚液的營養(yǎng)、保護,進一步修復眼表淚膜功能,提高淚膜穩(wěn)定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淚膜正常率為75.00%高于對照組的52.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應用翼狀胬肉切除結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為翼狀胬肉患者進行治療,可促進其淚膜功能的恢復。分析其原因,人體角膜緣基底上皮四周存在著大量的干細胞,在翼狀胬肉切除后植入角膜緣干細胞,能夠充分發(fā)揮干細胞具備的效果與作用,如促進細胞分裂與再生等,加快患者眼表結構恢復速度,顯著增加眼表黏液分泌量,從而改善淚膜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上,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10.00%<3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lián)合翼狀胬肉切除與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可更有效地預防或減少翼狀胬肉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主要是因為翼狀胬肉切除術的作用在于切除患者翼狀胬肉,使視力恢復正常,而在此基礎上為患者移植自體角膜緣干細胞,能夠增加病灶處干細胞數(shù)量,發(fā)揮保護作用,促進眼表完整性的恢復,改善角膜形態(tài),避免新生血管、結膜上皮侵襲角膜,有效預防或減少并發(fā)癥,繼而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確保患者獲得良好預后[11]。患者行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后角膜上皮愈合時間短,加之膜緣部上皮基底層含有的干細胞可發(fā)揮補充、穩(wěn)定眼表的作用,有助于促進上皮恢復而減輕術后炎癥刺激,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長,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在翼狀胬肉患者治療中應用翼狀胬肉切除結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患者患眼淚膜功能的恢復,并且不會嚴重影響淚膜穩(wěn)定性。
參考文獻
[1] GHANEM A M,ZAHER F M,SALMAN A G,et al.Comparison between limbal stem cell versus dry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pterygium[J].QJM:monthly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2020,113(Suppl 1):1023-1035.
[2] 鄧映霞,李發(fā)忠,李莉芬.翼狀胬肉切除伴自體結膜移植術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醫(yī)眼耳鼻喉雜志,2019,9(2):84-86.
[3] 劉青,郭佳,朱思泉.帶角膜緣干細胞的自體結膜瓣移植術對翼狀胬肉患者淚膜穩(wěn)定性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20, 20(4):680-683.
[4] 中華醫(y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眼科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45-47.
[5] 周瑞武,許建斌,李貴洲,等.高頻電刀聯(lián)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對患者淚膜穩(wěn)定性及復發(fā)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20,18(33):17-19.
[6] PANTHIER C,BOUVET M,DEBELLEMANIERE G,et al.Con
junctival limbal autografting (CLAU) combined with customised
simple limbal epithelial transplantation (SLET) in a severe corneal chemical burn:case report[J].Am J Ophthalmol Case Rep,2020,
41(23):1009-1014.
[7] 麻利明,李波.老年翼狀胬肉患者行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的療效及對淚膜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2019,25(7):1105-1108.
[8] 王彬,韓梅,鄒瑩,等.老年翼狀胬肉患者行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效果及對淚膜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14):3051-3053.
[9] 雷新建.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與單純翼狀胬肉切除術對翼狀胬肉患者治愈與復發(fā)及術后恢復的影響觀察[J].貴州醫(yī)藥,2020,44(4):613-615.
[10] GALINDO S,DE LA MATA A,L?仵PEZ-PANIAGUA M,et al.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corneal failure due to 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state of the art[J].Stem Cell Res Ther,2021,12(1):324-330.
[11] 鄧江濤,顏堅,彭細峰.不同手術方法對降低翼狀胬肉復發(fā)的療效比較研究[J].當代醫(yī)學,2020,26(23):57-60.
(收稿日期:2023-10-07)
作者簡介:余芳,女,本科,主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