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腹腔鏡下異位妊娠患側輸卵管切除術中的護理配合狀況。方法 回顧性選取2019年5月—2021年2月上饒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02例異位妊娠患側輸卵管切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圍術期內采用的護理方式進行分組,采取圍術期常規護理的51例患者列入對照組,采取圍術期標準化護理的51例患者列入觀察組,對比2組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護理配合滿意度評分,記錄其術后恢復期并發癥(惡心嘔吐、腹脹、腸粘連)發生率。結果觀察組術后1 d、術后5 d 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醫生、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恢復期內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92%,低于對照組的15.69%(P<0.05)。結論 對腹腔鏡下異位妊娠患側輸卵管切除患者采用圍術期標準化護理配合,可以減輕術后疼痛,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惡心嘔吐、腸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腹腔鏡;異位妊娠;輸卵管切除;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R713.5+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35-010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5.035
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宮外著床發育的現象,常見的著床部位是輸卵管。發生宮外孕后,如果出現停經、反復腹痛、陰道出血的癥狀,應立即前往醫院就醫;如果出現孕囊破裂、輸卵管出血的情況,需要經過評估行輸卵管切除術[1]。臨床上通常借助腹腔鏡輔助進行輸卵管切除,切除過程中的電凝、輸卵管系膜剪切等操作會影響原本的卵巢血供,對卵巢側支動脈弓血管造成一定損傷,患者術后或因血供異常而出現體征波動的情況[2]。基于此,在進行手術切除的過程中需配合有效護理以盡量維持預后良好。以往圍術期常規護理實際操作時存在護理路徑不夠清晰、工作銜接性相對較低的缺點。考慮到輸卵管切除術中的切除操作會直接關系到患者預后質量,臨床傾向于采取條理清晰、順應圍術期連貫性護理特征的護理方式。研究表明[3],圍術期標準化護理在實際應用中具有護理流程簡便清晰、術中操作與醫生配合度高、能更好地掌握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的優點,在臨床廣泛應用。將該護理模式應用于異位妊娠患者圍術期治療中,或能夠強化護理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本研究對異位妊娠患側輸卵管切除患者采用圍術期標準化護理,觀察患者護理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9年5月—2021年2月于上饒市婦幼保健院進行治療的102例異位妊娠患側輸卵管切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所采用的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觀察組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5.38±6.84)歲;生產次數0~3次,平均次數(1.64±0.38)次;輸卵管包塊直徑2~6 cm,平均包塊直徑(4.32±1.75)cm。對照組年齡21~46歲,平均年齡(34.97±6.38)歲;生產次數0~
3次,平均次數(1.60±0.47)次;輸卵管包塊直徑2~
7 cm,平均包塊直徑(4.45±1.69)cm。2組年齡、生產次數及輸卵管包塊直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經彩超檢查證實子宮附件區出現包塊且血清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水平高于正常值;符合《輸卵管妊娠診治的中國專家共識》[4]中異位妊娠診斷標準及
輸卵管切除術指征;出現陰道出血、腹部疼痛等癥狀。
排除標準:心、肝、腎功能異常;溝通、表達能力障礙;合并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劇吐等影響妊娠的疾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圍術期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對患者進行手術方案及注意事項的講解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術中隨時觀察患者生命指標變化狀況,及時準確向醫生傳遞手術器械,輔助醫生完成手術;術后跟進患者傷口恢復狀況。
觀察組采用圍術期標準化護理,內容如下。(1)術前護理。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狀況,制作患者獨立病情登記本,收集患者病情信息。術前開展健康教育時,講解異位妊娠患側輸卵管切除術的治療過程,告知患者該術式有術中轉開腹的可能性。根據患者性格特點設計心理護理方案,增加與患者交流頻率,做好心理開導工作。向主治醫生反映患者病情狀況,并針對患者身體、心理狀況提出護理建議,基于患者術前血常規、激素水平檢查結果加強對其體征的監測,以防術前代謝紊亂而影響手術效果。協助醫生完成術前藥品及器械準備,確認術中所用麻醉藥物及輸注液體用量正確。囑咐患者做好胃腸道準備工作,術前6 h禁飲豆漿或食用其他易產氣食物,可使用磷酸鈉鹽灌腸液混合適量溫水以清除腸道中殘留物質避免術中胃脹氣影響療效。(2)術中護理。護士對患者進行麻醉注射,確認麻藥產生作用,向醫生反饋,根據患者體征波動情況適當調整麻藥劑量。在手術進行過程中隨時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根據患者體溫變化適當給予液體加溫、體外保暖措施,術中液體加溫至40 ℃左右,體外予以棉被、加溫毯進行保暖,在手術過程中迅速、準確地向主刀醫生傳遞手術器械和藥品。建立皮下氣腹穿刺時注意避開大血管走行部位,確認血液補給足夠支撐術中大出血緊急輸血處理。合理調節氣腹充氣壓力及充氣時間以防發生皮下氣腫。輸卵管切除部位若出現滲液、滲血情況或影響手術視野,則及時采取有效止血措施控制液體流出,確認術者操作視野清晰。(3)術后護理。術后3 h內患者無不適癥狀可服用10~20 mL溫水,以補充水分并評估其吞咽功能。若患者出現發汗、面色蒼白等不適癥狀應及時上報醫生并配合對癥處理。術后留置尿管期間注意觀察引流液性狀并記錄患者尿量變化,視引流液轉清情況于術后24~36 h內拔除導管。對術中采取全麻插管麻醉者加強術后呼吸道管理,可定期霧化,以防呼吸道黏膜水腫。對患者進行飲食管理,增加患者蛋白質、維生素食物供應。隨時觀察患者術后疼痛情況,及時進行止痛處理。對因術后應激出現輕度疼痛癥狀者,可給予自主鎮痛指導,引導患者通過冥想、聽歌等方式轉移對于腹部疼痛的注意力,對出現中重度疼痛者予以適量鎮痛藥物。必要時可按摩患者四肢并協助患者保持舒適體位以免過度受壓,適當按揉患側腹壁以加速腸胃中多余氣體排出。囑咐患者勤更衣、勤洗浴,注意保持外陰部清潔。持續跟進患者身體狀況,定期檢測血β-HCG,若出現異位妊娠復發征兆則及時上報主治醫生,并在病情登記本上做好記錄。根據患者身體改善情況協助其盡早下床進行主動、被動性肢體鍛煉,陪同患者進行術后呼吸訓練,以免活動幅度過大損傷切口。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指標,記錄患者術后恢復期并發癥(惡心嘔吐、腹脹、腸粘連)發生率。
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用VAS進行評定[5]。護士先在紙上畫一條直線,每隔1 cm進行分段,初始位置寫0,最后位置寫10,護士分別在術后1 d和術后5 d將評分表發給患者檢測。不同分值對應疼痛程度,0分為無痛,1~3分輕微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9為重度疼痛,10分為劇痛。分值越大說明疼痛越劇烈。
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擬醫生滿意度評分表、患者滿意度評分表進行評定。醫生主要從護理操作、護理專業性、術中配合度、護理態度4個維度進行評分。患者主要從護理態度、指導能力、護理認真狀況、突發狀況處理4個維度進行判斷。每份表共有25個問題,每個問題有4個選項,分別為非常滿意(4分)、較滿意(3分)、一般(2分)、不滿意(1分)。每張表滿分為100分,總分越高說明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2組患者術后1 d、術后5 d的VAS評分 觀察組術后1 d、術后5 d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2組護理滿意度評分 觀察組醫生、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術后恢復期內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恢復期內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92%,低于對照組的15.69%(P<0.05),見表3。
3 討論
異位妊娠屬于婦科常見疾病,又稱宮外孕,常見輸卵管妊娠。宮外孕通常表現為停經、反復腹痛、陰道出血,如果孕囊破裂、輸卵管出血,就要切除輸卵管[6]。臨床上通常借助腹腔鏡輔助進行輸卵管切除,在手術切除的過程需要配合開展有效的護理工作。合理選擇高效、全面、科學的臨床護理方式有助于促進手術順利進行,并對患者預后產生積極影響。
圍術期標準化護理具有護理流程簡便清晰、術中操作與醫生配合度高、能更好地掌握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等優點,在臨床被廣泛應用。這一護理模式不僅能夠遵循標準化護理規范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服務,還能夠針對術式的不同而合理調整術前健康教育、術后預后改善方面的措施[7]。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1 d、術后5 d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實施圍術期標準化護理對異位妊娠輸卵管切除術患者術后疼痛控制效果的改善具有積極影響。圍術期標準化護理主要操作內容詳盡,步驟及流程清晰,護理流程中包含了針對疼痛緩解方面的生理、心理干預措施。護理人員在術前先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通過講解手術流程、術中開腹可能性來消除患者因缺乏了解而產生的不安感,利用語言安撫來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避免患者術后因不良情緒影響休息繼而增加傷口疼痛和延后傷口恢復時間。護理人員在進行每日檢查時要認真檢查患者手術切口部位,并對傷口愈合狀況、疼痛感、是否瘙癢進行詢問登記,對出現疼痛的患者及時采取止痛措施,縮短患者疼痛時間,減輕患者疼痛程度[8]。
鑒于輸卵管切除術中部分操作會破壞原本的卵巢血供及器官功能,部分患者術后或因手術應激、卵巢功能異常而出現代謝異常癥狀,或因術中醫者操作不完善而發生腸粘連。為避免以上并發癥影響個體預后質量,應積極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加強并發癥防控。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并發癥控制效果優于對照組,提示圍術期標準化護理對于提升異位妊娠患者輸卵管切除術后預后質量有重要意義。腹部手術操作要求術者迅速處理患側切口內病變組織或及時完成組織切除操作,以縮短腹部組織暴露時間,此類手術一般需要設置多個切口。護理人員在術者操作期間密切關注患者手術孔滲液、滲血狀況,從而為術者提供清晰的手術視野,便于術者盡快完成組織切除操作,減小腹部組織與空氣中感染源接觸的可能性,利于改善患者預后。術中動態監測患者基本生理體征變化情況、注射麻藥后與患者溝通,可在患者出現低血壓、心率過快等異常時及時予以液體輸注,有效糾正患者術中血容量不足的情況,判斷麻藥在患者體內藥效發揮情況,促進術后生命體征維持穩態。在術后不斷跟進麻藥失效后患者傷口狀況及引流液性狀,及時進行止痛處理,依據患者疼痛程度給予自主疼痛干預指導及鎮痛藥物干預,有利于緩解患者術后疼痛狀況,及時發現患者尿路感染征兆,避免患者因過量服用鎮痛藥物而出現耐藥、并發癥等不良反應。術后視實際情況予以霧化吸入,能夠降低患者呼吸道因分泌物殘留、通氣不暢等因素出現吞咽困難、誘發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的可能性。術后護理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飲食管理,保證患者每日能夠吸收充足營養。充分的營養素補充有助于改善患者生長細胞活性,加快受損細胞代謝速率及細胞新生,縮短傷口愈合用時。在此基礎上聯合適當的運動鍛煉有助于提高患者腹部肌群耐受力,促進腹部肌肉恢復正常縮張,從而減小術后繼發并發癥的可能。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醫生、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圍術期標準化護理模式無論是在協助醫生開展手術方面,還是在指導患者進行術前、術后護理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效果。對于醫生而言,護理人員在術前診斷時及時、準確向醫生反饋患者病情狀況,幫助醫生了解患者生命體征,有利于針對不同患者采取適合的治療方式;術中護理時,護士能夠高效完成器械準備工作,采用更加專業化、規范化的匯報方式向醫生描述患者生命體征,依據患者生理需要予以器械加溫干預。醫生在護士的協助下能更好地完成輸卵管切除工作,患者身體狀況在良好預后的影響下得以改善,醫生對護士護理滿意度自然提
高[1]。對患者而言,護士進行細致護理后,不僅能及時體察患者情緒變化狀況,還能及時明確患者疼痛控制效果、身體狀況恢復情況,護理流程清晰,各項服務均能夠滿足患者實際生理、心理需求,促使患者在護理過程中逐漸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感,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異位妊娠患側輸卵管切除患者采用圍術期標準化護理,可以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提升護理滿意度,減少輸卵管切除術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何樂樂.腹腔鏡全子宮及雙側輸卵管切除術后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J].微創醫學,2021,16(1):152-154.
[2] 黎紅芳,甘精華,張凌焱.腹腔鏡下輸卵管抽芯切除術聯合宮角縫扎在輸卵管妊娠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9,23(15):60-63.
[3] 謝鵬娟,吳淑卿.規范化護理管理在婦科分散式日間手術病房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15):2171-2173.
[4] 王玉東,陸琦.輸卵管妊娠診治的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9,35(7):780-787.
[5] 胡亞平,施丹丹,龐明明.一體化護理模式對異位妊娠患者術后疼痛及不良心理狀況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9,20(6):81-83.
[6] 徐春雪.腹腔鏡下保留輸卵管與切除輸卵管治療輸卵管妊娠的比較[J].當代醫學,2020,26(4):49-51.
[7] 謝海萍.多元化健康教育對異位妊娠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患者疾病認知及創傷性成長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
2019,36(3):613-615.
[8] 黃桂連,葉官好.系統化護理干預在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輸卵管切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10):82-84.
(收稿日期:2023-10-25)
作者簡介:袁近,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