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穎
余新元13歲參加紅軍,15歲入黨,先后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他曾參加過黃土嶺戰斗、平型關作戰、百團大戰、狼牙山反“掃蕩”戰斗等大小戰斗500余次,7次身負重傷,為祖國和人民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今,他已是耄耋老人,卻依然活躍在另一個“戰場”上——義務為社會各界講黨史、關心教育下一代。這位“百戰老紅軍”,曾與白求恩、雷鋒、郭明義有過奇妙的緣分,也永遠銘記他們的精神。
1923年11月,余新元出生于甘肅省靜寧縣界石鋪鎮。他13歲那年,一支紅軍隊伍來到了石鋪鎮休整,帶領隊伍的人就是毛澤東。那段時間,毛澤東多次向群眾做革命宣講,而余新元就擠在人群里聆聽。在紅軍撤離的那天早晨,這個給地主放羊的少年成了紅一方面軍回民連里年齡最小的戰士。
入伍不到3個月,余新元參加了第一次戰斗,他繳了4個手榴彈,還背了300發子彈。第一次見到硝煙彌漫的戰斗場面,余新元嚇哭了。指導員劉長彪告訴他:“當紅軍不能哭,哭不能當紅軍。”余新元擦干眼淚說:“我今后永遠不哭了。”從那時起到后來7次負傷,他再也沒掉過眼淚。
1939年11月,抗戰史上著名的黃土嶺戰斗打響了。當時16歲的余新元腿部中彈,醫護人員準備為他的左腿截肢。恰在那時,在前線巡診的白求恩大夫經過他的床前,得知他只有16歲,十分不忍,便決定親自操刀,盡力為他保住左腿。“先將爛肉一一剪下,再用搗碎的大蒜給傷口消毒。”余新元清楚地記得,白求恩將消毒用的紗布從他的左腿里側一直捅到外側,再細心地涂藥、包扎。

▲ 2021年,余新元講述幫助雷鋒入伍經歷 (圖片來源:央視網)
余新元在40天后痊愈了,但為他治療的白求恩卻永遠離開了人世。就是在那次巡診中,白求恩在搶救其他傷員時不慎感染,患上敗血病。為余新元做完手術的第5天,他光榮犧牲。重新站起來的余新元,一生感念白求恩的恩情。回到戰場上,他時常回想起白求恩剛到前線時對大家說過的話:“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要向前沖,決不后退!”
1941年,日軍集中兵力對狼牙山地區進行“掃蕩”。余新元奉命帶4名戰士阻擊日軍,每個人只有5發子彈、3個手榴彈。于是他們爬到山上用大石頭砸,連續打退了日軍的12次進攻,砸死了120多人。
后來大石頭都用光了,子彈也打光了,戰友們接連倒下。余新元清楚地記得17歲的戰友張祥犧牲前留下的話:“我能不能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假如你們能回去的話,每年清明到我父母墳前添把土;告訴我姑姑不要哭,我是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死是光榮的。”余新元回答他:“我介紹你入黨。我們能回去就照你說的辦。”
哪怕胸部被子彈射穿,余新元也沒有后退一步。他用實際行動,回應了當年白求恩的期望。
接下來的戰斗中,擔負掩護任務的“狼牙山五壯士”主動將敵人引上了山頂絕路,之后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毅然跳崖。余新元說:“我們武器跟他們(日軍)比差太多了,但中國人打的是意志,打的是愛國,打的是英勇頑強。”
新中國成立之后,余新元轉到地方人民武裝部系統工作。
1959年年底,一個叫雷鋒的年輕人來到了余新元的辦公室。不久前,他因為身高體重不合格沒能通過部隊的體檢,于是步行20多公里來到遼陽,就是為了讓武裝部同意自己參軍的請求。
余新元問:“你想當兵,家里人愿意嗎?”雷鋒當時就哭了:“我沒有家人了。”接著他給余新元講述了自己家人在舊社會被迫害致死的事情。余新元被深深打動了,他前后三次找到遼陽市兵役局第一政委曹奇,詳細說明了情況,爭取破格送這個優秀青年入伍。曹奇也被打動了,他說:“政治合格比身體合格更寶貴,可以考慮讓雷鋒破格當兵。”
1960年1月8日,雷鋒如愿以償,光榮入伍,而在遼陽火車站送他的就是余新元。
1962年8月,雷鋒犧牲的消息傳來,余新元悲痛不已,把掛在家中的雷鋒照片摘下來,緊緊擁在懷里。他淚流滿面地對妻子說:“雷鋒就是咱的兒。他沒走完的路咱要接著走!”
此后,余新元把學雷鋒融入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離休后,他更是把宣講雷鋒精神作為晚年最重要的事。30多年來,余新元拖著截去前腳掌的右腿,累計宣講4000余次。“雷鋒犧牲時只有22歲。只要我們學他、做他,他就永遠不會離開我們。”余新元說,“我現在是雷鋒的學生,永遠是雷鋒的學生。”
1976年底,余新元聽說遼寧省勞動模范郭洪俊的兒子郭明義報名參軍,便前往了解。得知郭明義品學兼優,余新元非常高興,極力向負責征兵工作的同志推薦,最終,郭明義也如愿穿上了軍裝。
送郭明義上火車時,余新元還再三叮囑:“一定要當個雷鋒式的好戰士!”郭明義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后來被譽為“雷鋒傳人”。
從白求恩到余新元,再到雷鋒和郭明義,他們的故事是一段段傳奇,更是一種偉大革命精神的傳承。
2015年,余新元參加了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經過天安門廣場時,他向主席臺敬了一個堅定有力的軍禮。他說:“我是代表犧牲的先烈經過天安門的,不代表我自己。”
回憶崢嶸歲月,每一位戰友的姓名和音容笑貌,歷經歲月洗刷,仍鮮活地存在于余新元的腦海中。身經百戰,他從不以英雄自居,說自己只是一名幸存者。
1941年的狼牙山反“掃蕩”戰斗中,余新元胸部中彈,在老鄉王義珍家的炕頭一躺就是大半年。王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年少喪母的余新元,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幸福。“有一口好吃的,她都要留給我。”余新元說。為了給他補充營養,王媽媽變賣了家里值錢的東西,只為換回大米熬粥喂給他吃。“一不沾親,二不帶故,人家憑啥救你?因為老百姓把我們當親人!”余新元常常教育子孫,只有努力為人民謀幸福,才能回報老百姓的恩情。
那一年,大兒子余錦光到了參加工作的年齡,余新元對他說:“你是紅軍的后代,你得當兵去。”“溫室里養不好花草,要經風雨、見世面,才能有前途。”余新元先后把5名子女送到部隊歷練。
在余新元心中,兒孫參軍入黨、報效國家,是為了更多人的幸福。孫子余曉說:“參軍、入黨,是爺爺定的家規。”2018年,余曉來到鞍山市岫巖縣雙泉村擔任書記。聽說孫子下派駐村,余新元很高興,寫信勉勵他:“脫貧攻堅也是戰場,駐村書記是沖鋒在前的兵。”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當聽到“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的莊嚴宣告時,余新元高興地說:“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辦成這么偉大的事情!”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余新元真誠激越的聲音縈繞在年輕人耳邊。離休以來,他記不清講過多少堂黨課,每一堂他都情緒飽滿,革命精神就這樣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