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元剛
(臨邑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山東 德州 251500)
重癥肺炎屬于臨床中重癥醫學科高發性呼吸系統疾病,該病病情進展速度較快且有較高的病情危重風險,要想控制病情,需及時予以患者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1]。臨床發現,長期應用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雖然可產生一定的抗感染效果,但是卻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及耐藥性問題[2]。抗生素降階梯療法為當前臨床重癥肺炎治療的一種新型方法,即初期予以患者廣譜性強效抗生素藥物,在其治療2~3 d 后結合藥敏檢查結果,對后期的抗生素藥物用藥劑量進行調節,并盡可能為其選擇窄譜性抗生素藥物,以此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3]。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對臨邑縣人民醫院2021 年6 月至2022 年5 月收治76 例重癥肺炎患者實施常規治療并在此基礎上實施抗生素升階梯及降階梯治療后的價值進行了對比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 年6 月至2022 年5 月臨邑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6 例重癥肺炎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8 例。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1 例,女性17 例;年齡5~70 歲,平均年齡(39.87±2.64)歲;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狀況(APACHE -Ⅱ)評分16~23分,平均APACHE -Ⅱ評分(20.84±1.67)分;病程1~6 d,平均病程(3.51±0.74)d。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 例,女性18 例;年齡6~70 歲,平均年齡(39.58±2.33)歲;APACHE -Ⅱ評分17~23 分,平均APACHE -Ⅱ評分(20.63±1.52)分;病程1~5 d,平均病程(3.11±0.62)d。本研究經臨邑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患者及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重癥肺炎診斷標準[4]并確診;②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史。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呼吸系統疾病、惡性腫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②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血液性疾病;③存在心臟器質性疾病、心臟瓣膜病及心力衰竭問題。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即予以患者止咳祛痰、吸氧、機械通氣、內環境穩定及支氣管擴張治療等,同時患者采取持續性常規抗生素升階梯療法。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即治療初期先予以患者廣譜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共治療5 d 后依據藥敏試驗檢查結果,再將廣譜性抗生素藥物替換為窄譜性抗生素藥物,共治療3 d。具體來說,即以500 mg/8 h 的劑量予以患者美羅培南(海口市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080,規格:1.0 g)進行靜脈滴注,待病情緩解后,以500 mg/12 h 的劑量予以患者美羅培南進行靜脈滴注,依據細菌培養結果及藥敏試驗結果為其選擇敏感性抗生素藥物繼續進行治療,治療5 d 后,以二線抗生素藥物持續性治療。兩組患者均共治療2 周。
1.3 觀察指標①治療效果指標。顯效:體征及癥狀消失,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有效:體征及癥狀改善,影像學檢查結果接近正常;無效:體征及癥狀未改善,影像學檢查結果無改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組內總例數×100%。②治療安全性指標:統計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包括腹瀉、失眠、皮疹、惡心嘔吐。總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之和/組內總例數×100%。③免疫細胞因子指標:檢測時間段分別為治療前及治療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 后,以1 500 r/min的轉速進行10 min 的離心處理,以免疫熒光法在顯微鏡(深圳市漢客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型號:U1506)下檢測CD3+、CD4+、CD8+,其分別為成熟T 淋巴細胞表面標志、輔助性T 淋巴細胞、抑制/殺傷性T 淋巴細胞。④炎性細胞因子指標:采血方式同③,以酶聯免疫吸附法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成都一科儀器設備有限公司,型號:URIT-8036)下對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8、腫瘤壞死因子-α 指標進行檢測。⑤肺功能指標:檢測時間段分別為治療前及治療后,使用肺功能儀(北京華儀通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型號:HI-101),包括用力呼氣量、每分鐘最大通氣量、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⑥治療時間指標:包括機械通氣治療時間、感染控制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以SPSS 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統計學數據,治療效果及治療安全性等計數資料以[例(%)]表示,前者采用秩和檢驗,后者采用χ2檢驗;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免疫細胞因子水平、肺功能、治療時間指標等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治療效果總有效率為97.3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安全性比較研究組治療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5.26%,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安全性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免疫細胞因子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CD3+及CD8+指標明顯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CD4+指標明顯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免疫細胞因子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免疫細胞因子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2.4 兩組患者炎性細胞因子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8、腫瘤壞死因子-α 指標明顯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炎性細胞因子比較()

表4 兩組患者炎性細胞因子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2.5 兩組患者肺功能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用力呼氣量、每分鐘最大通氣量、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指標明顯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肺功能比較()

表5 兩組患者肺功能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2.6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指標比較研究組患者機械通氣治療時間、感染控制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指標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指標比較()

表6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指標比較()
重癥肺炎患者若不能及時實現病情控制,將嚴重危及其生命安全。抗生素藥物在治療此病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其雖然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是受當前臨床中抗生素藥物濫用等因素影響,很多患者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及耐藥性的幾率較高[5-7]。為改善這一問題,確保抗生素治療重癥肺炎發揮出最大價值,臨床中提出了抗生素降階梯療法,且發現此項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及安全性,增強疾病治療獲益率[8]。
抗生素分為廣譜抗生素及窄譜性抗生素,其中窄譜性抗生素藥物治療重癥肺炎病癥敏感性更高,但是目前臨床中用于應對重癥肺炎的窄譜性抗生素藥物種類較少,長期使用下還會出現細菌耐藥性問題;廣譜性抗生素藥物治療重癥肺炎以第3 代頭孢菌素為主要藥物,相較于窄譜性抗生素藥物,廣譜性抗生素藥物治療此病效果較不理想[9-10]。
本次研究發現:研究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各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說明重癥肺炎患者采取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可促進其癥狀消失,提高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本次試驗中對照組所實施的抗生素升階梯療法會在治療最初予以窄譜性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待患者病情無好轉后,再采取高一級的廣譜抗生素藥物治療,此種治療方法雖然有效,但是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指標均不理想[11]。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屬于現階段臨床中新提倡的一種方法,其強調在治療初期即予以患者廣譜性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先對感染癥狀進行控制,而后依據藥敏試驗結果及細菌檢測結果再予以窄譜性抗生素藥物,使之能夠兼具抗感染治療的針對性、有效性及安全性[12-13]。本次研究還得出以下結果:治療后研究組CD3+及CD8+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CD4+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8、腫瘤壞死因子-α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用力呼氣量、每分鐘最大通氣量、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說明重癥肺炎患者采取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后,免疫功能、炎癥指標和肺功能指標的改善及恢復程度均明顯較優。分析原因,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注重用藥及時性,會在治療早期及時對患者可能感染的革蘭氏陰性菌及革蘭氏陽性菌進行控制,又能防范長期抗生素藥物治療下出現的二重感染及耐藥性問題,即在對其感染病原菌進行確定后,再予以窄譜性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最大程度發揮抗生素的治療優勢,盡快促使炎癥消失,更好地調節免疫功能,及早形成免疫保護,加快肺功能恢復正常的速度,最終取得良好治療效果[14-15]。
綜上所述,重癥肺炎患者在實施常規治療基礎上采取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可提高治療效果及治療安全性,促進患者免疫細胞因子及炎性細胞因子恢復正常,提高肺功能,縮短治療時間,且此治療方法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