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潔
(沂南縣中醫醫院心病科,山東 臨沂 276300)
心律失常疾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多為后天患上的心律失常疾病,在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中十分常見。程度較輕的心律失常,其臨床通常表現為偶發的房性期前收縮,且這種心律失常對機體造成的不適程度較小,表現也不明顯;程度較重的心律失常,其臨床主要表現為快速的心房顫動,同時伴隨著較大程度的心悸、胸悶、頭暈、低血壓、出汗癥狀;嚴重的心律失常可導致患者暈厥甚至猝死[1]。一般用藥治療心律失常,以穩定患者心律為治療目標。胺碘酮可阻斷心房和心肌傳導纖維鈉離子流動,還可減緩傳導速度,改善竇房結自律性。配合使用β 受體阻滯劑藥物卡維地洛,可阻斷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時被激活的交感神經毒性,改善左心室功能及心室重塑,抑制心肌收縮,降低心輸出量[2]。本研究對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應用卡維地洛+胺碘酮,現分析其療效及對患者心功能、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2 月到2021 年2 月沂南縣中醫醫院住院治療的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 例對其進行研究。以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5 例,女性20 例;年齡52~73歲,平均年齡(64.4±7.8)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22 例;年齡52~75 歲,平均年齡(66.3±8.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沂南縣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符合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臨床診斷標準[3];②無大量飲酒史者;③無藥物使用禁忌證。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②合并感染性疾病或甲狀腺功能異常;③存在嚴重精神障礙者。
1.2 治療方法所有納入患者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予以對照組患者鹽酸胺碘酮片(山東信誼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7021448,規格:0.2 g×24 片)口服,1次/d,0.6 g/次。予以觀察組患者卡維地洛+胺碘酮的聯合用藥治療。鹽酸胺碘酮片用法用量同對照組一致。卡維地洛片(寧波市天衡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2427,規格:12.5 mg×24 片)口服,1 次/d,6.25 mg/次。兩組治療周期均為30 d,用藥劑量應在醫師密切監督下制定,必要時應根據患者個體化情況調整用藥劑量。
1.3 觀察指標①心功能療效:采用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的心功能分級對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進行分級,心功能改善≥2 級即為顯效,心功能改善1~2級即為有效,心功能改善<1 級或無改善即為無效[4]。②比較兩組患者心電圖監測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③比較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治療前后為兩組患者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以此來評價患者心功能。④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hs-CRP水平。抽取肘靜脈血5 mL,在3 000 r/min 速率下,對血液樣本進行離心操作,離心20 min。將分離得到的血清置-20 ℃的冰箱放置保存,以免疫比濁法批量測定。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美國Beckman Coulter 公司,型號:UNICEL DXC800)。⑤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記錄并對比兩組治療后惡心、頭暈、心律過緩、低血壓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率以[例(%)]表示,前者以秩和檢驗,后者以χ2檢驗。計量資料均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臨床療效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患者心電圖監測恢復正常時間與平均住院時間對比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患者心電圖監測恢復正常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電圖監測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對比(d,)

表2 兩組患者心電圖監測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對比(d,)
2.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對比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心功能均有改善,且與對照組對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VEF 更高,LVEDD 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對比()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對比()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
2.4 兩組患者血清hs-CRP 水平對比與對照組比對,治療后觀察組患者hs-CRP 水平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清hs-CRP 水平對比(mg/L,)

表4 兩組患者血清hs-CRP 水平對比(mg/L,)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hs-CRP:超敏C 反應蛋白。
2.5 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對比對照組患者發生輕微惡心1 例,頭暈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4%;研究組患者發生心律過緩2 例、低血壓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886,P=0.537)。
慢性心衰患者主要存在的臨床癥狀包括心悸、氣短、咳嗽、咳痰等[5-6]。心衰可并發各類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動過速最為常見,臨床意義重要[7]。根據心律失常病情嚴重程度的不同,患者所體現出來的臨床增癥狀也會有所不同[8]。治療發病較慢心律失常的藥物為加速傳導及加強心肌自律性的藥物,而治療心律失常較快的藥物,最好選擇運用減慢傳導等藥物。同時必須要保證規律的飲食作息,按時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9-10]。近年來對心衰伴心律失常的治療有了更多進展,其中對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方式,使用了β 受體阻滯劑藥物,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使用的胺碘酮是苯呋喃類的衍生物,屬于多通道阻滯劑,可以在電生理效應下抑制鉀離子向外電流,消除電位的折返激動動作。胺碘酮還可以抑制心肌傳導纖維離子內流,減慢電位傳導的速度[11]。卡維地洛作為高度選擇的β 受體阻滯劑,從慢性心衰伴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機制出發,通過抗氧化、抗凋亡作用阻止心室重塑過程。作為多通道阻滯劑,卡維地洛在低濃度時可以顯著抑制INa和IKr,從而具有膜穩定作用,提高致顫閾值,抑制觸發活動產生的心律失常[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卡維地洛+胺碘酮的聯合用藥治療能夠顯著提升治療效果。這可能是因為觀察組使用的卡維地洛受體阻滯劑能夠抑制患者心肌細胞的收縮,促進了心肌細胞的快速修復;同時穩定患者心律,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者心肌受到的損傷。研究中觀察組心電圖監測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顯著更低(P<0.05),提示卡維地洛+胺碘酮的聯合用藥治療,對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恢復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觀察組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服用胺碘酮后,藥物可以發揮抑制腎上腺素受體的效果,減少心肌耗氧量,對血管氣道產生擴張作用,降低外周阻力,能夠穩定患者心率,改善心肌功能,提高了對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療效果,縮短了心電圖監測恢復正常和住院時長。與對照組對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VEDD 更低,LVEF 更高(均P<0.05),表明卡維地洛+胺碘酮的聯合用藥治療對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作用顯著。hs-CRP 是人體非特異性炎性反應的一項重要標志物,其分泌水平與慢性心力衰竭的程度有正相關關系[13],而在本研究中經用藥治療,兩組血清hs-CRP 水平下降,與對照組比對,觀察組hs-CRP 顯著更低(P<0.05),結果提示卡維地洛+胺碘酮的聯合用藥治療,對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炎癥反應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這是由于卡維地洛與胺碘酮的聯合用藥可以通過作用于機體心臟β1受體起到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有效抑制作用[14],降低了心臟后負荷和心肌耗氧量,逆轉心室重構,抑制機體炎性因子hs-CRP 水平,對緩解患者心肌炎癥癥狀起到了突出的作用,這同歐陽耀漢等[15]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中對照組輕微惡心1 例,頭暈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4%;研究組心律過緩2 例、低血壓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表明聯合采用卡維地洛與胺碘酮治療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性較高,不會給患者帶來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卡維地洛與胺碘酮的聯合用藥,對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具有顯著的幫助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突出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