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錫明 廣州市南沙區教師發展中心 何彩華 廣州市南沙第一中學
設計基于《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單元深度學習目標,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發展核心素養的關鍵環節。本區作為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實驗區之一,近年來一直參與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的“深度學習”教學改進項目。筆者按新課標的要求,以深度學習理論為指導,積極推進“深度學習”教學改進項目,探索初中歷史單元深度學習設計和實施的有效策略,引導初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學會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發展核心素養,充分發揮初中歷史學科“培根鑄魂”的育人功能。以下僅以《人民解放戰爭》(《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單元設計為例進行探討。
“‘深度學習’項目研究努力在自覺的教育實驗活動中探索教學規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使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培養人的理智活動,成為能夠回應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的社會實踐活動。”[1]而要設計科學合理的單元深度學習目標,首先應明晰深度學習理論與單元學習目標的關系。
1.深度學習理論是單元深度學習目標設計的理論依據
根據深度學習理論的劃分,知識的學習記憶屬于淺層學習,理解、分析、評價和創新等屬于深度學習。深度學習理論倡導以單元設計教學評一體化的學習目標,劉月霞指出:“‘深度學習’作為教學改進項目,不能僅停留在理念的標示和理論的闡釋上,還需有實踐模型來支撐教師加深對教學系統、教學過程的認知和理解,給予教師如何從確定目標、選擇內容、設計活動、預設評價等方面進行教學設計和實施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為教師提供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支架’。”[2]筆者在教學實踐與研究中發現,根據深度學習理論設計的單元深度學習目標,能搭建起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評一體化的整體學習支架,更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且具體可行。
2.單元深度學習目標能促進深度學習的有效發生
學習目標是教學設計的靈魂,是教與學的指南,是評價學習成效和教學質量的依據。科學的單元深度學習目標能聚焦核心素養,把教學評融入目標中,基于深度學習目標能設計“有深度”的學習任務和活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中培養高階思維能力、提升核心素養。因此,科學的單元深度學習目標能促進深度學習的有效發生,推動初中歷史教學由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由知識為中心向以素養為中心轉變,解決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淺層學習問題。
1.立足培根鑄魂,凝練單元主題
初中歷史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單元主題是整個單元的“靈魂”,在“培根鑄魂”立德樹人中起關鍵的作用。李惠軍老師曾提出:“好的歷史課一定要有靈魂。靈魂是歷史課堂智慧的精髓,只有在這個靈魂的驅使下,歷史才有深度力量,才有神韻風采。”[3]所以,在設計單元深度學習目標時,首先要凝練單元主題,以主題統領目標。根據新課標要求,在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把《人民解放戰爭》這一單元主題凝練為“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軍民贏得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這個主題突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在“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比單元標題“人民解放戰爭”更聚焦核心內容、更有感染力、更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讓學生神入人民解放戰爭這段歷史中,真切感受革命先烈不怕犧牲、英勇奮戰的高尚情操和愛國情懷,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在人民解放戰爭中發揮的決定性作用,從而增強愛黨愛國情感。
2.立足新課標,設計單元深度學習目標
新課標增加了學業要求、學業質量標準、教學提示和評價建議等內容,是科學設計和實施教學目標的依據。但是,新課標中的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都是從宏觀角度來敘寫,不夠具體,不適合作為具體單元和課時實施的目標。因此,在《人民解放戰爭》這一單元的設計中,筆者圍繞“人民解放”這一歷史學科大概念,根據新課標的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教材內容,初步擬定了以下單元深度學習目標:
(1)能通過課前預習自主建構單元知識思維導圖,把重慶談判、內戰爆發、解放區土地改革等歷史事件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時空中加以分析,初步學會在具體時空條件下分析歷史。
(2)學會收集和整理解放戰爭的重要地圖、歷史圖片、文獻和視頻等史料,能運用這些史料分析解放戰爭爆發的背景、經過、勝利的主要原因及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初步學會以唯物史觀分析歷史問題,認識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3)能客觀評價解放軍廣大指戰員和解放區人民在解放戰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學習革命先輩們為人民解放,不怕犧牲、英勇奮戰的大無畏精神。
(4)能結合材料,了解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劉伯承、鄧小平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卓越貢獻,學習他們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愛國情懷,增強歷史使命感、時代責任感和愛黨愛國情感。
以上教學評一體化的單元深度學習目標,把教學過程和評價融進目標中,具有指向明確、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強的特點,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3.立足學情,完善單元深度學習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設計單元深度學習目標應聚焦以學為中心,在準確把握和分析所任教學生群體現有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設計具有引領性的深度學習目標。“分析本班學生已有學科水平、現階段思維特征和發展需求,明確表述本單元學習的學科核心素養整體目標及其單元內每個課時的目標,目標要更加針對學科核心內容,指向基礎性、關鍵性問題的解決。”[4]因此,筆者在初步擬定的四個學習目標基礎上,結合學生特別關心臺灣問題的實際,增加了引領性學習目標——能結合所學知識,以史實說明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通過學習小組探討如何解決臺灣問題,認識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認識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大勢所趨。
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筆者在單元深度學習目標的基礎上,設計了具有引領性的學習任務。以下是基于單元深度學習目標設計的本單元第24 課的學習任務。
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學習任務
活動1(體驗歷史人物):如果你是解放區的農民,你在土地改革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解放戰爭中為什么廣大農民真誠擁護中國共產黨?
活動2(看圖學史):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教材的文字內容和“三大戰役示意圖”,完成下列表格。

活動3(讀詩明史):吟誦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感受解放戰爭即將勝利的喜悅。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分析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
活動4(探究歷史與現實):請結合所學知識,以史實說明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分小組討論當前應如何解決臺灣問題。
以上基于深度學習的具有引領性學習任務,符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能有效激發學生個人和小組合作探討歷史與現實問題,有助于引導學生在深度學習中學會學習和思考,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愛國愛黨的情感。
要設計科學合理和有效實施的初中歷史單元深度學習目標,應注意以下問題。
1.應與歷史課程目標保持一致
新課標明確提出:“歷史課程的目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現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明理、增信、崇德、力行。”[5]因此,單元深度學習目標設計必須與歷史課程目標保持一致,也必須根據新課標的學業質量標準和學業要求進行設計。
2.應避免割裂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新課標提出初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是一體化、缺一不可的。但是,不少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和實施中,往往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割裂開來,這不利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3.應整體設計各單元學習目標
在新課標中,初中歷史學科各單元的課標要求因單元內容不同有所差異,但不同單元的課標要求都聚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各單元的課標要求是相互支撐和關聯的,是通過以“點”穿“線”共同構成歷史學科的育人總目標。因此,在進行單元深度學習目標設計時,應理清各單元內容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聯性,整體設計各單元深度學習目標,做到宏觀和微觀相結合,使各單元深度學習目標更科學合理。
綜上所述,基于新課標的初中歷史單元深度學習目標,是以新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以深度學習理論為指導,立足學情,聚焦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既指向歷史學科本質,又指向學生未來的發展。這有利于初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進階發展,有利于推動初中歷史教學方式的轉變,打破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的困局,實現減負增效目標,真正發揮初中歷史學科“培根鑄魂”的育人功能,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注釋】
[1]郭華:《深度學習及其意義》,《課程·教材·教法》2016 年第11 期,第25 頁。
[2]劉月霞:《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改進:讓學習真實發生》,《中小學管理》2021 年第5 期,第15 頁。
[3]柳依寧:《助力學生理解歷史之“道”》,《教育研究與評論》2017 年第9 期,第59 頁。
[4]劉月霞、郭華主編:《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理論普及讀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年,第82 頁。
[5]教育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 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年,第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