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諾

2022年10月3日,游客們在參觀方大特鋼工業旅游景區的軋鋼車間(周密/ 攝)
“這個‘擎天柱’身上有鐵、輪胎、鋼絲,我要和它合影!”11歲的胡景宜看著12余米高、由廢舊鋼材組裝而成的機器人興奮不已。在江西省南昌市方大特鋼工業旅游景區,15名小學生正在導游的帶領下參加工業游研學活動。
與此同時,園區內軋鋼廠優特鋼生產現場正是一派繁忙景象。火紅的鋼坯正高速穿過一座座軋機,拉升、延展成細長的螺紋鋼或扁平的彈簧扁鋼,躍上冷床冷卻后打包入庫……孩子們即將進入廠內,現場圍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13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灰塵飄揚、房屋破舊、廢氣廢水污染嚴重的老鋼鐵廠區。如今,舊貌換新顏,方大特鋼已然變身為一個備受人們關注和喜愛的綠色鋼鐵花園,走上“工業+旅游”的融合發展之路。
“原來,鋼鐵叢林也能是綠意盎然的樣子!”在方大特鋼的濕地站臺邊,樹木蔥蘢、流水潺潺,南昌市民劉女士正和朋友一起合影留念,這是她第一次在充滿工業氣息的鋼鐵廠區感受到綠色生態之美。
2022年6月,方大特鋼工業旅游景區正式獲批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江西省首家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鋼鐵企業。
鋼鐵文化不僅遺落在歷史碎片之中,更在實打實的生產線上繼續旺盛生長。方大特鋼將制造線升級為景觀線,讓游客“百聞不如一見”,在軋鋼廠優特鋼生產現場觀看鋼坯如何在人工輔助與機器作用下延展成鋼材,切身感受鋼鐵文化與科技魅力。
而在綠色轉型之前,這個廠區占地面積3300畝的鋼鐵廠生存狀態岌岌可危。
方大特鋼始建于1958年,前身為南昌鋼鐵廠,是當時中央統一規劃建設的全國18個中小型鋼鐵企業之一。近年來,由于企業基礎差、底子薄、設備老舊落后,無力實施環保改造,生產經營逐漸落后。
直到2009年,按照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部署,企業改制加盟遼寧方大集團,開始推行清潔生產、推進超低排放。轉型后,企業主要環保指標均達《鋼鐵行業清潔生產標準》一級基準值,成為工信部首批公示的45家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之一,也是江西省首家入選的鋼鐵企業。
除了生產技術朝著綠色環保方向革新,企業也在綠色生態環境打造方面下足功夫。2018年,方大特鋼投入10億元打造生態森林旅游式工廠,將企業的產業結構從單一的第二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融合拓展。
“我們本著‘以綠為主、突出重點、提煉亮點、快速推進’的原則,圍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題優化工廠景區建設,科學合理地配置樹種,打造美觀的園林小品。”方大特鋼環境管理部主任工程師張玉龍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2019年1月,方大特鋼投資1.8億余元實施的28個景觀提升和工業旅游項目竣工,生態森林旅游式工廠建成。目前,廠區內栽種的植物種類多達140種,綠化覆蓋率38%,擁有園林水系3萬多平方米。
漫步在方大特鋼廠區里,放眼望去盡是綠意。高爐、廠房與綠樹交相映襯,花草樹木充盈在每個角落。在包裹于絨絨“綠毯”中的高爾夫果嶺、湖心島、古樹島、果園、孔雀園等景點,游客既可體驗水上游船、賞魚,也能在果園采摘桑葚、桃李。與此同時,廠區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引來白鷺、野鴨等野生鳥類在此筑巢,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景觀,一個綠色生態型鋼鐵花園呈現在游客面前。
“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鋼鐵行業形象變身為生態環保的“綠色鐵軍”,刷新了游客對鋼鐵企業的傳統認知,也提升了游客的旅游意愿。據統計,2022年方大特鋼工業旅游景區共計接待游客11萬人次,諸多南昌市民、學生團體和外地游客前來參觀、研學、旅游。
作為產品生產與觀光游覽“并駕齊驅”的工業企業,在方大特鋼工業旅游景區中,各種高爐和廠房隨處可見,工人們也在各環節的鋼鐵生產線上不停忙碌著。為了讓鋼鐵文化深入人心,更好地發揮工業旅游的科教功能,方大特鋼在園區內“處處留心”,設置多種游覽環節讓游客進一步了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展現鋼鐵工業脈絡,留下鋼鐵文化印記。
復活工業遺產是普及鋼鐵文化的第一步。鋼鐵文化園內,國產第一代內燃機車頭、上世紀80年代鐵水罐等20臺和鋼鐵工業有關的特色老設備、老物件依次排列,游客透過這些銹跡斑斑的老設備,感受著鋼鐵工業的發展歷程和文化內涵;在游客中心二樓,時光隧道3D動漫通過科技手段重現鋼鐵冶煉從古至今的演進過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互動項目和工藝流程電光模型也讓游客獲得沉浸式體驗,了解焦化、煉鐵、煉鋼、軋鋼工藝流程;工匠園中,企業員工利用廢舊鋼鐵、零部件等,自制完成“擎天柱”“地球衛士”等工藝品,彰顯鋼鐵工人的工匠精神……
鋼鐵文化不僅遺落在歷史碎片之中,更在實打實的生產線上繼續旺盛生長。方大特鋼將制造線升級為景觀線,讓游客“百聞不如一見”,在軋鋼廠優特鋼生產現場觀看鋼坯如何在人工輔助與機器作用下延展成鋼材,切身感受鋼鐵文化與科技魅力。
“以前旅游大多是單純去看自然風景,第一次來到工業旅游景區,在機器轟鳴聲中親眼見證鋼鐵成型,非常震撼。”在方大特鋼參與旅游研學活動的江西財經大學學生朱海龍說。
除了將鋼鐵文化融入旅游環節之中,作為江西省首家水效領跑者企業,做足“水文章”以打造生態工業游也是方大特鋼的一大亮點。
在方大特鋼工業旅游景區內,奔流不息的“瀑布”從一座假山頂上傾瀉而下,落入水潭濺起片片水花,錦鯉在水中搖頭擺尾,歡快游弋。而沿著水流溯源而上,是工廠污水處理中心的出口。
野生蘆葦、荷花、花葉美人蕉等水生植物競相生長,錦鯉、野生鳥類及鴨子在湖中嬉戲,在“生態水”的作用下,方大特鋼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綠谷。
“由于鋼鐵生產離不開水資源的消耗,所以為了提高工業水重復利用率,做到節能環保與降本增效雙贏,我們建設水處理中心,實現工業污水零排放,一部分經過處理后循環利用,一部分排放在廠區內的水池內用于養魚、澆花,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方大特鋼動力廠水電事業部副部長魏斌說。
野生蘆葦、荷花、花葉美人蕉等水生植物競相生長,錦鯉、野生鳥類及鴨子在湖中嬉戲,在“生態水”的作用下,方大特鋼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綠谷。
現如今,方大特鋼仍在做好“本職工作”,不斷優化鋼鐵生產,先后改造和新建了煉鐵原料場及大棚、焦化煤場大棚、煉鋼精煉爐等數百項各類技改工程,實現鋼鐵產業升級,噸鋼利潤連續多年在中國鋼鐵協會的排名中名列前三。除了不斷提升鋼鐵產業水平、優化園區生態,打造出像鋼鐵一樣堅固的工業旅游吸引力,也是企業當下的發展著力點。
“優美的游覽環境是前提,豐富的游玩項目是保障。兩者互為配合,才會有更多游客愿意來到這里了解鋼鐵文化。”方大特鋼環境管理部部長黎士榮表示,為豐富游玩體驗,景區開設文化展示區、觀光旅游區、休閑娛樂區、實地體驗區、研學主題區五大體驗區,建設完成鋼鐵文化園、智慧管控中心、景區綠化森林景觀帶等35個項目,打造集文化感悟、研學旅行、實地體驗、休閑娛樂等于一體的工業旅游景區。目前,景區能同時接待游客1200人,日可接待游客達3000人次以上。
為進一步喚醒旅游產業鏈,方大特鋼開拓新思路,通過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創旅游商品供應,帶動文旅消費,實現企業由“游”向“購”的產業延伸。
在方大特鋼的游客中心旁,有一家店鋪面積約為40平方米的“南昌禮物”旗艦店。店內不僅擺放著富有鮮明鋼鐵工業特色的搖擺儀、重裝坦克模型、直升機模型等工藝品,同時也在銷售專區售賣風光明信片、南昌文旅地圖、扇子、紙傘、杯子等商品。店內系列文創產品深受游客喜愛,成為游客來到南昌、來到方大特鋼工業旅游景區的必帶伴手禮,讓游客在游玩之余將“南昌文化”帶回家。
“未來,方大特鋼將繼續發揮鋼鐵工業與生態旅游相融合的亮點,突出具有鋼鐵特色的科技、文化及智慧化綜合體系,給游客帶來更具文化性、趣味性、現場感等獨特魅力的工業旅游體驗,同時與城市互聯互通,助力構建‘城市禮物體系’,擴大旅游商品供給,讓我們的園區成為研、學、游、購絕佳去處。”黎士榮說。

方大特鋼工業旅游景區游客中心外景(受訪單位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