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樊美忠
人人有工作、家家有收入;年輕人留村務工,發展活力越來越強;特色產業規模越來越大;整潔的村容、完備的服務體系……長治市黎城縣西井鎮北委泉村靠著菌菇產業,走出了一條有顏值、有活力的振興之路。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黎城縣因地制宜發展香菇產業,讓“小”蘑菇變成了振興鄉村的“大”產業。
1月6日,《科學導報》記者在北委泉村食用菌基地看到,一排排大棚整潔明亮,一個個菌棒擺放整齊,一朵朵圓潤飽滿的香菇從菌棒上探出“小腦袋”,長勢喜人。村民忙著采摘香菇,有條不紊地裝筐、打包、搬運。
2022年,黎城綠翼核桃專業合作社與山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同實施了黎城縣有機旱作農業食用菌科研試驗示范生產基地項目,通過該項目的開展,合作社引進了一批優質香菇品種和新設備新材料。
“今年是我第3年在菇廠務工了……” 北委泉村的村民韓支田告訴記者,“以前,家里主要是靠務農、外出務工為主要的收入來源,近幾年因為建設了食用菌生產基地,我不用外出就能掙錢,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這個技術學習起來很快,兩年就能基本掌握生產技術,今年引進了香菇剪腿機,香菇可以用機器剪腿,不用人工剪腿了,方便我們搞香菇烘干,香菇干品的效益更高。”
“剛來的時候,村集體年收入為零,現在已經十余萬元了,老百姓們臉上的笑容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種植基地在落日余暉下閃閃發光,合作社負責人江利斌言語里滿是欣慰。
據了解,該合作社從2014年開始在黎城縣發展食用菌種植,是黎城縣第一家食用菌種植基地,幾年下來,讓食用菌產業在黎城縣開花結果,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讓小蘑菇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產業振興的新型優勢產業。
江利斌介紹說,去年,為推動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提升菌菇質量,拓寬產業發展渠道,合作社通過與科研院校合作,引進新品種新設備和新材料,使香菇年產量提升25%,達到20萬棒的規模。同時,通過引進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向香菇干品方向發展,每公斤干品比鮮菇售價可高出3.5~5倍,年經濟效益能夠達到180余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耕集體經濟,發展香菇及周邊產業,帶動村民自己造血,拓展致富增收新渠道,相信未來的路會越來越寬!”站在新建的水泥路上,江利斌和村民一樣對北委泉村的未來充滿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