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羽毛球世界冠軍,曾擔任國家羽毛球二隊男單組教練,北京羽毛球隊教練組組長;現為北京交通大學教師,北京交通大學高水平羽毛球隊教練。
不論對方的高遠球發得多高,我們都要在轉身時用最快的速度,從而形成習慣。
熱身時,碰到很多球友時不時拉個平高球,高度很低,而且球來得有點沖,想側身感覺來不及,一側身又感覺揮拍發力打不全。請教一下,熱身的時候這種球一般應該怎么接呢?
(Mmyzkyw123)
看你的描述,說明你還是初學者啊。首先,誰說打高遠球一定要側身呢?如果發力掌握得足夠好了,即便是后場底線高遠球,也可以不用側身就回擊到對方底線,所以側不側身都可以。
你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準備階段準備不足。為什么人家打高遠球的時候你來得及轉身?那是因為對方給了你足夠的時間。一旦對方打平高球,你的轉身就來不及了,這說明你的轉身是習慣于那種在有足夠時間的情況下的轉身,這樣的轉身是不正確的。
規范的有關轉身的訓練,要求是用最快的速度轉身。不論對方的高遠球發得多高,我們都要在轉身時用最快的速度,從而形成習慣。我們平時的訓練不是僅僅針對當時要打的球,而是針對所有情況下的球。因此,你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術。
好看的專業動作是從小練出來的,每個細節都要反復改進,從而養成習慣。
為什么感覺自己打單打的時候,球打得還行。一看別人給自己拍的視頻,感覺動作好丑?
(嗯emmmmm)
答案很簡單,標準不一樣啊。你說自己的球打得還行,那是技戰術水平,是能不能贏球的標準。你看自己的視頻覺得好不好看,那是自己的技術、步法美不美觀的標準,是不是啊?
如果你不是專業運動員,在技術層面上動作不會是很美觀的,特別是與你平時在電視或者正式比賽中看到的那些高手們相比,你的動作的確很不好看,這有啥奇怪的?人家是從小練出來的。
訓練的時候,每個動作的細節,舉拍后小臂與拍面的角度,前后手的高低差,步法最后一步腳尖的方向等等,教練都要反復督促、改進,從而養成習慣,所以人家是專業的,所以你覺得好看。而你有這么多的訓練時間嗎?有這么嚴酷地要求過自己嗎?其實,不僅僅是業余球友的動作看上去不美觀,在專業選手眼中,那些體校訓練出來的孩子的動作一樣不咋好看,原因也是一樣的,訓練時間不夠,要求不會那么嚴。
所以,有關技術美觀的標準也是有一條鄙視鏈的,專業的看不上體校的,體校的看不上業余球友,業余球友看不上自己,哈哈!言重了!話糙理不糙,道理就是這么一個道理。還有,你覺得自己的球還行,那是你沒有遇到體校的吧?
羽毛球的發力大部分靠的是手腕關節的屈伸。
我是新手,打羽毛球總是容易使用大臂發力,不好發力又容易受傷,但就是改不掉,也不知道從何改起?希望大神能夠講解一下。
(黑月天鎖)
你的問題在業余羽毛球愛好者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初學者總是認為我用力了,球就可以打的出去,結果卻適得其反。而有些孩子看似弱小,高遠球打得那是滿滿當當,讓人羨慕。這是為什么呢?其實,答案非常簡單,那是因為孩子們有專業的教練,人家掌握了正確的技術與發力技巧。
羽毛球是一項技巧性的球類運動,用一把球拍,在100平米左右的范圍內,指揮一顆小小的羽毛球上下左右、高低快慢地自由穿梭。掌握這樣的能力,與男女無關,與強弱無關,與年齡無關,僅僅有關的就是發力技巧。因此,掌握正確的技術與發力技巧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是:請一個專業的教練,系統而全面地學習基本技術。技術技巧不是非常復雜,但卻是人們在100多年時間長河中總結出的一套科學合理的方法,不需要你自己去琢磨。有一個專業人士的指導,加上充分的練習就可以做到。你的甩大臂發力的問題在初學者中非常常見,前面我談到的方法是根本性的解決方式。
如果從技術角度來回答你的問題,你只要記住,羽毛球的發力大部分靠的是手腕關節的屈伸。羽毛球發力最重要的是拍子在擊球一瞬間時拍頭的速度,而手腕關節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這一點。你體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