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學設計學院/杜媛 寶雞文理學院美術學院/張語洋
木版年畫是中國傳統民間美術中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也是作為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它根據特定時期人們的實際需求與審美意識為基礎,是人民生活聯系最為密切的一門藝術。木版年畫是集繪畫、雕刻和印刷于一體的民間藝術,是中國“年文化”的產物。①我國木版年畫產地眾多,分布范圍較為廣泛,平陽木版年畫是流傳于山西省臨汾地區的一種民間美術樣式,它始于宋金,盛于元代,至明清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國古代印刷史》稱平陽木版年畫為年畫的“始祖”,《中國版畫史》也有“版畫之頭,平陽啟之”的論斷。中國最早的張貼畫(版畫)珍品——宋金時期的《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四美圖)既是古代平陽木版年畫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目前保存最早的木版年畫藝術作品,曾被鄭振鐸先生譽為“世界版畫精髓”。它體現出極為精湛的藝術與技術水準,是木版雕刻畫藝術趨向世俗的標志。鳳翔木版年畫距今已有470多年的發展歷史,作為第一批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陜西鳳翔木版年畫,是特定地理生態環境下的產物,富有鮮明的地域性及藝術特性②。從各地域年畫所表現出的內容均能反映出中國各時期社會的整體形象、人民的生活狀態以及傳達民眾內心思想情感。隨著地域文化、生活環境、教育文化、審美意識的等因素的影響,民間木版年畫所呈現的風格也各不相同。
獨特的造型、艷麗的色彩、流暢的線條使平陽木版年畫在當時可謂獨樹一幟。它反映出黃河流域一帶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風俗習慣,同時也是對山西晉南平陽地區的社會活動的真實再現,平陽當地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風情實現了統一和融合。鳳翔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創作資源,歷史悠久、文化豐富使得鳳翔木版年畫影響深遠,并且彰顯出西部黃土風情和地域藝術特色,充分體現西北地區的民風豪邁、雄壯的特征。
年畫隨著人們歡度春節的活動而出現的,早期年畫是用來驅邪納福,增加歡樂的年節氣氛。隨著時代的變遷、思想的進步,平陽木版年畫在很長時間的發展中展示了豐富的藝術體裁,并且還具有實用性、裝飾美化環境的功能。體裁的豐富多源于平陽人們的居住環境以及百姓的審美與實用需求。在平陽木版年畫中比較常見的主要有門畫、拂塵紙、中堂畫、窗畫、神像、紙馬、燈畫等藝術形式③。
比如門畫,俗稱“門神”,是最早的體裁形式,分別有武門神和文門神。武門神通常貼于外門兩側,以求得鎮宅護院,文門神指的是文官朝臣,表達人們對功名利祿的追求;燈畫是供人們節日張貼懸掛所需,有的是便于平時喜慶的日子張貼;拂塵紙是平陽地區獨有的畫種形式,一般被人們貼于神龕前、碗柜、門窗上,它既有觀賞的價值也有抖落和阻擋灰塵保持干凈衛生的實用價值;中堂畫,又叫條幅或條屏,一般是全張印繪,張貼在住房的客廳;窗畫,以前的房屋沒有玻璃窗戶,貼于窗格間,既能遮擋灰塵又能裝飾房屋;神像一般包括當地人在家里供奉的神像和儀式神像等,這一類的神像木版年畫較多,在平陽地區還流行一種造馬神像,紙馬作為平陽木版年畫的一種類型,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類是指甲馬,一般是在紙上描繪出牛像、馬像等形象,在過年祭祀的時候,當祭祀結束后將紙馬燒毀;另一類是瑞符,通常是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為了祈福或者消除鎮宅的吉祥之物④。
鳳翔木版年畫體裁多樣,形式豐富,按形式分為門畫、六全神、墻畫三類,門畫與平陽年畫門畫類似,也是指“門神”但種類約有四十種,種類較多,并且尺寸分大中小三種。門神造型分為站姿、坐姿、騎式樣式。各地生產的武門神人物有許多種造型,而鳳翔主要選取唐朝名將秦瓊與敬德,因為陜西許多帝王在鳳翔建都,有這兩位武將雄風英姿方能太平長安。文門神有財神、天宮、福祿壽等,主要貼于門上或門窗上。
六全神指天地神、灶王爺、土地神、倉神、龍王、牛馬神。敬神是為了家業興旺,在以農耕社會為主的時期“民以食為天”的思想根深蒂固,每家每戶都要請灶神,光灶神畫就達幾十種類型。當地人對“六神”十分敬重,同時對雕刻印刷也格外講究,形式嚴謹,構圖飽滿。
墻畫貼于房間的內部墻壁,形式豐富,有的是方格、順格的對稱形式,也或者貼于窗子上,稱為“窗花畫”,與剪紙搭配起來,更為生動⑤。
平陽木版年畫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在選擇內容時往往是以“喜”字作為主題,通常在內容的選取上追求一個“喜”字,因為年畫主要用途為了表達喜慶。平陽人民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在年畫內容當中融入一些民間故事、歷史文化、戲曲文化等,使年畫不僅富有藝術觀賞性,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平陽木版年畫的題材內容主要包括戲曲故事類、神祇類、吉祥寓意類等,它通過多種表現手法展現出人民的美好情感。傳統戲曲年畫大多取材于當地流行的地方戲曲或當地的民間傳說。畫面上的風格布局和家具裝飾也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征。例如,表現世俗生活的年畫包括《走親戚》《回娘家》,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鄉土氣息。描繪民俗文化的作品包括《猴搶草帽》和《老鼠娶親》,都是充滿了趣味和幽默感。
相比之下,鳳翔百姓由于對大自然的關愛而產生了豐富的心理反應,動植物種類繁多,生態環境優越,人民安居樂業。所有這些都為木版年畫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題材,主要包括門畫、十美畫、風俗畫、戲劇故事畫、家宅六神畫和窗花畫等六種類型。如反映勞動人民勤勞純真的生活寫照和神話傳說有《二十四孝》《碾米磨面》等;如表現歷史戲曲和古典小說的有《三國演義》《水滸傳》;如反映當代人們美好愿望和理想的有《丹鳳朝陽》《倩女尋梅》等;如裝飾美化環境的木刻窗花和天花板圖案有《麒麟送子》《五福捧壽》等;如諷刺當時社會的現狀和神話故事有《小人圖》等;如宣傳封建信仰的有《六全神》(天地神、灶王爺、土地神、倉神、龍王、牛馬神)等。
由于平陽年畫和鳳翔年畫在地域風俗及其制作方法等各有不同,因此它們在構圖、形象、線條、色彩等表現手法上存在較大的差別。而構圖、造型、色彩皆可視為木版年畫的形式要素,其表現形式要素的不同表現方式也不盡相同,以主觀意象為整體特征的民間木版年畫形式因素背后的自然風景、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居住環境,以及本土方言,體現年畫表達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
1.構圖
平陽木版年畫不受自然環境和客觀物質條件的限制,更多采用高度的凝練和浪漫主義的表達方式⑥。在構圖上,平陽木版年畫的創作者選用多種的表現手法,通過對不同題材內容進行處理,使構圖更加生動、獨特,常常采用全景、半景、特寫等構圖方法來表現物象,或四折一楔的連環畫構圖,或突顯人物造型,采用戲劇舞臺亮相的形式展現,或平面分割畫面,采用平衡對稱、均衡式構圖,其中不論是精致飽滿的構圖還是簡潔明快的構圖,都采用一種極具個性的形式,刪繁就簡,突出主體物的構圖方法。
鳳翔年畫是一種表現性藝術,而非模仿性藝術,以視覺體驗為基礎,主要以自然真實形象為依據,傳達出鳳翔人民的生活觀和藝術觀⑦。鳳翔年畫在構圖上,強調富有層次感的構圖,充分地利用畫面對物體的襯托作用,在豐富的基礎上,注重細節的變化,使整個裝飾美感凸顯出來,同時也能體驗出局部的細節。力求畫面的整體和穩定的狀態。
2.造型
在線條上,造型靈活、雕刻技術精湛,年畫大多數都是以線造型、浪漫夸張。民間藝人大多情況下以游絲描、鐵線描等傳統的白描技法刻畫形象,充分發揮線條的疏密變化、長短關系,曲直、剛柔的穿插排列,使畫面內容與形式融為一體,構成一種獨具中國傳統特色的藝術意象。線條是創作匠人主觀和客觀相互結合的產物,通過年畫作品,能夠感覺到線條在畫面中受到的情感支配,表達出創作者情感活動。
在線條上,鳳翔年畫多注重傳統的雕刻技法,既承襲了傳統的鐵線描,又吸收了清代各類線描技法,雖屬于粗放雄強的風格,但也使畫面營造出古樸沉著,寧靜典雅的氛圍。鳳翔木版年畫的藝人善于采用不同的線條表現不同題材和不同對象。描繪人物和花卉題材的畫面大都采用細膩流暢的線條,而在表現勞動場面或者壯麗場面的題材多采用剛勁有力的粗壯線條。
3.色彩
在用色上,平陽年畫設色方式分為多種,以分版套印和手繪暈染相結合⑧。為了更好地使作品保持顏色的清澈透亮而不渾濁,巧妙地運用黑色墨線為主導地位的處理手法,平陽年畫注重以少勝多,以簡勝繁,通常用固有色,極少采用混合顏色。在色彩搭配上,選取純度較高的色彩,強調不同色彩之間的強烈反差。主要以大紅色、綠色、黃色、藍色、黑色、紫色為主。紫色一般不會輕易使用,在色彩運用上,不受自然光色的局限,具有強烈的主觀意識。這也是平陽年畫深受大眾喜愛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設色上,受到當地民間“社火”活動的影響,樸實、明艷是鳳翔年畫的著色技藝的標準,強調濃墨、淡紫、大紅、翠綠、黃色,色彩追求熱烈⑨。從主體形象上可以看出,設色明快、肯定,注重與其它顏色之間的相互聯系,如大紅衣袍,用章丹打底,銀朱蓋面,胭脂勾出衣紋線,紅的純正,設色明朗、清晰。與畫面物體相互協調。鳳翔年畫在風格藝術上與勞動者更為貼近,從而也廣受農民的歡迎與喜愛。
平陽木版年畫作為中華民族傳統年畫藝術的開端,活躍在山西晉南一帶。《帝王世紀》稱:“堯都平陽”,即今臨汾。⑩東臨太岳山,與晉城、長治地區相鄰;西邊有黃河,與陜西部分地區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邊有韓信嶺,與晉中、呂梁地區相連;南邊與運城相接壤。因臨近汾河而得名。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水陸交通便捷,戰亂較少,商業繁榮,從而有利于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平陽地區四面環山,中間平川,氣候土壤生態環境優良,是小麥和棉花的主要產地,因漢代發明造紙術,晉南部分地區盛產麻紙,使平陽的造紙業尤為昌盛,棗木、梨木、核桃木甚多,都是制作木版的理想原料。在晉南附近的地區,蒲縣生產墨紙,新絳又產筆墨,均為平陽木版雕刻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陜西寶雞鳳翔縣地處關中平原西部,貫穿于陜西、寧夏、四川、甘肅四省交匯處,處于西安、銀川、成都、蘭州四大古都的中心地帶,成為年畫流通的重要交通樞紐,交通的便利促進了民俗文化發展和傳播。鳳翔木版年畫也由此在全國范圍內廣為流傳,知名度躋身于前列,被大眾所認可。陜西寶雞地區流域網排列以秦嶺為分界線,劃分為黃河和長江兩個主要流域,土壤種類繁多,為栽培農作物提供非常有利的水源條件,生產大量木質粗壯的樹木,梨木帶有木質堅硬、紋理細密的特征。故以多采用梨木板為主要的雕刻材料。鳳翔一帶的地理環境適合土木房屋,如土窯洞、磚窯洞等,從而特殊的地理環境呈現出鳳翔獨特的人文風情。
“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據書籍記載,堯、舜、禹三代文明的發祥地均在山西晉南地區。悠久的歷史,使它成為華夏民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堯在平陽定都后,逐漸開啟了以農耕為主的上古文明。推行農耕,用古樸的科學方法推動人類思想文化的進步。從陶寺墓葬出土的彩繪蟠龍紋陶盤、鼉鼓、石磐和彩木漆器、陶器等一些歷史文物中,可以證明陶寺遺址的發掘是在唐堯、虞舜和夏禹時期,對于彩繪蟠龍紋陶盤的發現表明中國繪畫藝術開始逐漸提升。據文獻記載,平陽在春秋戰國時期早已出現雕刻的技藝,以及20世紀60年代在晉國遺址出土的古銅印章、山西侯馬市發掘的鐵線篆文《庚兒鼎銘》,得以充分證明平陽雕刻的進步?。隨后又與胡漢文化、蒙漢文化密切交流,不同時期特殊文化的相互碰撞使得平陽木版年畫風格獨具魅力。同時平陽地區文化氣息也十分深厚,具有形式多樣的民俗風情。隨后戲曲文化融入其中,元曲中的許多戲劇大家幾乎都來自平陽,創作素材逐漸多樣化,晉南戲曲題材已然成為平陽木版年畫的亮點之一。
天賜地造,渭水北岸,千山余脈南麓,關中西部的鳳翔歷史悠久,有著燦爛的文化,鳳翔古稱雍州,《尚書·禹貢》“為雍州之域,故謂之雍”?。姜炎文化與周秦文明發源于此地,炎帝開創農耕文明,先秦歷代君王在此建都294年之久,考古人員在此發現多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出土大量的青銅器和秦磚漢瓦,這對鳳翔年畫的發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鳳翔木版年畫延續了關中地區積淀下來的秦漢、東漢以及唐時期的壁畫和石刻等藝術中的莊重、典雅、肅穆的藝術手法。保留著人們對尊重崇尚農業的文化精神,從而鳳翔年畫也有別于其他木版年畫的文化內涵。深厚的傳統文化影響著鳳翔地區,在生活中民間藝人們自覺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充分的展示出豐富的民俗藝術,年畫在造型技巧上融入本地刺繡、剪紙的藝術特色,對青銅器的紋飾、圖案進行不斷的加工和創新,同時也借鑒了陜西民間特色秦腔的人物造型手法,使得鳳翔木版年畫具有獨特黃土文化特色。
民間藝術形式的形成與發展與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人文環境、歷史沿革、文化生態的變遷密切相連?。不同地域的人們創作的年畫各具鮮明的特色,不同的時期又使其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平陽木版年畫和鳳翔木板年畫經過不斷的創造逐步形成并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目前,山西平陽木版年畫和陜西鳳翔木版年畫均已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雖然當今木版年畫達不到原先的繁榮景象,但是木版年畫作為傳統的文化象征,它的價值是不可磨滅的。通過對平陽年畫和鳳翔年畫歷史內涵及藝術特征的對比分析,提升地域民間文化的生態環境,促使民間藝術在多元化的交流互滲中得到有效保護與傳承。
注釋:
①王樹村.中國年畫發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②陳紅.近代以來鳳翔木版年畫的文化內涵探析[J].裝飾,2012(2):112-113.
③趙紅瑤.論中國民間木版年畫的形式特征[J].裝飾,2006(7):159:115.
④李紅娟.平陽木版年畫藝術特征考析[J].美術大觀,2018(2):88-89.
⑤喻德剛.民間木版年畫的審美趣味[J].美苑,2015(6):32-34.
⑥徐德記.平陽木版年畫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工作,2018(4):98-99.
⑦程民生.木板年畫發祥傳播的史學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6(5):1-10.
⑧韓晶.程式的選擇與心理——晉南木版年畫色彩芻議[J].美術觀察,2017(6):86-88.
⑨杜杰,王雅雯.桃花塢與鳳翔木版門神畫色彩特征比較研究[J].裝飾,2018(10):113-115.
⑩馮驥才.中國木版年畫集成·平陽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0.
?史宏云.晉南木版年畫的地域特色[J].民族藝術研究,2012,25(3).
?周克難.陜西民間木版年畫淺述[M].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謝園園.鳳翔木版年畫藝術的文化生態學研究[J].美術觀察,2016(4):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