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珊
文學作品是作者運用巧妙的構思和細膩的描寫,將豐富多彩的故事和情感傳遞給讀者的載體。“巧立支點”是文學創作中常見而重要的手法,對于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和深化主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討《朝花夕拾》中的巧立支點如何逐步推進敘事結構,并深入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效果。通過對支點結構的解析,揭示魯迅在《朝花夕拾》中的獨特敘事風格和創作意圖,以及這些手法如何對作品的情節發展和主題表達產生深遠的影響。
巧立支點是文學創作中的一種重要寫作手法,也是文學批評中的一個理論概念。它是指作者在作品中巧妙地設置一個關鍵性的情節或事件作為整個敘事的轉折點或關鍵節點,從而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深化主題,引發讀者的興趣和思考。在文學創作中,巧立支點通常位于故事的轉折處,是故事發展的核心。通過巧立支點,作者能夠為故事注入更多的情節細節,作品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更富戲劇性,更容易吸引讀者沉浸其中。支點與作品的主題密切相關,可以讓主題更加深刻和具體化,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體悟作品所要傳達的思想。支點作為作品的關鍵節點,有助于將作品中的各個情節緊密連接起來,形成完整的故事結構,增強作品整體的連貫性和一致性。通過設置巧妙的支點,作者可以激發讀者的好奇心,由此,讀者愿意持續關注故事的發展,最終達成情感共鳴。
支點通常出現在故事情節的高潮或轉折處,是作品中最關鍵、最突出的情節。通過關鍵情節的設置,主題得以在故事的關鍵時刻得到凸顯,在整個作品中更加醒目和明確。支點也會促進主題的延伸,使主題不再局限于表層,而是通往更深入、更全面的一端。巧立支點還可以通過對比凸顯主題的對立面或者相反面,使主題得到更為豐富和立體的呈現。合理的支點設置可以將不同情節和事件巧妙呼應,使主題的深度得到加強。以散文《藤野先生》為例,支點一為清朝留學生與藤野先生的對比。散文通過描寫清朝留學生庸俗生活和荒廢學業的行徑,與藤野先生儉樸、刻苦鉆研的精神形成對比,凸顯藤野先生的品質和對學術的執著,以及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敬佩之情,促成了作者愛國情感的萌發。支點二為作者在仙臺醫專的儉樸生活與清國留學生們的腐化生活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不同環境下的學習和生活態度,強調了作者對愛國主義的深刻認識。支點三為部分日本學生狹隘的民族偏見,與藤野先生無私、熱忱幫助中國青年的可貴精神的對比。這種對比強調了藤野先生的正直品質,以及其對作者的影響,同時凸顯了作者對于正義和公正的追求,加深了作者對愛國主義的思考和認識。這些支點情節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情感聯系為主線,通過對比手法展現不同環境下的人與事的對比和沖突,呈現了人性的不同面向,從而使得藤野先生的教誨和精神也更為突出和感人,進一步凸顯了散文中蘊含的愛國情感。
支點往往為關鍵情節,關鍵情節往往會推動故事中的重要事件發展,使故事情節呈現出多樣的層次和張力,主題得到更深入的呈現。由此,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更好地領悟作品的主旨和思想。例如,在《父親的病》這篇文章中,關鍵情節的設置和展現推動故事發展,并體現了其中的巧妙構思。
①支點呈現:文章開頭通過講述名醫開方子的故事,揭示了舊時代醫生故弄玄虛、勒索錢財、病人盲目崇拜名醫,錯把代價當療效的荒誕風氣,為全文的發展奠定了批判的基調,也為下文所謂的名醫各種荒唐行為做好鋪墊。②故事發展:第一位名醫給父親治了兩年病,便“誠懇”地說自己才能不足,要舉薦另一位本事更好的名醫,以此抽身。所謂本事更高,其實是為治療手段更荒誕,勒索錢財更多進行鋪墊。從這段情節開始,名醫實為庸醫、治病實為斂財的揭示越發深刻,文章的諷刺力度越發尖銳。③主題反思:文章的最后,父親將死之際,衍太太用孝道禮節逼迫“我”叫父親,讓父親走得更加痛苦。在這里,文章的批判主題又上升了一個高度,不僅是庸醫誤人亂象的揭露,更是對封建禮教摧殘人性、歪曲道德的深刻思考。
巧立支點能夠增加故事的復雜性和深度。多個支點出現在故事情節中的關鍵時刻,能夠使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層層鋪展,作品由此打破了線性敘事的單一結構,增加了故事發展的曲折性和變化性。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通過設置多個支點增加了故事的復雜性和深度。
支點設置1:百草園的生動描繪創造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這個支點展現了兒時樂趣,但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變遷,為故事增加了柔和和童真的氛圍。支點設置2:作者描寫三味書屋時,既通過背書的情節強調了嚴格的教學氛圍,但也透過學生的小故事和與私塾老師互動的情節增添了諧趣。這個支點豐富了故事主題的層次和故事情感。支點設置3:在百草園場景中,作者穿插了不同情節,如“美女蛇”的傳說,賦予了文章更多元的表現力,同時也讓讀者在閱讀中體驗到不同的情感和氛圍。
巧立支點能夠展現人物的決策、行為、互動、心理變化和與他人的關系,使得人物形象得到更深入、更全面的呈現。支點將情節和角色交織,能夠增強作品的情節多樣性,也為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支撐,讓讀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個性和命運。例如,在《阿長與山海經》中,多個支點點亮了阿長的多面性,展現了更為生動和全面的人物形象。
支點設置1:文章首先以長媽媽的性格為切入點,描繪了她善良、樸實、迷信、嘮叨以及重視禮節的形象。這一支點讓讀者對長媽媽的基本性格有了清晰了解,為后續的情節行為做鋪墊。支點設置2:文章列舉了“我”與長媽媽相處的幾個情景,表達“我”對她的深刻感情。通過這些情節,讀者更加親近故事中的人物,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對長媽媽的真摯情感。支點設置3:在《山海經》事件中,文章先強調了“我”對《山海經》的渴望,再以突然達成愿望引出長媽媽為滿足這個愿望所做的努力。這個支點展現了主人公對長媽媽的態度變化,從最初的不以為然到最后的敬佩,使人物心理有了更為立體的表現。
綜上所述,《朝花夕拾》中的巧立支點是魯迅獨特敘事藝術的重要體現。通過關鍵情節的設置,巧妙地凸顯了主題,推動故事發展,增加了故事復雜性,強化了人物形象,豐富了讀者的閱讀體驗。支點在整個散文集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