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叢永勝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民政局創新服務模式,推行便捷化“原居享老”和多元化“社區為老”服務,破解“家門口”養老服務供給不足難題,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水平。
推動“智慧健康+養老”,讓“養老”變“享老”。建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智慧平臺,實現區級—街道—社區—家庭四級智慧養老全覆蓋。一是搭建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以區政府綜合管理平臺為基礎,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呼叫服務系統和應急救援服務機制綜合統一,搭建區級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根據老年人需求類型、定位分布等情況進行數據分析,為老年人提供“菜單式”便捷養老服務,打造“15分鐘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圈”和24小時響應體系。二是創建智慧康養服務模式。以健康評估咨詢、亞健康調理等為主題開發系統功能,創建“健康管理+居家服務+健康數據”三位一體的大健康管理服務中心,建成5個社區智慧康養中心,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智慧養老服務。三是構建智慧養老監管體系。依托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對政府購買服務、家庭養老床位及適老化改造等進行智慧監管,切實保障養老服務質量。打造“智慧消防”平臺,對全區47家養老機構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和智能風險防范。建成養老機構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視頻匯聚平臺,實現線上巡查、遠程監管全覆蓋。
探索“物業+養老”,助老年人享受“家門口”的暖心服務。發揮物業企業常駐社區、貼近居民、響應快速等獨特優勢,支持物業企業開展養老服務,破解養老服務供給不足難題。一是延伸物業服務。推動和支持物業企業延伸服務觸角,建立健全“物業+養老”服務制度機制,承接助醫、助潔、助行等居家養老服務。今年以來,36家物業企業承擔養老服務5508次,惠及8262名老年人。二是完善便民設施,助力老年人“社交圈”。聚焦社區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引導物業企業發揮資源優勢,從改善環境、更新設施、提升功能等方面著手,盤活利用社區(小區)養老服務設施,持續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打造養老服務綜合體,開展知識講座、健康咨詢、文體娛樂等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目前,全區已建成養老服務設施95個,服務老年人28.5萬人次。三是鏈接公益資源。指導物業企業通過入戶走訪、電話問詢等方式,精準掌握老年人需求,并協助鏈接愛心社會組織開展上門探視、代買代繳、衛生保潔等助老志愿服務。推動有需求的物業企業成立社工組織,招募小區愛心業主、黨員業主,通過鄰里互助、睦鄰互助,實現扶老、助老、為老。目前,“情系夕陽·益暖文登”等80余個為老志愿項目在全區鋪開,先后開展為老志愿服務2563場次,服務7450余名老年人。
拓展“機構+養老”,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將養老機構的專業服務延伸到社區、小區和家庭,提升養老服務質量。一是連鎖化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發揮連鎖運營養老機構的規模化優勢,創新實施“1+X+N”養老服務模式,即運營1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輻射帶動X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組建N支養老志愿服務隊,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養老服務。二是推動機構專業服務向社區延伸。出臺《文登區居家養老服務管理辦法(試行)》,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每月為3370余名失能、半失能的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17~60小時不等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三是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委托專業養老機構,市場化運營8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并按照老年人需求進行“私人訂制”,滿足老年人的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