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溧陽市積極打造“溧即助”社會救助品牌"/>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本刊記者 范佳富 通訊員 袁杰
近年來,江蘇省溧陽市堅持把困難群眾的關切作為“晴雨表”,把困難群眾的滿意度作為“度量衡”,通過優化流程、多元參與、科技賦能、提標擴面等舉措,統籌推進兜底有力、銜接有序、政社互補的社會大救助體系建設,積極打造“溧即助”社會救助品牌,托起困難群眾穩穩的幸福。
家住天目湖鎮吳村的初中生小周,與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均是涉毒刑拘人員,生活比較拮據。溧陽市民政局為其開啟快速辦理的綠色通道,簡化申請材料、優化審批流程,3 天內發放臨時救助資金5640 元。
吳村“兩委”還將小周納入關心關愛對象,每月進行走訪慰問。結合“溧即助”這一救助品牌,村黨員干部與周某結對包戶,多次到其家中進行幫扶,積極與學校和心理咨詢師對接,持續為小周提供生活、學習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服務。
溧陽市民政部門工作人員現場向群眾宣傳、講解社會救助政策。
為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的應急性作用,溧陽市簡化救助流程、健全主動發現機制、下放審批權限,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燃眉之急。一方面,全面推行只需提交居民身份證和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授權書“一證一書”即可申請基本生活救助的做法,并依托省、市申請救助經濟狀況核對系統,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另一方面,在村(社區)設置便民服務窗口,將低保、特困供養、低保邊緣救助、臨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醫療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救助業務結合起來,打破條線各自辦理壁壘,實現“一門受理”、“一站辦結”。同時,建立“一對一”服務工作機制,由網格員、專職社工提供預約上門等服務,把社會救助服務窗口搬到居民家門口。
溧陽市還在常州范圍內率先實施“小金額先行救助”制度,緊急情況下憑申請人誠信承諾和鄉鎮(街道)、村(社區)初查的“容缺救助”機制,為困難群眾急難問題送去“及時雨”。今年以來,全市共實施臨時救助1555 戶3945 人,發放臨時救助金275.12 萬元。
今年50 多歲的葛某,家住昆侖街道,二級肢體殘疾,是低保邊緣家庭,2 年前與妻子育有一子。為了維持生活,2021 年,夫妻倆經向親朋好友借款籌集資金,開了一家小型零食店。但受新冠疫情影響,生意不盡如人意,導致家庭經濟狀況十分困難。去年5 月,其子在零食店門口玩耍時,被一輛小型面包車撞到,導致頭部和面部多處骨折斷裂,肺部受傷嚴重,在南京市兒童醫院河西院區的ICU治療,每日僅醫療費就達1 萬元左右。社區網格員在入戶巡查期間了解情況后,及時上報昆侖街道,昆侖街道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按照“救急難”臨時救助給予幫扶資金10000 元。同時,發揮臨時救助轉介服務,協助葛某向溧陽市紅十字會申請救助資金3000 元。
溧陽市幫扶人員對接戴埠鎮高橋村低保邊緣戶。
近年來,溧陽市推動社會救助與黨建、社會力量的資源融合,形成多元參與、綜合救助的格局。一方面,實施“黨建+”帶動,在全市首倡“結對低保邊緣戶、共走發展幸福路”活動。從2021 年起,全市567 名副科級以上干部“一對一”結對幫扶低保邊緣家庭,將483.5 余萬元慰問幫扶資金送到困難群眾手中,為154 名困難學生提供教育救助,為40 名待就業人員提供就業幫扶,對151 戶低保邊緣家庭實施臨時救助,實現“黨建+社會救助”有效融合。另一方面,推動社會力量參與。今年以來,共協調慈善資金94 萬元實施困難群眾“暖心護航工程”和“點亮微心愿活動”,建立了全市特殊困難群體重點幫扶家庭智能動態監測體系,為1310 名特殊困難群體重點幫扶家庭免費安裝智能監護設備,切實防范特殊困難群體各類居家安全風險。征集特殊困難群體“微心愿”,為困難群眾兌現空調補貼、健康器具、家電設備等“微心愿”915 個。2022 年,溧陽市“點亮心愿樹”關愛困難弱勢群體項目獲評江蘇省第六屆慈善獎“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
王德福(化名)是天目湖鎮洙漕村的一名低保對象,獨居生活,患有帕金森癥,因治療積蓄花費殆盡。
天目湖鎮民政工作人員接收到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務平臺推送的王德福醫療和年齡預警信息后,及時核實情況,按照困難群眾保障待遇“就高”原則,將其從低保轉為特困供養,王德福去醫院看病可享受更高的醫療救助。同時,為其辦理“急難型”臨時救助,以解決王德福的燃眉之急。
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務平臺整合救助業務,具備“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主動預警功能。目前,平臺“預警系統”覆蓋溧陽市1.6 萬低收入人口,民政部門依托這一平臺對當年大額醫療費用支出對象進行實時“精準畫像”,根據救助幫扶需求,跟進實施救助幫扶計劃,做到及時干預、精準救助、綜合幫扶,實現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今年以來,溧陽市共接收處置低收入人口醫療大額支出預警信息431 條,實現“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
戶籍在云南省昭通市的楊某,于2009 年來溧陽市工作,租住在埭頭鎮河西村,其2 子1 女都在埭頭小學讀書。因次子被診斷為血友病,個人自付醫療費用5 萬元,巨大的醫療開支給其家庭基本生活帶來了困難。埭頭鎮民政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后,協助其本人在戶籍所在地云南申請當地的救助,同時,明確1 名黨員干部為全程代辦員,為其家庭辦理溧陽市臨時救助,給予臨時救助金6000 元。今年,常州市民政局出臺臨時救助實施意見,明確“急難型”臨時救助不受戶籍限制,非常州戶籍居民由居住地所在鎮(街道)實施救助。溧陽市民政局積極推動政策落地落實,實現臨時救助范圍由戶籍居民向常住居民擴展。楊某的救助隨之調整。
同時,提高救助標準,落實應保盡保。今年7 月,已全面完成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等多項困難群眾救助提標任務,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1000 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20 元,城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為每人每月1945 元,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為每人每月1326 元。今年以來,全市低保對象共1704 戶2600 人,其中城市低保150 戶210 人,農村低保1555 戶2390 人,累計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366 萬元;特困供養對象1786人,發放供養經費2176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