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芳
摘 要:近年來,隨著幼兒課程深化改革,游戲化教學理念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游戲化教學方式,因此在幼兒完成游戲活動之后,為了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游戲趣味與知識,教師應開展相應集體分享交流活動。本文針對游戲后集體分享交流活動展開分析,提出提升分享交流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游戲;分享交流;質量提升策略;思與行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0-0050-03
在開展游戲活動之后,教師應組織幼兒進行相應交流分享活動,引導幼兒回顧游戲過程,在此環節中,教師應該對幼兒進行集中指導。在幼兒教學中,教師在游戲后進行集體分享交流活動,有利于提高幼兒對游戲活動的體驗與認知,從而在行為表現上有所作用,促進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以及分享交流意識。在游戲教學中,幼兒可能面臨問題,為了規避或解決這些學習問題,教師應以游戲后分享交流作為溝通媒介,深入掌握幼兒實際學習狀況,繼而在提高幼兒學習能力的同時,有效提升幼兒在集體中分享與交流質量。此外,在分享交流環節中,幼兒教師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幼兒的情況,充分考慮幼兒年齡、性別和學習水平等多種因素,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
一、游戲后分享交流組織方式
隨著幼兒課程逐漸趨于游戲化和園本化方向發展,游戲活動在幼兒教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其中以小組等集體方式開展游戲活動是游戲教學的重要組織方式。集體游戲活動在教師角度,更有助于教師關注幼兒個體在集體中的發展,能夠保障幼兒游戲教學質量。游戲后的分享交流環節更是游戲活動的重要內容,對提高幼兒游戲水平和集體社交能力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游戲后開展分享交流活動作為幼兒園落實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交流過程中主要以幼兒在集體中進行討論和互動交流的形式為主,互動方式包括幼幼、師幼兩種,交流形式包括語言和非語言兩種。通過分享與交流游戲的感受,幼兒從中獲得豐富的游戲體驗,同時有利于提高幼兒交流能力。
在幼兒教學中,教學經驗豐富的幼兒教師往往會在常規教學中積極組織游戲后分享交流活動,引導幼兒融入集體討論,培養幼兒思考的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但是對于部分教學經驗較少的年輕教師,有時會將幼兒分享交流活動浮于表面,未能深入進行集體討論。建議這部分教師采用分組討論和畫語交流兩種有效分享交流的基本形式。在以分組形式進行游戲后分享交流活動中,教師首先應做好環境準備工作,在班級內組織幼兒按小組坐在各自位置上,合理安排不同小組之間的位置,避免各小組間互相影響討論效果。在小組內的座位安排可以采用圍坐式,確保所有小組成員都能參與到集體討論之中。如果游戲討論內容涉及幼兒作品,則可以設置作品展示桌。在以畫語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游戲后分享與交流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之后針對游戲過程和內容等進行繪畫,通過繪畫形式呈現內心想法,并在集體中展示,與其他幼兒進行討論與交流。畫語形式的分享與交流主要包括自主表征、自由對話、記錄梳理、持續關注四個流程。在自主表征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紙上畫下想要分享交流的內容,在班級內用語言進行表述,這種方式有利于延續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的快樂。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繪畫游戲內容、游戲問題等,但不應對幼兒繪畫內容進行限定要求。在自由對話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所畫內容,在班級或小組集體中進行游戲分享交流。在記錄梳理階段,教師應針對幼兒的繪畫及交流內容進行分析整理,掌握幼兒在游戲中的感受與游戲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積極思考有效對策進行解決,為將來的游戲活動順利進行提供基礎。在持續關注階段,教師應實時關注幼兒參與過程和游戲后交流過程,并將典型情況和問題記錄下來,在對幼兒關注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具體情況整合,通過對幼兒在集體中交流效果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了解幼兒游戲興趣及需求,并在未來游戲活動中進行不斷改進。
二、游戲后分享交流質量提升策略
目前我國幼兒教育中設置大量游戲課程,同時很多理論知識也都伴隨游戲活動進行講解,因此游戲在幼兒教育中覆蓋率較廣,對于幼兒教師而言,應對幼兒在游戲后的分享交流質量進行一定程度提升,為此,幼兒教師應通過以下有效措施實現幼兒分享交流質量提升。
(一)情境再現,引導幼兒進行游戲討論
教師在提升游戲后分享交流質量過程中,可以借助情境再現方式,激發幼兒融入游戲后討論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推動游戲后合作交流在幼兒教學中全面化落實。情境再現模式有利于為幼兒創造直觀教學環境,讓幼兒更加容易在集體討論中理解其他人的游戲感受,同時能夠更好地對其他幼兒在游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教師應引導幼兒在情境中主動參與集體討論,在教師和同學面前表達自己對于游戲活動的各種感受與游戲中遇到的問題,讓幼兒在交流中積累更多來自其他幼兒的游戲體驗,同時也進一步促進自身交流能力。
以幼兒教師開展“理發游戲”活動為例,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再次設置相關理發教學情境,選擇愿意主動參加分享交流活動的幼兒扮演理發店老板,教師可以引導“老板”回顧自己在游戲過程中的各種表現與舉動,并在課堂情境再現中展示。例如,“老板”制作理發價格牌并將其放置在虛擬情境的理發店門口,然后耐心等待顧客上門理發。但是一段時間過后,理發店都未迎來客人。于是,“老板”開始大聲招攬顧客,“有人需要理發嗎?”但依然沒有顧客前來……在“老板”想要放棄時,有位扮演顧客的幼兒來到理發店問老板:“老板,理發一次多少錢?”“老板”指向門口的價格牌,“5元。”顧客說道:“太貴了,我不理發了。”于是這位小顧客搖著頭走了。過了一會,“老板”重新制作了一個價格牌,上面清楚寫著“1元”,不一會理發店便迎來了許多顧客。在游戲情境再現中,在游戲過程中,有時候參與的幼兒需要想一些新點子新辦法來推進游戲發展,這也能夠為其他幼兒提供解決困境新思路。在情境再現過程中及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針對情境演繹進行集體討論,從而有效提升幼兒分享與交流水平。
(二)多種提問,鼓勵幼兒分享游戲趣事
教師在提升游戲后分享交流質量過程中,可以對幼兒設置多種提問鼓勵幼兒分享各種游戲趣事,包括開放性提問和啟發性提問。開放性提問和啟發性提問都有利于提高幼兒參與班級討論活動的積極性,能夠有效激發幼兒在班集體或小組集體面前充分表達自己內心想法,對個性化自我進行大膽展示。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孩子們,你們今天遇到了哪些開心的事情呀?”“小朋友們,你們最近發生了哪些有意思的小故事?”等,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進行大量表達。通過類似沒有固定答案的提問方式激勵班級幼兒積極參與分享交流之中。在回答教師提問過程中,部分幼兒可能會回答“我今天在來學校的路上做了小交警,指揮爸爸安全駕駛。”“我周末在家里當了一天的媽媽,和爸爸媽媽一起照顧了小妹妹。”同時,參與集體討論活動的其他幼兒通過聆聽分享者的游戲經驗與感受,能夠積累更多自己還未參與的游戲經驗,這也對分享質量提升有積極作用。
以開展“角色游戲”活動為例,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在分享交流環節中為幼兒展示有關游戲過程和內容的圖片或視頻,例如播放有關幼兒拿著樂器進行表演的圖片或視頻片段,同時對幼兒進行提問:“小朋友們,你們仔細觀察這些圖片和視頻,有沒有看出他們在做什么呀?”在回答問題時,部分幼兒可能會進行回答:“他們應該是在表演。”“他們在開音樂會!”“我發現這些人都穿著漂亮的衣服,他們真好看!”……教師在交流實踐活動中,可以通過具有引導性和開放性的提問,積極幫助幼兒提升集體分享交流興趣。此外,在幼兒分享交流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結合生活中的各種趣事進行分享,豐富交流內容,繼而培養幼兒主動分享意識,有效提高幼兒在集體中分享交流的質量。
(三)生生互動,引發幼兒思考游戲內容
教師在提升游戲后分享交流質量過程中,可以加強幼兒之間互動關系,形成生生互動模式。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應善于對幼兒拋出問題,引導幼兒針對相關問題展開討論與交流,從而有效促進幼兒之間互動程度。生生互動模式有利于激發幼兒在互動中積極思考,進而讓幼兒在思考中進一步掌握游戲內容,并從中獲得更加豐富游戲體驗,提高幼兒對游戲感知能力,提升幼兒交流質量。
以開展“餐廳游戲”活動為例,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在班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意見,例如“我不喜歡這家餐館做的飯菜味道。”“我明明點了炒飯,可是服務員卻給我端來了炒面,真的很生氣!”……對于幼兒在游戲中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在交流環節有針對性地提出 ,“餐廳老板、小廚師還有其他餐廳小客人們,你們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呢?”“你們覺得如何做才能讓這些小客人對餐廳滿意呢?”等問題。然后,教師引導幼兒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然后教師可以在集體分享交流活動中詢問扮演餐廳老板和顧客的幼兒,是否能夠接受這些建議,進一步引發幼兒在集體討論活動中進行深入思考。
(四)交流分享內容和分享方法
幼兒教師在游戲后討論活動中提升幼兒分享交流質量,重點應該關注幼兒交流分享內容,并針對具體內容提出有效分享方法。幼兒教師主要可以從四個方面有效提升幼兒交流質量,分別為將個體興趣變成群體熱點、讓偶發性行為變為探索性行為、讓發現問題變成解決問題、將交流分享變成情感體驗。第一,將個體興趣變成群體熱點。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充分應用多種交流分享方式,有針對性地激發幼兒對游戲活動探索興趣,同時培養幼兒分享興趣,讓幼兒在游戲后的分享活動中能夠主動表達自我。第二,讓偶發性行為變為探索性行為。幼兒在參與游戲活動時,主要出發點為興趣和愛好,因此幼兒參與游戲活動具有偶發性和任意性。教師針對這種行為應該積極組織幼兒進行分享活動,引導幼兒在表達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游戲活動,同時也為其他幼兒帶來思考,從而增強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與目的性。第三,讓發現問題變成解決問題。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不僅僅獲得快樂和學習一定知識,同時也會面臨一些困難,例如可能遇到游戲操作難題、游戲規則不完全了解以及與其他幼兒合作不緊密等多種問題。在游戲后的分享交流環節中,幼兒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幼兒表達自己在游戲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幼兒進行思考,積極解決這些問題。第四,將交流分享變成情感體驗。幼兒在參與游戲活動中不僅能夠通過實踐獲得操作方面的體驗與經驗積累,同時也能獲得情感體驗,幼兒可以在游戲中感受到不同情緒,例如困難、幫助、獲勝、失敗等。在游戲后分享交流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幼兒在集體面前表達內心情感與游戲中獲得的情緒體驗,以此來激發其他幼兒對游戲活動的情感與情緒共鳴,讓幼兒在交流環節中,再一次感受游戲樂趣及其他豐富情感,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以開展“紙的力量”和“美術活動”游戲活動為例,教師在針對紙的力量進行“壘書小達人”等游戲活動后,可以引導幼兒分享游戲具體內容,例如幼兒通過在紙上壘書來體會一張紙能夠承受多少本書,從而生動感知紙的力量。在美術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桌面上遺留的水彩顏料進行思考與討論,可以提出問題引發幼兒討論:“為什么用紙擦桌子后會被印上顏料?”“顏料怎么會印染在紙巾上呢?”“紙巾上怎么會被印出這么漂亮的圖案?”等。通過幼兒積極討論,教師還可以由討論內容延伸出“印染活動”,有效提升幼兒分享交流質量。
三、結語
游戲后分享交流環節的主體是幼兒,教師作為旁觀者應該對幼兒進行正面引導,主要引導內容包括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發現、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遭遇什么問題、幼兒如何解決問題、幼兒的思考過程以及幼兒需求等,同時教師應通過語言、動作、行為以及多媒體設備等,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游戲后討論活動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幼兒回顧自己在游戲過程中的各種行為活動,以及從游戲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并將內心情感與所學知識講給教師和其他幼兒聽。在整個分享交流環節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減少教師自身對幼兒的干預,為幼兒創造良好集體討論環境,有效提升幼兒分享交流質量。
參考文獻
[1]惲麗華.談幼兒園游戲后分享交流活動的組織方式[J].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2021(45).
[2]邵夢文.角色游戲分享交流的有效性研究[J].頌雅風·藝術月刊,2020(07).
[3]吳書琴.注重區域游戲分享 助推游戲水平提升[J].好家長,2021(08).
[4]林艷.反思四步驟在游戲分享環節中培養幼兒思維品質的作用與分析[J].考試周刊,20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