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欣怡
摘 要:美術是一門培養幼兒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的學科,對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及認知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針對一些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對美術活動不感興趣,或者對繪畫和手工制作等活動的參與度較低,該如何幫助幼兒通過家園共育提升美術素養呢?文章從教師和家長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針對不同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策略,希望能夠給廣大教師和家長以參考,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不斷地優化美術教學方案,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美術;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0-0074-03
美術活動是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創作力的主要活動形式之一,也是提升幼兒色彩意識和專注力的活動,所以幼兒園在啟蒙教育階段會安排大量的美術活動,為日后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依據多元智能理論可知,有些幼兒對色彩、圖形等比較敏感,有些幼兒則相對不敏感,為了讓幼兒對美術活動產生興趣,并在美術活動中找到自我價值、學會表達自我,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家園共育模式下開展美術活動的具體實施措施發表了幾點看法,希望能給其他教師帶來啟發,讓更多的家長注重幼兒美術活動的開展,并愿意陪孩子在美術活動中體驗、探索,共同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
一、幼兒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對繪畫不感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部分幼兒愿意參與手工美術活動,但不愿意畫畫,他們對顏色的認識比較欠缺,畫作缺乏新意,顏色單調。還有部分幼兒不愿參與畫畫活動,積極性較低,這對幼兒的審美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培養都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家長和教師應多加重視,在不強求幼兒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引導幼兒,鼓勵幼兒參與其中。
(二)繪畫技能得不到提升
低齡幼兒大多仍處于繪畫中的命名涂鴉期,他們會對畫出的線條和圓圈加以命名,但同樣的繪畫內容,對應的含義卻會不斷變化。如同一個線條,他一會兒說是小貓的尾巴,一會兒說是冰激凌,他們不斷把圓圈、線條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不斷探索、想象的有趣過程,但是這個過程也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引導,否則幼兒的繪畫技能無法得到提升。
(三)美工作品缺乏創意
部分幼兒不愿意參與美工活動,或者缺乏創意,作品都是模仿他人為主,自己的想法較少,這不僅與幼兒的思維能力發展程度有關,還與家庭環境有關,教師需要與家長進行配合,在交流中了解幼兒的想法以及遇到的問題,通過各種形式的引導,鼓勵幼兒多做嘗試。
二、對幼兒美術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對繪畫缺乏興趣的原因分析
幼兒對繪畫不感興趣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環境因素和個體因素兩個方面。
外部環境因素主要有三點:一是客觀條件制約,部分幼兒缺乏繪畫的材料和工具,由此限制了他們的創作;二是部分幼兒通過比較,感到自己的作品與他人的作品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降低了他們的自信心;三是部分家長和教師缺乏對幼兒的引導和鼓勵,使他們在創作繪畫時稍遇挫折就失去信心、失去興致。
幼兒們對繪畫不感興趣的另一個影響因素是個體因素。首先有部分幼兒不喜歡傳統的繪畫形式,覺得傳統的繪畫形式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發揮,無法激發他們的繪畫欲望;其次,家長和教師沒有及時給予反饋評價,使幼兒沒有繼續創作的動力。針對這些情況,家長和教師應不斷地與幼兒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心中所想,并通過改善環境因素、優化傳統繪畫等形式來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不斷提升幼兒的繪畫技能。
(二)繪畫技能無法提升的原因分析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觀察幼兒的作品可以發現,由于大部分幼兒仍處于繪畫中的命名涂鴉期,他們畫出的線條雜亂無章,具體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發育因素,由于大部分幼兒手眼協調能力還不成熟,控制繪畫工具的技能有限,導致他們無法準確地把自己的想法傳達到紙上。二是部分幼兒在繪畫時姿勢不當影響到手部的靈活性和控制力,比如孩子坐姿或站姿不穩定,可能導致他們無法通過手部動作來實現精確的線條運動;又比如幼兒手臂過度伸展、身體缺乏支撐等,可能也會影響到線條的穩定性和精確性。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提供優質的繪畫工具、練習手眼協調能力、教導正確的姿勢和動作技巧等措施來提升繪畫技能,增強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自信心和體驗感。
(三)美工作品缺乏創意的原因分析
部分幼兒美工活動缺乏創意,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第一,缺乏觀察力和想象力。創意來源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理解。如果一個人缺乏觀察力,無法敏銳地感知事物的形狀、顏色等細節,就難以產生獨特的創意。此外,創意還需要想象力的支持,如果一個人缺乏想象力,就無法將不同元素組合并創造出新的形式和表達方式,就限制了創意的發揮。第二,缺乏系統全面的藝術教育啟發與引導。如果一個人沒有接受過系統全面的藝術教育,可能會缺乏對藝術史、不同藝術形式和表達技巧的理解,限制他們在創作過程中的多樣性和表達能力;限制他們對不同風格和創作手法的運用能力,從而導致作品缺乏創意。所以,教師和家長在家園共育的過程中,需要加強鍛煉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同時注重全面的藝術啟蒙教育,讓幼兒的藝術素養得到提升,為日后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三、家園共育,解決美術教育難題
(一)增進交流,了解個性化需求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興趣和愛好,教師和家長要注意與幼兒多溝通交流,不斷了解幼兒的喜好變化,同時給幼兒提供良好的美術學習環境,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例如,一些幼兒樂意參與如超輕黏土手工這類美工活動,對繪畫卻不感興趣,這時家長和教師可以與幼兒進行交流,了解幼兒喜歡超輕黏土的原因,對他們的想法和表達給予肯定,并與孩子一起進行創作,表達對孩子的支持與理解。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在自然界中認識不同的顏色,感受由不同顏色組成的大自然的美,同時引導他們將看到的事物和當時的心情都以美工或繪畫的形式展示出來。
由于每個孩子的個性、興趣和特長各不相同,針對孩子相對薄弱的方面,家長和教師不應簡單粗暴地直接否定,不應強求孩子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而是在尊重他們意愿的前提下,引導他們揚長避短,鼓勵他們自由發展。總之,增進溝通交流是了解幼兒個性化需求的有效途徑,教師和家長都應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愛好和興趣,陪伴、鼓勵他們在美術學習的路上走得更遠。
(二)提供材料,豐富美術活動的形式
上文提到部分孩子對繪畫不感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生活的環境中缺少豐富的繪畫材料,所以他們只能選擇用黏土或者其他相對單一的手工材料來創作手工作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家中,都應給幼兒們提供豐富的繪畫材料,如紙張、彩筆、涂料等,讓幼兒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繪制出不同的作品,并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需求融入進去,從中發掘繪畫的樂趣。例如,本園為了鼓勵幼兒進行繪畫創作,會定期為幼兒們補充畫筆、畫紙等繪畫工具材料,同時將不同種類的畫筆進行展示,讓幼兒自行選擇,并通過教師引導,讓幼兒在不斷地應用中提升個人的繪畫技巧。除此之外,幼兒園教師還專門給幼兒播放了相關的繪畫技巧教學視頻,讓幼兒們學習靈活地掌握畫筆,畫出不同的曲線。再者,教師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在家中也為幼兒提供多彩的畫筆,并且在幼兒繪畫時不去打擾他們,鼓勵他們大膽想象,自由創作。
(三)強化互動,增強良好的美術體驗
在幼兒繪畫過程中,即使是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涂鴉,教師和家長也應認真傾聽孩子對美術作品的講述,不打斷他們,同時,可以參與到幼兒的繪畫活動中去,一同感受孩子的創作樂趣,不斷鼓勵幼兒去探索和想象;此外,還要在與幼兒的互動中引導他們掌握并提升繪畫技巧,比如,可以拓展美術活動的形式,到戶外收集不同形狀的落葉、花朵等,讓孩子通過各種拼接、組合、上色、模仿等步驟創作出不同的繪畫與手工相結合的作品。又比如,在開展繪畫活動時,教師與幼兒一起繪制小狼狗,比賽看誰涂的顏色好看,在互動中加強幼兒對線條以及顏色的認識,并不斷地提升個人的審美能力。此外,教師還應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多融入各種美術活動,如比賽畫直線、畫圓,也可以通過猜謎語游戲和角色扮演游戲等,讓幼兒畫出不同的動物、植物等,還可以將生活體驗融入繪畫,比如畫出家中的笤帚、盤子、碗等,通過發揮想象力畫出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以及未來的世界,進一步享受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
總之,家園共育模式下,教師和家長都應重視通過有效的師幼互動、親子互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增強良好的美術體驗、提升幼兒的美術素養。
(四)注重評價,鼓勵幼兒創作
美術活動評價的開展對激發幼兒的美術興趣和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作為教師,應對幼兒的美術作品多進行正面評價,即使作品相對缺乏創意,教師也不能否定幼兒,而是要看到幼兒的點滴進步,逐步引導幼兒在創作中提升技能,增強信心。
家長也要和教師一樣,在家中不斷地鼓勵孩子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大膽地進行創作。例如,筆者班級的一名幼兒在參與黏土美工活動時,經常會模仿其他幼兒的操作,缺乏自己的想法,筆者發現后與這名幼兒進行溝通,得知幼兒在家中也沒有參與過這一活動,于是就指導幼兒利用黏土創作自己平時玩的玩具如手槍、汽車等,當這名幼兒創作出手槍模型,筆者馬上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并夸他心靈手巧,同時還鼓勵他把平時的所看所想都創作出來。之后,筆者又與這位孩子的家長進行了溝通,讓家長在家中為幼兒提供一些黏土材料,讓幼兒能夠將看到的、聽到的都通過黏土來制作,而家長也積極配合、參與其中,與幼兒共同創作,并讓幼兒對創作的作品進行講解,家長還對幼兒的作品進行了評價,認為這是世界上最有活力、最有創造力的作品。就這樣,這個孩子通過家園共育模式的實施,美術興趣、自信心、思考力和創作力都得到了極大提升。
通過上述案例,可見在家園共育的實施過程中,注重完善積極有效的評價體系,對幼兒的藝術素養提升和人格塑造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美術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短時間內是無法完全解決的,教師和家長應多一些耐心,注重溝通協作,在家園共育模式下因材施教,通過優化客觀條件、豐富教學形式、完善評價體系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幼兒美術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婭麗. 幼兒美術高效課堂教學探析[N]. 科學導報,2023-05-30(B03).
[2]羅鵑.學前教育家園共育模式探究[J].智力,2023(14):179-182.
[3]王思琪.家園共育合作形式下的幼兒版畫教學[J].家教世界,2022(24):45-46.
[4]吳明春.美術活動促進大班幼兒情緒管理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3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