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方:廣州荔灣區合興苑小學
參與方:
廣州荔灣區合興苑小學家委會
《當代家庭教育》編輯部
廣州荔灣區青年地帶社工站
話題:如何科學合理管控孩子使用智能手機?
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有10.79億網民,有近10億智能手機用戶。以智能手機為主要終端的移動互聯網已經深入到中國人日常生產、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大多數孩子從小學中高年級起就會陸續接觸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不少小學生存在過度使用甚至沉溺現象,家長想知道如何合理管控孩子使用手機。
家長代表
過去幾年疫情,孩子長時間在家上網課,學校也經常通過QQ群布置作業,電腦、智能手機幾乎成了學生的“標配”。但令我們擔心的是,孩子會以查資料和同學對答案等冠冕堂皇的名義延長手機使用時間,甚至還反鎖房間門。特別是一到節假日,手機更像長到了他們手上,搶都搶不回來,一旦不讓用手機,像丟了魂似的,甚至還跟你急,說同學都在用,埋怨你妨礙祖國花朵成長……
《當代家庭教育》編輯
不得不承認,智能手機的功能性、娛樂性、社交性實在太強大,即便是心智成熟穩定的成年人都容易沉迷其中。看看我們周邊的成年人,有幾個不是天天刷抖音、快手,看小紅書、玩朋友圈、上淘寶的?作為家長,如果我們自己一邊埋頭刷手機,一邊讓孩子放下手機,還不停跟孩子解釋,爸媽白天工作太辛苦了,晚上回家玩手機放松放松……這樣的教育效果怎么會好?家長首先要管控自己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的時長和頻率。其次在小學階段,家長盡量讓孩子使用只有基礎功能的學生手機或手表。如果實在需用智能手機,務必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需要下載某個應用時與家長商量,由家長操作;二是約定并嚴格遵守使用時間、時長、地點等,例如堅決不能讓孩子帶著手機過夜等;三是要求孩子告知社交賬號和密碼,家長同時也要承諾,除非事出有因,否則不會登錄。
廣州荔灣區青年地帶社工站站長黎健
智能手機為工作、生活、學習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的確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從我的工作經歷出發,我想特別提醒大家的是,除了預防孩子沉迷手機游戲外,更要預防孩子受到網絡傷害,其中也包括網絡性侵事件。家長們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只是在家玩手機又沒出門,不會有什么身心危險。其實不然,近年來,國內已經發生多起犯罪分子利用網絡社交工具“隔空”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很多針對未成年人的傷害都是從網絡聊天開始的,因為在虛擬世界,即便孩子很警惕不輕易添加陌生人,但無意間為某個視頻點贊、或更換頭像、個性簽名都可能被壞人盯上。盡管社會各界都非常重視未成年人上網安全,但再嚴密再牢固的防護網都還是會有縫隙。家長要提醒孩子不要輕易添加陌生人好友,也不要隨意點贊等等。另外,特別重要的是,家長們在生活中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肯定,如果孩子在現實中有各種心理缺失、存在感低,他們就更容易去網絡中找補。
《當代家庭教育》編輯
教育部辦公廳早在2021年初就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后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學校可以通過統一且嚴格的制度將手機擋在校園外,但家庭不行,家庭是未成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最重要場景,所以家長必須嚴格限制設定孩子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和空間邊界,并且不能輕易讓孩子突破這個邊界。
家庭教育微沙龍歡迎中小學家庭教育工作室、家委會提供家長普遍關心的家庭教育話題線索。我們將與話題線索提供方一同組織策劃專題微沙龍。聯系人:陳老師? 020-8765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