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思
*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以幼兒為主體的戲劇創演支持策略研究”(項目編號:FJJKXQ21-117);廈門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幼兒主體視域下戲劇創演支持路徑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1034)階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在兒童為本位的視域下,以幼兒為主體的戲劇創演活動中,要注重幼兒的主動參與、大膽創編和自主表現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環境、積累經驗、多元互動與多維評價,支持幼兒大膽創新、豐富情感、深入探究、激發動力,為幼兒營造自主表現的氛圍,夯實自主表現的基礎,搭建自主表現的平臺,革新自主表現的動力。以戲劇創演集中活動為媒介,激發幼兒的自主性發展。
關鍵詞:戲劇創演;集中活動;自主表現;支持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9-0175-04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于更多的機會和創設不同的條件,在與大自然及社會生活互動中萌發對身邊事物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助推幼兒學會用心去感受美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美和創造美。戲劇創演集體活動,強調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關注幼兒的自主參與、自主體驗、自主表達和表現以及自主創造。教師則在集中活動中,承擔著支持者、引導者和觀察者的身份,關注幼兒需求,營造自主探究的氛圍,為幼兒的自主學習提供各種條件和機會,助推幼兒自主性的發展,建立良好的活動氛圍。教師要積極探索在戲劇創演集中活動中,助推幼兒自主表現,關注幼兒學習品質的養成。
一、創設環境、支持創新,營造自主表現的氛圍
環境在戲劇創演集中活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其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幼兒是一日生活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給予必要的支持與引導,為幼兒的生活和學習提供適宜的環境,激發幼兒積極探索周邊事物的欲望及參與各種活動、游戲的興趣。在戲劇創演活動中,環境的創設尤為重要,特別是寬松自主的人文環境,對于幼兒在良好的師幼互動環境中迸發更多的創造靈感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一)學習環境創設,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戲劇創演活動中,學習環境創設必不可少,對幼兒的主動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戲劇創演集中活動中依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及年齡特點,為幼兒主動學習創設一個適宜、安全的環境,讓環境直接與幼兒對話,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能為幼兒在集中活動中自主學習做好鋪墊。如在中班戲劇創演活動“變身芋頭”活動前,為了讓幼兒對芋頭有更系統的認知經驗,我們組織了科學活動“認識芋頭”。活動一開始,教師把準備好的白芽芋、紅芽芋還有檳榔芋擺放在四周,幼兒分組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芋頭的外形特征。緊接著,讓幼兒觀察切開后的芋頭內部果實的紋理和特征。再通過聞、看、摸等方式感知芋頭果實的特點,充分調動幼兒的五官進行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現場操作,從中梳理并獲取從外到內關于芋頭的相關經驗。活動結束后,教師及時把幼兒的發現用照片加文字介紹的方式張貼在主題墻上,便于幼兒更直觀地梳理小結,同時引發幼兒繼續探究。緊接著,教師把幼兒收集來的相關圖書、繪本投放到語言區,把剩下的芋頭拿到種植區讓幼兒進行種植,切開的芋頭則投放到美工區進行拓印作畫。主題氛圍的營造、材料的投放,讓班級充滿了濃郁的探究氣息。經過自主、自發的探索和發現,幼兒對芋頭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此時再讓幼兒去創演芋頭的各種形態及生長過程,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因為有了之前的生活經驗鋪墊,所以創演環節變得更加自信和從容。創演活動前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投放,對于幼兒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能大大地激發幼兒探索學習的欲望,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讓每個幼兒在環境互動中學習成長。
(二)人文環境創設,支持幼兒自主探究
環境包含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其中精神環境的創設能夠大大地激發幼兒的自主表現和創造。因為年齡特點的原因,幼兒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會有很多話題出現,教師的回應和支持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鼓勵。所以,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和諧、平等的精神環境非常重要,能夠支持幼兒在挖掘自身潛力的過程中大膽表達表現;同時關注不同興趣和不同需要的幼兒,激發他們在活動中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鼓勵他們進行自信大膽的創編和創作,能使每個幼兒的個性都得以充分自主的展現。在戲劇創演活動“變身芋頭”中,有了教師的支持和啟發,芋頭的造型千奇百怪,有圓形的芋頭,有扁扁的芋頭,還有兩個幼兒疊加在一起的胖胖鼓鼓的芋頭,看到這個場景時,教師及時表揚了幼兒的創意,肯定了幼兒的想法,激發幼兒進一步優化自己的造型的積極性。此時幼兒能通過之前積累的經驗和認知水平,不斷創新、思考、完善自我,最終實現自主表現、自主學習。良好的人文環境可以讓幼兒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在寬松、和諧、愉悅、自由、平等的環境中,心理健康也得到發展。如果教師在人文環境方面干涉太多,幼兒心理壓力過大,在游戲時的心境就會受到影響,會產生“這個造型像嗎?”“老師我做得好看嗎?”或是“我感覺我的造型很糟糕”等想法,長此以往幼兒會逐漸失去自主學習的自信和意愿,對幼兒自主性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所以建立良好的人文環境對戲劇創演活動中幼兒的自主表現、自主探究至關重要。
二、積累經驗,豐富情感,夯實自主表現的基礎
自主表現需要建立一定的認知體系和經驗堡壘,才能促進幼兒自主、自發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達和表現。如果沒有一定的經驗和認知鋪墊,幼兒的自主表現和創造性將是無源之水。戲劇創演集中活動的開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論是經驗儲備,還是表現表達,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沉淀。這與成年人區別很大,成人在扮演角色時,因為自身豐富的生活閱歷,對戲劇角色的感知和理解相對比較容易。但對于幼兒來說,缺乏豐富的認知和生活經驗,在表達表現環節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認知水平的提升,對幼兒在戲劇創演活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豐富感性認知,積累戲劇創編素材
在戲劇創演活動中,幼兒認知水平的提升及豐富的生活經驗,不僅能幫助幼兒積累創編素材,還能激發幼兒在戲劇活動中自主、深入地探究。例如,中班戲劇創演活動“種子發芽”中,活動前,教師帶領幼兒通過認識各種種子,觀察種子的不同形狀,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種子造型,為后面的創演活動提供了經驗準備。活動一開始,幼兒變成“種子”,坐在山墩上,教師引發幼兒創編不同形狀的種子,圓圓的、扁扁的、長長的、尖尖的……隨著太陽的升起,教師引導幼兒開始創編種子發芽、長葉,變成一棵小苗的創演過程。對于初次嘗試創演的幼兒來說,挑戰難度很大。教師發現后,馬上利用視頻引發幼兒觀察種子發芽的過程,了解討論種子發芽所經歷的階段,以及種子發芽的生長變化。幼兒觀看視頻后,再次創演種子發芽的造型時,表現出來的動作更加游刃有余,造型也更加豐富多樣,表演中的幼兒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活動開始讓幼兒初步地感知創編種子的不同造型,利用視頻、圖片,鞏固幼兒對種子發芽過程的認知,加上了“認識種子”“種子的生長過程”等活動的介入,豐富了幼兒的認知經驗,為戲劇創編環節做足了準備,讓幼兒在進行動作、造型創編時有了更加自主、自信的表現。
(二)重視情感體驗,激活戲劇表演魅力
情感是體驗的內核,體驗的基礎是情感。要有更精彩的藝術表現,離不開情感的加持。對于戲劇創演的主體——幼兒來說,戲劇創演活動中,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呈現對于創演者來說是成功體驗的一半,有了情感的表達,才有再創造的新作品誕生。所以,在活動中,角色的情感體驗是自主表達表現的重點。如何讓幼兒獲取角色中的情感體驗,大膽自信地開展戲劇表演,引發大家的情感共鳴,傳遞出角色的真情實感,這是教師所要關注的。例如,中班戲劇活動“變身芋頭”中,教師通過種子發芽的視頻引發幼兒討論,“芋頭芽破土而出這個過程,艱辛還是容易?為什么?”,在討論中,幼兒了解到芋頭種子破土而出的那一刻的艱辛。教師為了讓幼兒更好地體驗到種子破土而出的艱辛,可以利用保鮮膜作為道具,讓幼兒變身芋頭,用自己的方法,努力掙脫束縛,頂開泥土,鉆出地面,體驗“破土”成功的過程。利用這個游戲,幼兒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他們就像一顆顆堅韌勇敢的芋頭種子,通過不懈的努力終于獲得了成功。情感的表達是戲劇創演活動的精髓,重視情感體驗,才能更好地激活幼兒在戲劇創演中的表演魅力。
三、多元互動、深入探究,搭建自主表現的平臺
陳鶴琴先生認為,游戲是兒童的生命。游戲是幼兒最喜歡也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是幼兒內在需要的自主自發的方式之一,以幼兒為主體的戲劇創演集中活動中,游戲是經常用到的互動方式。
(一)戲劇游戲,引發自主探究興趣
通過豐富有趣的戲劇游戲,可以不斷提高幼兒戲劇創演能力及同伴的合作能力。在核心素養的影響下,教師要關注幼兒的需要,讓幼兒在戲劇游戲中自主探索,提高幼兒的實踐能力,激發創編的興趣,為自主表現打下牢固的基礎,使幼兒的自主探究、自主創編、自主表達表現更加自信。例如,戲劇活動“種子變身記”中,教師利用故事講述引發幼兒思考,“植物的生長需要什么?”幼兒紛紛說出自己知道的答案。于是戲劇游戲就這樣拉開了帷幕,在芋頭生長的過程中,有了太陽、澆水工、蚯蚓、風等角色的加入。隨著音樂的響起,扮演芋頭的幼兒擺出了各種造型,“太陽”出來了,在“芋頭”頭頂上雙手揮灑著,“澆水工”自發地為“芋頭”澆水,“蚯蚓”幫忙松土,“芋頭”慢慢地生根、發芽、長葉,“風”吹過,“小樹苗”左右擺動,呈現出一幅陽光正好,微風不燥的景象。通過這樣的戲劇游戲,幼兒在自主開放的環境下,能自由創編各自角色的動作和故事情節,跟隨著音樂變化,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創編故事情節,自導自演一場情景劇。幼兒在游戲中,呈現出了主動參與、自主創編、自主表現的狀態讓游戲更加精彩、有趣,自主探究的氛圍也更加濃厚,同時也激發了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支持了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
(二)沉浸式體驗,推動自主創編熱情
沉浸式體驗的關注點在觀眾的身上,要重視觀眾當下的體驗感。在戲劇創演活動中,在表演的形式和環節上進行了調整,這樣的改變就是為了更好地讓戲劇創演主題走進每個幼兒的內心,拉近觀眾和表演者之間的距離,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到戲劇創演中,隨時隨地引發幼兒去參與和體驗,滿足幼兒的創演需要。沉浸式體驗更加關注表演的過程,空間、道具的使用情況,關注表演者的情感表現,所以,沉浸式體驗在戲劇創演過程中可以不斷優化故事情節,拓展幼兒的視野,拉近臺上的演員和臺下觀眾之間的距離。在“天黑黑”劇情表演中,小清突然走到觀眾席把自己的好朋友拉到了臺上,她對著好朋友說,“芋頭和泥鰍是好朋友,它們可以在一起做游戲。”新的故事情節出現的出現,讓扮演芋頭的小演員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和靈感,他們紛紛邀請臺下的觀眾作為自己的好朋友,開始了互動游戲。現場的游戲和體驗,讓臺上的演員和臺下的觀眾有了更親密的互動,這種距離感的縮小,讓戲劇創演更加和諧、有趣。通過這樣的沉浸式游戲,“芋頭”和“泥鰍”兩個角色之間的互動有了新的變化,故事也有了新的情景,創演活動的體驗感也大大增強。
四、多維評價,革新自主表現的動力
評價的方式有很多,采用合適、科學的評價機制,可以幫助幼兒反思自己在戲劇創演中的行為,以及自己的問題和不足,更重要的是可以給予正向鼓勵,激發幼兒去思考自己努力的方向,學會解決遇到的問題。評價是戲劇創演活動中重要的一環,有效的評價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幼兒的游戲情況和幼兒的發展情況,為后續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所以評價環節對于戲劇創演活動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根據幼兒的需要從中調整游戲目標,促使幼兒在戲劇創演游戲中豐富所需的經驗,激發他們自主表達表現的動力,從“我想創演”變為“我要創演”, 最終升華為“我能創演”。幼兒的自主表演愿望和意識在一次次的戲劇創演活動中萌發、轉變,并學會獨立解決問題,交流分享,最終目的落實在了提升幼兒的自主能力上。
(一)鼓勵性評價,增強創演自信
在戲劇創演活動中,自信心的建立,可以激發幼兒自主參與、自主創編、自主合作的興趣,同時會讓幼兒在創演活動中玩得更盡興,想法更加大膽、多樣,自主性的呈現更加明顯。鼓勵性的評價機制是幼兒建立自信心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多利用鼓勵性評價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的參與動力。例如,戲劇活動“種子的旅行”中,種子在旅行的過程中,遇到了高山、冰川和風,教師引發幼兒創編故事場景的時候發現幼兒的想法創意百出——高山的造型由五個人組合而成,三個幼兒變成山腰,一個幼兒站在三個幼兒的腿上變成山頂,最后一個幼兒變成山上的樹,長在半山腰上。在評價環節教師特意請他們組上臺再次展示。因為緊張,幼兒的造型和之前相差甚遠,在旁的老師鼓勵地說,“小朋友們發現了嗎?他們的造型又有了新變化,和之前又不一樣了,太棒了!如果這座山能再高一些,那山的造型就更加逼真了。”這時原本扮演大樹的幼兒突然搬來了一張椅子做為道具,站到椅子上背靠第二個小朋友,兩手伸直,這時的高山造型變成了三個幼兒的高度,而且特別有意思的是第四個幼兒和第五個幼兒錯落、伸展的造型,讓這座高山更加錯落有致。這種效果的呈現正是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幼兒不斷調整自己的造型最后完成的,說明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以及恰如其分的引導,激發出了幼兒更大的潛力,自信從容地完成了高山造型。由此可見,鼓勵性評價呵護了幼兒的自尊心,也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
(二)針對性評價,增強活動體驗
針對性評價可以看到幼兒的個性表現,使其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優勢,促進個性化發展,收獲不同的體驗。例如,大班戲劇活動“種子的旅行”中,幼兒都在扮演高山、冰川和風,而角落邊有兩個小朋友的造型很獨特,一個幼兒雙手伸開不停抖動,另外一個幼兒站在自己搭建的積木圍墻上,雙手不同地敲擊,嘴巴發出轟隆隆的聲音。教師走過去詢問才知道這兩個幼兒在創編打雷、下雨的場景。這時教師對兩個幼兒豎起了大拇指,并悄悄地把這一幕拍了下來。在評價環節中,教師把這一幕播放給其他幼兒觀看,并提問:“看完視頻,你們發現了什么?”幼兒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幼兒說:“故事里沒有這個場景,他們自己亂演。”“對啊,我們是要扮演高山、冰川和風,他們都沒聽清楚要求。”還有的幼兒說:“他們太棒了,小西還懂得利用積木當道具。”“我感覺故事可以增加這個場景,太有趣了。”幼兒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他們都在等著教師回應,想知道教師對這樣的做法是怎么看的。這時,教師走到他們面前說:“小西和妍妍的想法很特別,他們把自己想到的場景創編到我們的故事中,讓蒲公英的旅行增加了一個有趣的情節,我們要支持和肯定他們的創意,他們是很有想法的,掌聲鼓勵!”幼兒聽到教師肯定的言語和贊許的目光,都明白了這種自發的創意是可取的,而且是受到教師肯定和表揚的。從這樣的評價中,幼兒明白了活動需要更多大膽自主、有個性的呈現,從而激發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敢地展示自己的創意。通過針對性的評價,可以讓好的想法和創意放大,從而滿足幼兒自主表現的需要,促進幼兒的自主發展,為戲劇創演活動提供更多自由、自主的表現機會。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戲劇創演集中活動的組織過程為例,分析了集中活動不同環節的關注點以及策略,從各個方面促進了幼兒自主性的發展。戲劇創演集中活動中,學習環境和人文環境創設,為幼兒營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支持幼兒的自主探索;豐富的感性認知和情感體驗,為創編積累了素材,激活了幼兒的表演魅力;在活動中運用戲劇游戲和沉浸式體驗的策略,引發了幼兒自主探究的興趣和自主創編的熱情;在活動最后,利用不同評價方式,增強了幼兒創演的自信心和活動的成功體驗。層層深入的環節設置讓戲劇創演活動的開展和組織更加精彩、有效,同時幼兒的自主性也在活動中不斷推進和形成。
參考文獻
[1] 張金梅.幼兒園戲劇教育課程[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楊波.表演游戲促進大班幼兒自主性發展的行動研究[D].黔南民族師范學院,2021.
[3]盧鵬.兒童音樂劇主題活動對大班幼兒學習品質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1.
[4]樊曌宇.淺談幼兒自主性在親子戲劇活動中的體現——以“笑翻天的農場”為例[J].早期教育(教育教學),2020(05).
[5]余芊.戲劇教學策略促進大班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行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