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波
* 本文系甘肅省十四五規劃課題“以開放性試題為抓手的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1150)系列成果之一;2022年度慶陽市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大概念指引下《中外歷史綱要》單元教學案例研究”(課題立項號:QYKTLX〔2022〕412)系列成果之一。
摘 要:大概念教學不僅可以在學習開始時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維持比較高的動力。開放性試題以獨特的視角對學生進行考查,從命制試題要求來看,其是對學科素養內涵與外延的凝練,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與評判付諸試題情景中,將高中歷史教學帶入“試驗田”中。提取觀點是歷史學科能力的表現,也是解答歷史開放性試題的突破點。大概念視閾下發現和論證問題已成為開放性試題考查的新特點。基于此,爬梳教材要義,淬煉主旨,鍛煉獲取信息能力,引導學生做好學習評價,學會自我監測評價,研判開放性試題要求及答題步驟,培養關鍵能力,形成正確價值觀,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大概念;開放性試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9-0230-03
大概念體現了新課程學習理念、學科本質特性的觀念、主題、思想、理論或原則等,利用它將多種知識按照一定的類別有意義地聯結起來,幫助學生在不同環境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大概念教學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其指引下進行單元教學案例設計,要培養學生思維過程的整體性、多元化發散性思維和歸納聚斂性思維,促使學生理解重要歷史事件的宏觀通識性、時間空間性以及核心知識的統攝性意義。使用大概念教學理念,對學生整體認知歷史、感悟歷史,潛移默化地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專家思維,拉近學校教育與現實世界之間距離。對學生進行測評考量中,開放性試題是對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全面考量的手段。大概念教學以高遠的站位來落實核心素養,開放性試題又以多層次、多角度來考查學科核心素養,這與開放性試題特點分不開。
一、開放性試題特點
開放性試題從整體著手,對試題設計必須是開放式的而不是封閉的。從給定的情景材料、問題設置、答案多元、評判要求上來看,是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和發展素質教育對考試題命題提出的必然要求。2010年高考文綜試題歷史部分,出現開放性試題以來,試題形式不斷翻新,使用的情景材料有文字、表格、圖片、地圖、思維導圖等類型,文字材料有文獻摘引、史觀介紹、目錄摘抄等類型,形式多樣,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具體特點如下。首先,試題設問的開放性。試題命制時,依托情景材料,設置問題情景來解讀或者提煉主題、闡釋論證、劃分階段等形式設問,為學生提供寬廣思考空間。不僅要求學生進行理性思維,而且從多角度來思考來解決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次,考查思維的多角度。開放性試題作答要求學生運用貫通思維,將給定情景材料與所學知識關聯起來,準確分析設置問題解決的思路。多角度、多層次解答問題。考查多向思維、發散思維、融通思維、整合思維,運用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等思維來作答。再次,答案設置多元化。開放性試題圍繞某一大概念或主題,給定史料,要求學生理解、領會史料,研讀史料提取主旨,每個學生思考問題角度不同,所提煉觀點或論題就有差異。論述過程,學生掌握史實程度不一,語言組織能力迥異,論述必然差異很大。最后,閱卷標準的靈活性。對開放性試題,因答案多元化,賦分就有了靈活性,究竟將分數判定在哪個段位,其實,在不斷訓練的過程中,學生是可以掌握基本考量評價辦法的,這就是運用學習式評價的見證。提煉觀點或者有效信息,闡述論證過程,總結升華,每一步賦分都是踩點給分。答題多元,賦分靈活,既促進了學生多元認知能力的提升,也對考查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起到了預期效果。
二、開放性試題限制因素
開放性試題設問的開放性,不是漫無目的地發問;考查思維的多向度,絕不是讓學生“信馬由韁”;答案的多元化,不是由學生隨心所欲,自由發揮。而是在開放的同時,也包含著一定的限制因素的辯證統一。首先,材料組織的確定性,對題目設問開放性的限制。試題材料內容,不管是由一段材料組成,還是由幾則材料組成,也不管試題的設問有多靈活,一旦材料內容確定,就決定了論述材料組織的確定性。試題材料主旨既是命題的著眼點,也是引導學生思維拓展的軸心。其次,材料信息的確定性就是對學生思維發散的限定。情景材料的過程描述、層次歸類、言語措辭都是精心設計的。學生運用開放性思維,整合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的過程,受材料信息的限制,思維延展方向、擴展知識程度以及思維類型選擇必將受到影響。再次,教材理論對答案多元化的制約。多元化答案中的每一種答案,力求做到銜接教材知識,選取相對熟悉而有便于論證的知識。這樣,既有利于提取準確觀點,也可以方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做邏輯清晰、論證充分的論述。正是這種限制,既考查了學生的多角度思維能力,把握知識之間內在聯系能力,也考查了學生對相關聯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最后,學生思維能力的限制因素,影響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開放性試題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很高。作為學生,受思維模式、知識狀況、社會閱歷、生活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影響了其思維能力的發展。試題命制鼓勵學生運用創新思維,但是,學生受思維能力限制,既要登高望遠,更要腳踏實地,按照現有思維水平來答題。
三、大概念視閾下開放性試題應對策略
2023年高考開放性試題沒有過分追求形式的開放,而是體現在情景設計和理念上。試題注重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考查,通過設置學術情景,引導學生運用唯物史觀解讀材料信息,多是從材料信息的豐富性、試題要素的靈活性、解題路徑的多樣性等方面增強試題開放性,強調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主動思考、深入探究,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加強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特別是批判性思維的考查。基于開放性試題命題趨勢,考查視覺、學科能力、思維品質等方面要求,平時教學、備考過程中,需要在視野擴展、能力提升、核心價值、思維品質的培養上做功夫,具體應對策略如下。
首先,要運用大概念原理,爬梳教材要義,淬煉主旨,鍛煉學生獲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統編教材蘊含的知識量大,史料豐富,敘述簡潔,結論性知識較多。使用時,要將教材讀懂吃透,利用專家思維來解讀每一課時的學習任務。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把握學科整體架構,引導學生完成每一單元、每一課時任務,領會專家編寫教材的思路,培養學生有專家思維的習慣,付諸每一節課中,不斷地做思維體操訓練。如教學《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1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本課大概念“中華文明”,接下來梳理框架:中華文明起源——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中華文明形成——從部落到國家;中華文明早期發展——夏商和西周。將新課標要求、知識框架示意圖呈現在學生面前,督促學生完成梳理基礎知識,構建知識框架,圍繞基本觀點,擷取史實做論證,符合“論從史出”“一份史料說一份話”的原則。學生在搜集教材有效信息的過程中,思維機制從“具體—抽象—具體”轉變,也就是可以從具體任務中提取原理,再用原理指導下次任務。本課以“中華文明起源—形成—早期發展”為線索,引導學生進行梳理。學生要借助每節課過程訓練,萃取主旨,在頭腦中形成方法,自如應對開放性試題中的要求,實現“從材料中提煉信息”“根據材料提煉觀點”“解讀材料,自擬論題”等。
其次,使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引導學生做好學習評價,學會自我監測。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需要借助課堂教學的真實性評價來檢測,在教學中引入真實性問題情景,同時展開評價。課堂上教師在傳授專家結論時,學生總處于被動狀態,很難有真正的主動權。為增強學生在歷史學科學習中的自我效能感,教師要充分利用大概念教學,指向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遵循整合性的評價邏輯,即在真實性問題情景中考量學生的素養,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放性試題命制需要遵循設問的開放性、論證過程的多元性、答案賦分的靈活性特點,在課堂教學及各種類型開放性試題訓練中,教師可以運用過程性評價引導學生做好自我管理,將歷史學科思維品質、關鍵能力、正確價值觀培養起來,提高解答開放性試題的綜合素質。
最后,大概念視閾下,要理性分析、研判開放性試題的具體要求及答題步驟,督促學生真正從“學歷史”走向“做歷史”。大概念是對知識的概括性總結,處在上位概念,對一道開放性試題必然包含在一定的大概念之下。因而,面對開放性試題,要先界定古今中外概念,再界定大時段、大背景、大觀念,此時此刻,解題過程中既要有望遠鏡思維,也要有顯微鏡思維,在對具體情景材料做了研判之后,要遵循開放性試題的答題規則進行作答。
例如:(2020·全國卷Ⅰ)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關于宋代歷史,海內外學者著述頗豐,敘述各有側重,如《儒家統治的時代:宋的轉型》《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與武功弱勢》等,這些書名反映了作者對時代特征的理解。
結合所學知識,就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自擬一個能夠反映其時代特征的書名,并運用具體史實予以論證(要求:論證充分,史實準確,表述清晰)。
學生要根據命題要求,注重關鍵詞和問題意圖所在。面對此題,讀懂史料,理解題意,要比論述重要。只有找到了恰當的論題,才可以進行有效論證。針對此題,學生可以列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衰落:明清》《中華文明的輝煌與衰落:明清》《中國古代對外交流聯系密切:唐朝》《儒家思想的至尊地位:漢朝》《中國古代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確立:秦朝》等書名。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論題,言簡意賅地進行論述。教師可以收集資料,篩選一篇相對論證比較充分,表述清晰的案例,如下。
書名:《中華文明的鼎盛時期:隋唐》
論證:隋唐時期,政治上,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互牽制和監督,保證皇權至尊;隋文帝時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科舉制,擴大了官吏的來源,提高了官員文化素質,加強了中央集權;在地方設置節度使,加強對中央集權的鞏固和管理。文化上,發明了雕版印刷術;火藥開始用于軍事;傳奇和小說,還有詞,產生于唐朝,尤其唐詩聞名于世,影響深遠;楷書盛行,隋唐繪畫藝術發展水平很高,展子虔、閻立本等畫家著作問世;敦煌莫高窟藝術盛極一時。外交上,新羅、日本許多留學生、使節來唐定居,在唐朝為官,鑒真七次東渡日本,玄奘到天竺取經等重大交流事件,見證了大唐帝國的繁盛與包容,形成了中華文化圈。
總之,從不同角度看,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盛世時期,達到了中華文明的鼎盛期。
學生要緊扣命題要求,再次回顧自己論題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做學習式評價;閱讀情景材料,提取信息,自擬一個能夠反映其時代特征的書名,并運用具體史實予以論證;淬煉主旨,從我國古代選取一個時代,運用較為熟悉的史實來論證,論述過程要層次分明,結構完整。結論要升華主題,體現學科價值特征。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教師運用大概念教學,要淬煉單元、課時主題;依托史料引導學生全面、客觀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以及歷史現象;促使學生通過整合、關聯、融通、比較等思維方法來分析歷史事物;引導學生發現和論證歷史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提出觀點的能力。開放性試題恰好考查了學生提取信息、闡釋論證、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素養,因此,教師要在平時課堂上找準發力點,使用專家思維來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這樣,學生在解答開放性試題就會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徐奉先,劉芃.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開放性試題開發[J].歷史教學(中學版),2021(01).
[2]劉徽.大概念教學素養導向的單元整體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2.
[3]陳琦.高考藍皮書·高考試題分析(2023)歷史[M].現代教育出版社,2023.
[4]易克薩維耶·羅日葉.學校與評估:為了評估學生能力的情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趙志杰.新課程高考歷史真題隨堂練[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23.
[6]柴賀景.以情境為載體的高中歷史開放性試題分析[J].考試周刊,2023(42).
[7]儲蓉蓉.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解題思路及教學啟示——例談如何有效作答2023年文綜課標卷第43題[J].中學歷史教學,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