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土耳其南部的強烈地震,造成土耳其和敘利亞兩國的重大傷亡。在嚴重的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社會脆弱和堅韌的兩面都集中凸顯出來。地震發生后,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紛紛向土敘兩國表達慰問、提供救援幫助。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跟土耳其關系頗為緊張的瑞典、和敘利亞是“宿敵”的以色列都暫時放下了政治分歧,第一時間積極參與抗震救災。這在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感人場景。
土敘特別是敘利亞處在國際地緣政治的沖突點上,敘利亞經歷了多年動蕩和戰亂的長痛,這次又遭遇強震,真是雪上加霜。為災民及時提供雪中送炭的幫助,避免因為她震出現更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應是國際社會努力追求的共同目標。要實現它,國際社會特別是大國需要做到更大層面上的團結一致和統籌協調。
巨大災難往往以觸目驚心的場景,讓人在短時間內產生命運與共的強烈感觸,以及對人類團結的期待和呼喚。需要說,這種以慘痛代價換來的認識是十分寶貴的,應該在人類社會得到廣泛而堅定的踐行。然而,現實情況和理想』H態的差距很大,而且還正在被一些力量拉得更大。新冠疫情、地區沖突、氣候變化……人類這幾年所面對的共同挑戰接二連三,卻沒有促成應對全球性問題所必需的真正團結。大國關系的失調、國際秩序的失序和全球治理的失衡,構成了當下人類社會更深層次的危機,難痛苦浪費了人類一次次所承受的災難和痛苦。
很多人都感受到,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以來,國際關系似乎陷入了加速倒退的泥淖之中。無論是在經濟領域的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還是國際政治領域鬲零和博弈和地緣政治沖突,都在激化,甚至形成了持續惡化的慣性。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各國共同支援土敘抵御災難更顯難得;但這種團結不應只在全球突發危機面前才曇花一現,我們希望它能持續溫暖世界。
毋庸諱言,當前的這種團結或者說和諧能持續多久、保質期有多長,不容樂觀。就在地震發生的幾天前,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西方國家以“安全原因”暫時關閉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或發布有關土耳其的安全預警,引發土耳其的激烈抗議,堪稱一次“外交地震”,這件事并沒有化解。可以想見,在發生地震的這片土地上,抗災救災以及災后重建,祈有可能遭遇來自地緣政治層面的障礙和阻力。
還是要再提一下敘利亞,這個國家遭受的戰亂已經持續了十多年,造成的傷害比地震更嚴重。但令人遺憾的是,英國此時依然放不下地緣政治執念,排除了與敘利亞政府進行接觸的任何可能性,但眾所周知,敘利亞政府才是震后救援行動的主要執行者。與此同時,面對“立即”解除對敘利亞制裁以便提供援助的呼聲,華盛頓也裝沒聽見。
在熱映的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中,當整個人類來到生死存亡、不團結起來就要被毀滅的危急關頭時,真正的團結合作才得以實現。我們希望,現實世界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被迫做出選擇,要比電影里的劇情搶先一步,越早越主動。每一次災難發生后,人們對災民的同情都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地希望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它是普遍人性中閃著光輝的部分,讓我們看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層力量,也對這個世界終將變得更美好、更溫暖抱有信心。▲
環球時報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