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雅,侯燾*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武漢 430070)
我國是工程教育第一大國,隨著工程教育改革和轉型發展的不斷深化,我國工程教育已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正處于從工程教育大國向工程教育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1]*。2016年6月中國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成員,對進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教學實踐改革、提高工程科技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3]*。工程教育重視培養過程和條件對學生畢業要求的支撐度,要求專業的各個培養環節都要圍繞學生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能力的達成展開。
學習指導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不僅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管教不管學的不足,而且對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和諧師生關系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來,諸多學者對于美國、英國等高校的學習指導進行了相關研究[4-5]*,也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學習指導進行了探索與實踐[6-8]*。這些成果為工程教育的學習指導提供了思路和借鑒。
基于此,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契機,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實踐探索了基于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四位一體”學習指導體系,努力實現對學生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以期有效支撐專業培養德才兼備卓越工程技術人才的目標,并為工程教育其他專業的學習指導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師生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以各自獨特的身份和地位通過教與學的直接交流活動而形成的多性質/多層次的關系體系[9]*。師生關系的性質和水平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10]*,因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教育是“人”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教師要更好地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立德樹人”必須緊緊圍繞教師和學生這兩個教育主體展開。學習指導作為“教”與“學”的結合點,是師生理解溝通的重要載體。開展學習指導,有利于教師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主動投入學習,學有所獲,學有所成,進而在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構建中,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發展。
基于學習產出的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是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均是基于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后所取得的學習成果[11]*。在我國2021年版《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補充標準中,不僅要求畢業生具備工程知識和工程能力等,還強調畢業生的非專業能力達成,即工程與社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職業規范、個人與團隊、溝通、項目管理、終身學習等[12]*。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每一名教師都應以OBE理念為指引,從關注“老師教什么”轉變為“學生學到了什么”。如何使學生在高等教育有限的時間內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關鍵就在于加強學習指導,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最終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因此,開展學習指導,是落實工程教育中學生培養目標和畢業素質要求達成的重要舉措。
食品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保障民生的基礎產業,在社會經濟中充分發揮著“調結構、保增長、惠民生、促發展”的重要作用。近年來,食品產業的生產能力不斷提高,食品產業的生產總值也一直居高不下,食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13]*。隨著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等理念及人工智能、3D打印、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與食品工業的發展融合,食品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迫切需要全面發展的工程科技人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強烈愛國精神、高度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科學文化素養,服務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和食品行業產業發展需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工程科技人才。開展學生學習指導,實現工程教育全面育人理念,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掌握處理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對于食品產業工程科技人才戰略需求,推動食品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近年來,專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三全育人”“五育并舉”理念,以“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中心,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契機,構建了“四位一體”學習指導體系(圖1),著力更新觀念、創新機制、革新內容、求新質量,引導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激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的強勁動力。

圖1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四位一體”學習指導體系
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和持續改進是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因此,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開展學生學習指導,是工程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才兼備工程技術人才的落腳點。專業進一步強化教師在立德樹人中的角色和地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努力使教師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者、啟發者,關愛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成才。一是邀請工程教育領域專家開展系列培訓,引導教師準確把握OBE理念教育核心,從注重教學過程轉向注重學生的學習產出結果,根據畢業要求反向設計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二是發揚老中青“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定期組織專業教師開展集體研討和個性化咨詢,交流教學理念,幫助青年教師提升學習指導能力。三是堅持“走出去,請進來” 相結合的方式,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學習指導培訓和企業科研生產實踐項目,引導教師將新理念、新內容、新技術融入學習指導中,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專業健全教師落實立德樹人,開展學習指導的體制機制,以《中共華中農業大學委員會加強和改進 “三全育人”工作的實施意見》《華中農業大學建立健全學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實施辦法(修訂)》等制度為統領,堅持立德樹人評價第一標準。在教師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和職稱晉升中,對教師開展學生學習指導,參與各類大學生實踐活動進行了明確要求,實施立德樹人與業務能力“雙考察”。例如在職稱晉升中,明確要求“申報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職務者,任現職以來須從事過學生班主任、輔導員或大學生社會實踐指導教師等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責任和義務,效果良好”。其次,專業積極推行班主任和本科生導師制,實現100%師生一對一聯系,每年進行優秀班主任、優秀本科生導師評選活動,引導教師將立德樹人作為立身之本,全身心投入學生學習指導、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心理輔導等工作,構建和諧融樂的師生關系。此外,專業搭建了“獅山有約”“師說心語”“相約星期六”等多個師生交流平臺,以教學名師、高崗教授為代表的專業教師,定期走進學生,結合自身經歷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在課堂之外融入學生、幫助學生、啟發學生。
2.3.1 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首先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專業通過開展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一是充分利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時間節點,通過召開師生聯合主題團日、主題黨日等活動,加強“四史”教育,引導學生不忘歷史、憶古思今,堅定學生的愛黨之情、報國之志。二是師生發揚習總書記給我校本禹志愿服務隊“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的回信精神,領銜全國29所高校持續開展“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疫情期間,師生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和復工復產幫扶,專業教授帶領“食科一家人”志愿服務隊錄制食品安全與健康生活百科視頻,推送湖北省12個縣市區,助力疫后食品行業復工復產和達產達效。三是開展“我與崗位科學家同行”“食科一家人博士服務團”等實踐活動,一大批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助力“鄉村振興荊楚行”,師生們深入田間地頭服務社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長真知、擔責任。
2.3.2 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新生入校第一年是大學教育的重要起點,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對新生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指導,能夠幫助他們更好、更快熟悉學校環境,認識學科專業,感受學校學術品貌、育人品性和文化品位,從而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結合學科特色,專業每年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系列活動。開學前一個月,通過學院網站、微信公眾號平臺向新生推送報到指南、生活指南、專業介紹等信息,引導新生提前適應大學生活。建立新生QQ群,組建由輔導員、班主任、新生班主任助理、新生志愿者組成的專班,幫助新生了解學校及專業基本情況。新生報到后,組織專業教師挖掘行業產業和社會熱點事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教育資源,精心策劃“開學第一課”。邀請專業教師主講新生系列團課,幫助新生學習和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大學學習目標。組織專業教師與新生一同參觀校史館、博物館,幫助新生了解學校歷史和辦學特色。此外,還邀請學科帶頭人、專業負責人等教師與新生家長面對面交流,建立家校良性互動。組織新生學習《本科生手冊》、人才培養方案,幫助新生全方位熟悉了解學校學習生活,培養新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
2.3.3 開展專業導學教育,提升學生專業認同感
專業培養目標是一個專業對其所要培養人才的總體要求與期待,它既是國家及學校人才總目標的具體體現,又是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的基本依據[14]*。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工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作為工程人才培養的綱領,要對畢業生在畢業5年左右能夠達到的職業和專業成就進行總體描述,并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明確專業學習與畢業要求達成的關系。為此,專業多渠道、分層次開展專業導學教育。一是邀請專業負責人、院長聚焦國家戰略需求、食品學科前沿、產業一線等,舉辦高水平學術報告,幫助學生清晰了解食品專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的專業前景,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二是組織學科帶頭人、高崗教授、系主任和班主任等走進學生寢室,參加學生班會,開展“與青年科學家面對面”交流會等,介紹專業的基本概況、培養目標和就業前景。三是形成“三全育人”合力。學院的輔導員、教學管理工作者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解讀專業培養方案,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畢業要求之間的相互關聯等。邀請杰出校友趙吉斌、陳文全等擔任企業班主任,定期開展“企業班主任面對面”等活動,勉勵專業學生認真學習,在專業領域施展才華。四是專業教師定期開展學科體驗系列活動,如制作冰激凌、魚糕、酸奶等,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
2.3.4 開展全程課程學習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專業教師積極為學生開展全過程課程學習指導。一是開展選課指導。對專業課程銜接關系、課程特點與選課流程等進行答疑解惑,引導學生結合畢業要求和個人興趣合理選課,做好學業規劃。二是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會提前上傳教學大綱,幫助學生了解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習要求。在課程第一講,詳細解讀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畢業要求的支撐情況。在課程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中,綜合運用案例分析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注重通過課堂表現、作業、測驗、小組討論等多個環節,觀察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指導學生課程學習。三是科學規劃實踐教學活動,在實踐教學進程中,融入行業產業發展現狀和工程領域新興技術前沿講解,加強過程性評價,如實習日記檢查、中期考核等,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自主學習能力。
2.3.5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增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專業高度重視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施創新創業教育“101計劃”,力爭100%的學生接受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1%的畢業生投身自主創業。專業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創業訓練、典型選樹、創業競賽、課外活動四位一體的創業教育工作體系。依托學校開設《大學生創業基礎》等通識課程,專業教師結合產業案例、前沿科技開展創新創業教學,在學生群體中厚植“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理念。專業構建“國家-學校-專業”三級訓練體系,遴選組建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師隊伍,積極指導學生參與“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等全國性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SRF、國創等學校創新項目和“安琪酵母杯”“三只松鼠杯”“萌番姬杯”等食品行業性創新賽事,打造“食文化節”系列活動,聯合企業舉辦“正大杯”雙創大賽、“微康益生菌杯”酸奶DIY大賽等十余項行業創業賽事,著力提高學生專業核心技能,擴大創新創業實踐覆蓋面,幫助學生建立專業自信,提升專業興趣。
2.3.6 開展學術領航計劃,培養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學院致力培養學生的學術志趣,建立了卓越工程師班和探索計劃雙路徑學術領航計劃,實現學業指導和學術創新貫穿學生成長發展全過程。卓越工程師旨在培養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班級每年選拔有志于在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發展、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組成實體班級,通過創新實驗、實習實踐、參觀實訓等渠道培養卓越工程人才。5年來,卓越工程師班招募成員167人,其中71%進入雙一流高校攻讀研究生,20%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工作。探索計劃旨在鼓勵學生弘揚工匠精神,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追求卓越工程師品質。專業每年邀請優秀專業教師60余人對學生進行學術和學業指導,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提升科研能力。近5年,每年180余人參與探索計劃,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持續改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理念,要求專業建立培養各環節的質量監控機制,定期開展質量評價工作,并將評價結果用于持續改進。專業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開展了對于教師學習指導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監控與評價,完善評價結果的反饋機制,持續推進質量改進。專業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契機,邀請麥可思公司,每年對畢業生、用人單位、實習單位和在校生發放調查問卷,開展學生畢業能力和人才培養目標達成的第三方評估,并將記錄和分析報告及時反饋給教師,用于改進教師的教學和學習指導工作。專業定期召開教師工作會議、教務學工戰線聯動會議、系室工作例會等,每學期開展期中教學檢查工作,及時發現“教、學、管”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研討人才培養工作,改進提升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專業堅持每學期開展全員評教評學工作,以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獲得感來評價老師的教書育人工作,將評價結果及時向教師本人反饋,幫助教師改進學習指導方法,提升學習指導能力。專業還構建以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全面發展。
2.5.1 學習指導總體滿意度高
為了更好地了解本專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反映學生學習指導的效果。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契機,麥可思于2021年對本專業培養質量進行了第三方評估。評估報告顯示:專業在引導學生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影響作用凸顯,校風學風、教師的言傳身教、專業課程對德育工作提升影響比例分別為98.9%,91.4%和90.3%(圖2),其中學生主要在協作精神、人生的樂觀態度、努力追求上進等方面提升較多。在學習指導方面,本專業近九成(88.5%)學生接受過學業指導。專業教師、輔導員和學院對于本科在校生學業指導的參與度分別為100%,99.4%和97.5%(圖3)。2020屆畢業生認為教師學習指導的總體滿足度為91.7%。

圖2 校風學風、教師的言傳身教、專業課程對德育工作提升影響比例

圖3 本科生導師、輔導員、學院對于本科在校生學業指導的參與度
2.5.2 “三全育人”成效顯著
通過完善的體制機制和平臺建設,專業有效結合學科特色,實現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有效結合,專業教師積極參與人才培養和學生學習指導的全過程。近5年,開展“食科一家人”師生交流品牌活動200余期,參與學生15 000余人次。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探索計劃”等實踐類課程計劃10期,覆蓋學生1 000余人?!跋嗉s星期六”師生互動主題沙龍獲湖北省學生工作精品項目,食品營養類課程教學團隊獲評2019湖北高校省級教學團隊。“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入選國務院食安辦等26部門聯合開展的“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新華網、人民網等媒體廣泛關注,累計瀏覽量達200萬余人次?!笆称钒踩c營養中國行”團隊榮獲團中央優秀社會實踐團隊,“食科一家人”“愛心學?!表椖揩@得第五屆全國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專業師生先后獲評“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全國“四個100”最美志愿者、湖北省“青年五四獎章”、湖北省“十佳杰出青年志愿者”、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榮譽稱號。近5年專業為省級、校級“青馬工程”輸送青年骨干12人,11人入選“本禹研究生支教團”。
2.5.3 創新創業氛圍濃厚
通過多維度學生學習指導制度的建立和活動的組織,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顯著加強,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競賽的興趣顯著提高。近5年,共計800余人次參與200余項國家級、省級、校級比賽項目中,發表高水平論文70篇,獲得國家級、省級各類科研創新類獎項129項,其中包括“互聯網+”“挑戰杯”賽事中全國銀獎1項、全國銅獎1項,省賽特等獎1項、省金獎3項、省銀獎4項、省銅獎3項,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6項、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獎17項,“安琪酵母杯全國大學生創新食品競賽”一等獎1項。
大學生學習指導是一項內涵豐富的系統工程,既需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積極引導,更需要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精心指導。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開展學習指導,既是和諧師生關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工程教育全面育人的重要舉措,還是食品工業快速發展的現實需求。文章介紹了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習指導的改革實踐,從理念更新、機制創新、內容革新、質量求新四方面進行了探索實踐,以期充分發揮教師教書育人主導作用,在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導人生、導思想、導價值觀,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進而提升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學習指導融入工程教育提供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