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戈 孫 健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在自貿試驗區十年來的建設實踐中,金融開放創新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涵蓋了跨境投融資便利化、金融制度供給優化、跨境金融服務創新等重要內容。剛剛閉幕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新征程上,建設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對金融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單一金融機構越來越難以滿足自貿試驗區對高質量綜合金融服務的需要。金融控股公司擁有多張金融牌照,通過整合不同牌照的資源和能力,應在建設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方面作出更積極的貢獻。
自貿試驗區站上新高度。十年來,各自貿試驗區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解放思想、守正創新,推出了一大批基礎性、開創性的改革開放舉措,形成了許多標志性、引領性的制度創新成果,有效發揮了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的作用。一是試點格局不斷擴大。2013年,我國在上海設立了第一個自貿試驗區,成為國內探索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先行區域,十年來經過七次擴容,22個自貿試驗區及海南自貿港組成改革開放“雁陣”模式,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試點格局。二是制度創新成果豐碩。截至2022年底,全國自貿試驗區已累計完成國家層面制度創新成果278項,帶動各地區在改革意識、開放水平、行政效率、發展動能、經濟活力等方面不斷提升。三是對外開放成效顯著。十年來,21個自貿試驗區(不含2023年11月1日成立的新疆自貿試驗區,下同)的國土面積占比不到千分之四,但在進出口總值和吸引外資總量上占到了全國的六分之一以上。2022年,21家自貿試驗區貢獻了占全國18.1%的外商投資和17.9%的進出口貿易,2023年上半年分別提升到了18.4%和18.6%,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作出了重大貢獻。
自貿試驗區對金融改革創新提出新要求。十年來,各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圍繞跨境融資、融資租賃、航運金融、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中小企業融資、金融科技等實現多項突破,提高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水平,體現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導向。新征程上,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要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開展探索,既要統籌發展和安全,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又要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強改革整體謀劃和系統集成,推動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自貿試驗區必然對金融改革創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既要處理好頂層設計和地方探索的關系、區域政策和宏觀大局的關系,又要處理好風險防控與先行先試的關系。要在鼓勵地方差異化探索的基礎上,準確把握金融改革過程中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逐步與全球金融市場完全對接,在系統性、集成性制度創新上實現更深層次的突破。
金融控股公司服務自貿試驗區具有新優勢。金融控股公司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類型的金融牌照,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金融控股公司不直接參與具體經營,但通過整合和優化不同金融牌照的資源和能力,有利于更好地防范化解風險、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豐富產品服務,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隨著建設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的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的金融需求更趨多元,這也意味著單一金融機構越來越難以滿足自貿試驗區對高質量綜合金融服務的需要,迫切需要像金融控股公司這樣的綜合性金融企業,充分發揮多牌照優勢,為自貿試驗區的各類客戶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牌照的綜合金融服務,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自貿試驗區的質量和水平。
中信金控作為我國首批成立的持牌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以來一直將服務自貿試驗區作為重要任務,依托金融全牌照服務優勢、“金融+實業”協同優勢、“融資+融智”專業優勢,整合“商行+投行+私行+投資+智庫”優勢資源,推動“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形成正向疊加的“飛輪效應”,不斷提升自貿試驗區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做大做強跨境財富管理,全力推動金融資源集聚。中信金控充分發揮各子公司綜合金融服務優勢,通過多種金融工具和產品創新,為自貿試驗區客戶提供跨境財富管理服務。一是深化“跨境理財通”業務。“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兩年多以來,中信金控旗下中信銀行發揮自貿試驗區境內外分支機構優勢,為自貿試驗區客戶篩選100余款有競爭力的投資產品,不斷推出創新產品,并且形成單品特色優勢,逐步豐富自貿試驗區客戶財富管理選擇。二是做大家族財富管理業務。自貿試驗區稅率低、制度寬松、全球配置等特點與高凈值客戶私人財富管理的需求更為契合,中信金控發揮全牌照綜合金融服務優勢,推動旗下各金融子公司積極開展客戶互薦、業務共拓,為自貿試驗區客戶提供高質量“一站式”財富管理服務。三是打造跨境資金雙向流動管理工具。中信金控旗下中信銀行上海分行與北京分行協調聯動,為自貿試驗區有跨境資金雙向流動管理需求的企業打造了專屬管理工具,既有效解決了客戶業務痛點,又設計了個性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為企業提供綜合性境內外金融服務。
做專做優跨境資產管理,強化金融橋梁樞紐作用。中信金控成立后,聚合子公司資產管理能力,成立了資產配置委員會,進一步強化資產配置端的協同聯動,著力提升境內外資產配置能力,為客戶提供全球化、全天候的資產管理服務。一是用好QDII額度,做好跨境投資服務。中信金控旗下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誠人壽、華夏基金、中信保誠基金等資產管理機構均具備QDII業務資格,獲批QDII額度超過106億美元,占全市場QDII額度的6.5%,通過匯聚各子公司跨境資產配置能力和豐富的境外投資經驗,能夠為境內客戶提供專業化的跨境投資服務。二是完善業務拼圖,提升服務能力。中信金控支持銀行、證券、信托、基金等金融子公司通過自貿試驗區主體申請QDLP、QFLP、QDIE等業務資格,提升全球資產管理服務水平,發行跨境資產管理產品,實現境內外資產端與資金端的有效匹配。三是推出標志性全球資產配置指數。中信金控定期組織跨境資產管理投研交流,融合境內外資產管理機構研究觀點,形成全球經濟形勢及資產走勢研判,為自貿試驗區客戶提供資產配置參考。目前,中信證券推出了國內首只全球大類資產配置策略指數,投資范圍涉及股指、債券和大宗商品,涵蓋中、美、日、德四個全球主要市場,實盤后表現穩健,累計資金規模達百億元。
做實做深跨境綜合融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中信金控聯動旗下各金融子公司,構建風險投資、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多層次綜合融資服務體系,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自貿試驗區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助力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一是推出自貿試驗區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中信銀行是為數不多的同時具備上海、廣東及海南三地自貿試驗區FT業務資格的銀行之一。近年來,中信銀行持續推動自貿試驗區業務“三點做全國”的FT賬戶體系建設,推出自貿試驗區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融通自貿”品牌,夯實自貿試驗區FT業務發展基礎。二是積極創新落地多個首單業務。中信金控旗下相關子公司陸續落地了首單FT賬戶電子商業匯票、上海自貿試驗區離岸債券首單投資、非銀金融機構離岸“玉蘭債”首單投資等一系列首單業務,并在部分產品形成單品規模。中信銀行海口分行落地海南自貿港創新政策下首單全功能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業務,2022年新型離岸國際貿易額占全省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業務涉外收支的17.88%。三是深入推進跨境股權融資。中信證券目前已在全球13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6家分支機構,2022年全球市場股權承銷規模排名全球第一,近五年中資客戶全球股權承銷規模排名第一;持續提升跨境并購業務能力,積極協助客戶整合全球優質資源,2022年涉及亞洲(除日本)客戶全球公告并購交易金額932億美元,在中資投行中排名第一。
持續強化金融科技建設,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質效。中信金控統籌旗下金融子公司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以科技賦能服務、創新引領發展,在跨境電商、外匯衍生品交易、企業跨境司庫系統建設等多個方面均走在市場前列,為中資企業“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優質跨境金融服務。一是打造線上外匯交易平臺。中信銀行打造線上化外匯資金交易平臺“外匯交易通”,為各類對公客戶線上匯率風險管理提供“全功能、全線上、全時段”的解決方案,創新推出了線上自主交割、專業資訊實時化等功能,助力客戶暢享“一點接入式”全線上業務辦理,大幅提升了企業的資金效用及財務效能。二是創新國際貿易融資產品。中信銀行針對中小外向型企業的融資難點和堵點,以金融科技賦能業務創新,推出“外向型企業積分卡”和“普惠小微出口E貸”等創新國際貿易融資產品,以及“信保融資白名單”創新風控授信模式,運用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務平臺”疊加科技賦能,為企業提供便捷、合規、高效的服務,實現融資放款全流程線上化。三是構建企業跨境司庫服務體系。中信銀行整合完善跨境資金池、跨境銀企智聯、全球多銀行賬戶管理系統(AMH)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標準收發器,構建企業跨境司庫“四位一體”服務體系,上線了實現外幣流貸數字化的“外幣信E融”,打造“結算+交易+融資+融智”全鏈條產品體系,2022年累計實現國際收支收付匯量4008.24億美元,結售匯量2038.26億美元。四是推出跨境電商綜合金融服務。針對跨境電商碎片化、小額化、線上化、高頻次的需求特征,中信銀行搭建跨境電商線上化、智能化服務體系,覆蓋多種報關方式及資金收付場景,提供多幣種跨境收付匯全線上智能化綜合金融服務,推動外貿模式創新,激發跨境電商發展動能。
打造“商行+投行”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投行業務的國際化發展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戰略的必然要求,是服務優質企業走出去的客觀需求。金融控股公司應圍繞中資企業海外拓展,著力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發揮各子公司的國際業務優勢以及海外資源優勢,圍繞海外IPO、海外資本市場再融資、GDR、境外債券發行、跨境并購等資本市場服務場景,為自貿試驗區客戶提供“商行+投行”跨境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助力高水平中資“走出去”與高質量外資“引進來”,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依托“核心企業+產業鏈”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金融控股公司應結合自貿試驗區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和需求,統籌建立“核心企業+產業鏈”于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銀行可以發揮在資金管理、支付結算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專業能力,證券公司可以發揮在資本市場運作和投資方面的專業能力,信托公司可以發揮在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能力,助力自貿試驗區打造更多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可以聯合旗下風險投資、股權投資機構發起設立產業鏈專屬投資基金,通過夾層投資、股權投資等方式,為自貿試驗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主導產業核心企業和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構建“線上+線下”智能高效服務體系。隨著人工智能、隱私計算等前沿科技的不斷迭代發展,跨境金融數智化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總體來看,盡管金融機構對金融科技日益重視,金融科技的應用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但境內外不同機構的金融科技水平并不同步。比如,部分合作銀行的見證開戶仍需跨境寄送密碼信等流程,尚未實現全線上的開戶功能,對于跨境客群仍有不便。對此,金控公司應圍繞自貿試驗區業務特點,進一步加強金融科技協同,通過跨境聯合創新實現能力互補,積極打造數字化驅動的新業態、新模式,形成“線上+線下”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綜合金融服務,積極構筑金融科技支撐的跨境業務生態。
發揮“融資+融智”優勢提升服務質效。自貿試驗區的政策涉及多個領域,如貿易、投資、金融等,需要專業的知識和經驗來支持。金融控股公司擁有多張金融牌照,旗下匯聚了豐富的專家資源,擁有很強的政策研究和行業研究能力,可以組建專門的企業智庫,對內服務于研究規劃,對外可以圍繞自貿試驗區建設,精準匹配智力資源并進行深度對接,與一線業務團隊共同開展融合服務,聯合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此外,智庫專家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和信息優勢,為自貿試驗區的產業升級和轉型提供戰略規劃和實施方案,助力建設高水平自貿試驗區。
抓實“創新+風控”確保安全穩定運行。金融控股公司一方面可以發揮與集團境內外子公司的協同優勢,積極開展業務創新和產品創新,打造“全球財資管理+全球供應鏈金融+跨境投融資+全球匯率避險”的組合服務體系。另一方面,要警惕防范在創新展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配合國家做好風險識別、風險預警和風險防控,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風險管控體系,防止各類不穩定因素在境內外子公司之間、各持牌機構間的互相傳導,構建跨子公司業務的“防火墻”,有效應對突發性、大規模的金融市場波動,確保金融大環境安全穩定,保障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穩有序推進。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金融控股公司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進一步加強優質金融服務供給,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建設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