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昕
2018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發表重要講話和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擘畫了宏偉藍圖,自由貿易港建設實現從“順利開局”到“蓬勃展開”到“進展明顯”再到“蓬勃興起”。海南省金融系統主動作為,積極探索海南自由貿易港特色金融發展道路,加快釋放自貿港金融政策效應。
堅持人民至上。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厚植“金融為民”理念,著力解決市場主體所需所想所盼。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金融需求。加大對民營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力促進民營經濟做優做強。圍繞民生關切,切實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更多地將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惠及更多市場主體和更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堅持自信自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制度,堅定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自信。在借鑒國際自由貿易港的金融模式或監管制度的基礎上,進行符合中國國情和海南自貿港特色的原始創新,在先行先試中推動構建海南自由貿易港特色金融制度體系。
堅持守正創新。把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作為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高效滿足海南重大發展戰略、實體經濟的金融需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鞏固深化園區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綠色金融、科創金融等金融發展新格局。加大外匯管理服務改革創新力度,用好用足各項貿易投資便利化政策,持續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
堅持問題導向。正視海南銀行業歷史包袱沉重、展業能力不強、市場主體發育不充分、金融流量不足等問題,著力破解金融發展的堵點和痛點,跳出金融高風險發展的怪圈。穩步推動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努力做好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風險防控。深化銀行業戰略轉型,回歸金融本源,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加強金融業務創新,提升市場主體承接金融試點政策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效率和水平。
堅持系統觀念。加強跨行業制度集成創新協同,在防風險的前提下加快開放創新節奏。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構建與自由貿易港制度體系相適應的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服務體系、金融風險防范體系、金融監管體系、金融法治體系等,研究海南自貿港金融高水平開放的頂層設計和制定系統性解決方案。
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不是自貿試驗區的功能升級版。首先,自由貿易港是綜合功能經濟區,不同于功能單一的、經濟園區特征的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起點是保稅區,更多地側重于政府職能轉變、外商投資管理等方面的創新,重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而國際自由貿易港的綜合性發展日趨明顯,以功能多樣化、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運作市場化為主要特征的綜合性自由貿易港成為發展的主要模式,綜合性自由貿易港擁有包含金融、貿易、工業、航運、旅游、信息等在內的綜合功能。其次,自由貿易港是制度集成創新試驗區。自由貿易港是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進行整體性、集成式制度創新。貨物、服務、跨境資金流動和人員自由流動是自由貿易港的本質特征。就金融制度而言,高度國際化的金融制度、貨幣自由匯兌的外匯管理制度、高效透明的金融監管制度是其基本特征。第三,自由貿易港是高水平開放引領區。自由貿易港是全球開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國際成熟自由貿易港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步從單一經濟功能區向綜合性功能區發展,對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分步驟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金融改革創新,服務高水平自貿港建設。基于海南現狀以及建設自由貿易港的目標,金融支持政策應當分階段、分步驟。在短期內,以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等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為出發點和立足點,依托內地市場,服務內地與港內資金往來和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通過機構和市場的完善增強金融自身實力,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與適配性,實現到2025年初步建立自由貿易港制度的目標;中長期看,金融業應當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構建“賬戶隔離”加“政策開放”的自由貿易港金融開放總體框架,支持海南對標國際一流自由貿易港,實現經常項目高度便利化,資本項目逐步放開與國際接軌,實現到2035年自由貿易港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的目標。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目的在于試行某些國際經貿規則,以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一個高水平開放平臺,按照中央把海南打造成為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的戰略定位,海南自貿港應定位為服務貿易投資自由便利的國際化公共產品,金融政策制度體系的構建,也應以此為核心展開。可對標國際自由貿易港金融制度,為海南自由貿易港金融高水平開放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更好地服務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建設具有鮮明自貿港特色的金融市場服務體系,增強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明確金融業在現代服務業中的核心地位,將金融業全部納入鼓勵類產業目錄,為金融機構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結合海南資源稟賦和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出臺支持自貿港建設的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構建具有鮮明自貿港特色的金融市場服務體系。海南自貿港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交匯點,要充分利用跨境資金自由流動的優勢,結合產業特點和市場需求,在有效防范人民幣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的前提下,加快海南自貿港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重點打造全球人民幣資金的跨境并購中心、資產配置中心和管理中心,建設跨境人民幣投融資母港。
構建獨立的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搭建金融對外開放基礎平臺。構建海南自貿港跨境金融服務單元,依托跨境金融服務單元實現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對內地則依托現有的賬戶體系繼續保持境內資金流動自由便利,兩套體系間的資金流動實施有條件、可調節的嚴格監管。通過金融賬戶隔離,建立資金“電子圍網”,為海南自由貿易港與境外實現跨境資金自由便利流動提供基礎條件。
制定與國際規則接軌的自貿港金融法規,提升海南自由貿易港現代化金融治理能力。在《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授權下,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資金流動管理條例》,為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跨境融資自由化便利化提供法律支撐。同時,研究在資金“電子圍網”一線豁免外匯真實性審核,主要運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等國際規則應對跨境收支及匯兌風險,做好金融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
推動海南率先出臺“金融高水平開放負面清單”,打造金融對外開放制度創新策源地與供給地。研究在證券市場業務、期貨等衍生品業務、債券市場業務領域推進證券投資可兌換的進程,推動海南率先出臺“金融高水平開放負面清單”。同時,在實踐中,縮短“負面清單”長度,推動少數不可兌換項目的開放,提高可兌換項目的便利化程度,提高交易環節對外開放程度,給予海南自貿港先行先試的機會。吸引國際金融機構落戶海南,國家層面布局面向印太、東盟的政策性、國際性金融機構。加快落地《關于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若干措施》,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先行先試。
統籌推進交易環節項目開放和信息共享,構建本外幣合一的跨境金融監管體系。加強政策協調,明確交易環節管理規則,統籌推進交易環節開放。提升監管效率,推動實現交易環節管理部門有關資金流動的交易信息與資金監管部門及時有效共享。構建與“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相適應的跨境金融服務管理體制,建立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真正形成跨境金融便利化與防風險相統一的功能管理模式,逐步適應“事前預警、事中控制、事后管理、主體無感”的跨境金融風險防控目標。
加強金融司法協同聯動,建立國際化的跨境金融仲裁和調解機制。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支持開展跨境金融仲裁和調解,加快國際仲裁業務集聚,打造“商事調解+國際仲裁”一站式、多元化、國際化金融糾紛解決平臺。推動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金融法院,打造穩定公正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