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立紅 侯正亮 魏海權 王付平 賈立英 房寶娟
(平原縣畜牧業發展中心,山東德州 253100)
隨著養豬規模越來越大,在飼養過程當中大量的糞便、污水也會排放到周邊的環境中,這些糞污一方面會對周邊土壤及水資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如豬的糞污導致土壤中的重金屬超標[1];另一方面,糞污也會散發出臭味,影響周邊環境[2]。養豬所產生的大量污水、糞便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得到處理,肯定會對養殖區域周邊的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及污染,同時周邊環境的空氣、水資源、土壤質量都會出現不同程度地下降,甚至會成為傳播家畜類寄生蟲或者是傳染病的介質,危害人類健康[3]。近年來,養豬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僅危及人類健康,而且也影響到了養豬業的穩定發展,因此亟需將養豬業與保護環境進行協調。
隨著養豬規模的不斷擴大,養豬場中豬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每天豬都會產生大量的糞便,如果這些糞便沒有及時處理,就會持續發酵,產生臭味,臭味可以分為有機類惡臭和無機類惡臭。豬的糞便產生的惡臭味中有200 余種化學成分。有機類惡臭中主要存在能夠揮發的脂肪酸、醇類物質、醛類物質等。無機類惡臭中含有氨氣、硫化氫[4]。通過相關統計顯示,中等規模的養豬場每天所產生的糞污中所釋放出硫化氫和氨氣等污染性氣體可達1 043 kg,會對豬場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產生較大影響[5]。氨氣及硫化氫會對人體的眼睛以及上呼吸道產生影響,危害人類健康,研究證明,如果豬等家畜長期與糞便等污染物接觸,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會出現大幅下降,家畜感染疾病的概率也會增加[6]。如果空氣中氨氣、硫化氫成分過量,還會影響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對豬的糞便進行水分解、硝化、反硝化處理過程中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這2 種氣體大量存在將會加劇全球溫室效應的嚴重程度[7]。
據初步計算,1 頭育肥豬平均每天產生的廢物為5.46 L,1 年排泄的總氮量達9.534 kg,磷達6.5 kg。并且每克豬糞污中還含有83 萬個大腸桿菌、69 萬個腸球菌以及一定量的寄生蟲卵等。大量有機物的排放,使豬場污物中的BOD(生物需氧量)和COD(化學需氧量)值急劇上升。據報道,某些地區豬場的BOD 高達1 000~3 000 mg/L,COD 高達2 000~3 000 mg/L,嚴重超出國家規定的污水排放標準(BOD 6~80 mg/L,COD 150~200 mg/L)[8]。當這些含有大量氮磷元素的排泄物進入到周邊河流中后,如果河流自身清潔能力較差,將會導致水資源出現富營養化問題,進而導致藻類植物及其他浮游水生生物大量無節制繁殖,藻類等會與水體中其他生物(魚類、蝦類等)爭奪養分和氧氣,導致水資源質量嚴重下降的同時,也會影響水體中的生物多樣性,甚至造成魚類等生物大量死亡[9]。此外,在養殖過程中,豬飼料還會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元素,比如銅元素、鋅元素等,添加重金屬元素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殺死有害菌類,盡量降低生豬感染疾病的概率;還可以起到一定的促進生豬生長的作用。但實際上,生豬通過飼料吸收重金屬元素的概率非常低,絕大多數重金屬元素并沒有被豬吸收進入體內,而是隨著尿液、糞便等排出體外。目前,我國大多數大規模養豬場處理糞便的方式有2 種,第一種是利用發酵床處理生豬糞便[10];第二種就是用大量的水對生豬排泄區域進行沖洗。如果養豬場所配置的污水、廢水處理設施無法對所有的污水廢水進行有效的處理,就會導致有一部分養豬場所生產的污水廢水沒有達到排放標準就排放到周邊河流,這就會導致大量的重金屬元素進入到自然水體中,導致周邊自然水體受到非常嚴重的污染和破壞,甚至將會影響到周邊農田、植被等。
糞便是一種較好的肥料,適當地在土壤當中播撒糞便能夠提高土壤肥力,但如果糞便中的重金屬或其他藥物含量已經超過了土壤自身的清潔能力,就會導致大量糞便無法被降解[11],這樣一方面會導致土壤散發惡臭,另一方面糞便中的有機物會分解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等對土壤、農作物及人體有害的物質,甚至會導致土壤性質發生改變,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基本的功能出現下降甚至喪失。生豬養殖產生的糞污中還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元素和各種牲畜用藥,這些物質一旦隨著糞污進入到土壤中,就會長時間留存在土壤中,導致土壤基本功能出現大幅度的下降,土壤上種植的農作物質量也會下降,甚至還可能出現重金屬元素被農作物吸收,進而通過農作物產品進入人體,影響人類健康。蔡建波[12]發現在土壤中施豬糞肥,土壤中銅元素的含量將會增長30%,錳元素的含量將會增長20%,鋅元素的含量將會降低2%,鐵元素的含量將會降低20%。
間接因素造成的環境污染主要指畜禽屠宰、加工所產生的廢水及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因為養殖戶生豬養殖過程中過量或超量使用各種抗生素、激素和獸藥等產品,導致生豬的體內積聚了一定的藥物和激素殘留,這些藥物或激素會隨著豬肉以及其他豬肉制品流入市場,進而會進入人體,對人身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些養豬場為了促進豬的生長速度,依舊在偷偷使用抗生素、抑菌劑及一些激素,這些藥物很難被豬吸收,大部分會殘留在生豬體內[13]。此外,豬飼料儲存不當,也會孳生細菌和微生物,如玉米孳生的霉菌會產生紅曲霉素、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嘔吐毒素等有害物質,豬采食含有紅曲霉素的飼料,會導致死亡率提高;豬飼料當中的脂肪和蛋白質也會被各種微生物分解,進而產生硫化氫、氨氣等有害氣體[14]。
首先保證養豬場所不建在市區,要遠離人口密集區域、遠離城鎮及工業區等,養豬場應建在交通便利、人口相對稀疏的農村區域,養豬場距離主干道的直線距離大于1 km,距離其他普通道路的距離至少大于500 m,且養豬場周圍要有足夠大的農田來消納豬場的糞污,真正做到糞污的資源化利用[15]。養豬場的豬舍最好建在有一定坡度的高處,目的是讓豬舍可以有更充足的陽光照射、通風和更好的排水,當前,建設豬場必須配備相應的糞污處理系統和科學合理的排污管道,確保糞污經過處理合格后能夠順利排出。政府相應職能部門應當對當地養豬場加大管理力度,嚴格對其生產經營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養豬場中的污水等必須嚴格按照標準控制達標后排放并控制污水等的排放總量。讓養殖戶按照環境保護的規范要求建設標準化的污水處理設備,如果養豬場的糞污防治措施或選址不達標,審批部門不得予以審批通過。對已經建成的養豬場應結合養殖場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糞污治理,不能“一刀切”[16]。
政府相應的職能部門應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結合的方式,利用廣播、報紙雜志廣告、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等方式,著力宣傳環境保護的有關知識,能夠讓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都能夠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高各類人群保護環境的意識,這也是解決當前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本。同時,還要依據我國養豬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對不同地區的生豬養殖場,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污染防治對策,制定合理的制度,控制好養豬場添加劑的使用量和糞污的排放量,保護好養豬場及周圍的環境,這樣才能使我國的養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第一,可以在養豬生產中加入發酵床工藝;該工藝主要應用微生物的特性及生物發酵技術對糞便尿液等排泄物進行分解、發酵,使糞便中的有機物質含量大幅降低。實踐發現,利用發酵床工藝飼養生豬,能夠有效降低豬圈中有害氣體的含量,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量,還可以減少沖洗豬圈的用水量,有效實現節能減排。第二,研發新型豬飼料;要徹底解決生豬養殖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提高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吸收效率,大量研究發現,在豬飼料中合理添加一定量的植酸酶,能夠有效提高飼料營養的吸收效率,同時豬排泄物中氮磷等物質的含量也有效降低。此外,植酸酶還能夠有效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率。第三,合理利用生豬排泄物;豬的糞便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鉀及有機物質,這些物質含有較高的能量,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方式將這些物質的能量轉化利用,一方面能夠有效解決污染問題,另一方面,還能給農業帶來一定的效益。第四,利用植物進行防護;可在養豬場周邊種植樹木,樹木可以有效處理土壤中的重金屬,還可以凈化空氣和水流。
綜上所述,養豬產業的規模化發展雖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增長,但也給環境保護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因此,必須要立足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積極主動地治理生豬養殖業所帶來的污染,促進生豬養殖產業能夠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