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強 許冰清 張鋒 王逍 范志威
【摘要】針對競爭性采購裝備所處的不同階段,為確保系統開展合同監管工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本文提出分階段監管法,闡述了其方法背景、設計思路、實施策略、需注意的問題,對創新開展競爭性采購合同監管工作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裝備合同∣監管方法∣分階段監管法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和裝備建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裝備采購合同的權威性、規范性、約束性日益凸顯,合同訂立履行和監管水平直接影響我軍裝備建設的質量和效益。為深入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武器裝備建設規律,2018年建立裝備采購合同監管工作運行機制,2022年發布《軍隊裝備采購合同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在法規制度層面明確了裝備采購合同監管工作要求。
當前裝備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競爭性采購成為絕大多數的采購策略。在競爭性采購機制下,以往或顯性或隱性的固有格局被打破,武器裝備采購選擇對象范圍得到拓展,更多高新技術被吸納進入軍品研發生產體系,與此同時競爭性采購合同類別多樣,裝備承制單位來源多種,使得裝備采購合同履行過程特點各有不同。作為裝備采購合同監管實施主體,軍事代表如何對競爭性采購合同開展監管,有效管控合同履約風險,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一、競爭性采購裝備合同監管創新方法體系簡介
針對當前軍事代表在競爭性采購裝備合同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經過調研、分析、總結和比較借鑒,課題組緊貼任務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15種單項監管方法(追溯歷史法、狀態核查法、能力評估法、焦點附加法、動態更替法、多項選擇法、節點激勵法、聯合監管法、負面清單法、告知承諾法、隨機抽查法、三方審計法、用戶告知法、分步結算法、交叉評價法)和5種系統監管方法(分級監管法、分類監管法、分階段監管法、分層次監管法、分模式監管法)構建的合同監管創新方法體系,確保了以質量為核心的合同監管工作的創新開展。單項監管方法主要針對合同監管工作具體內容設計,單項運用以解決個體監管問題;系統監管方法則是根據合同監管工作整體情況設計,系統施治以提升整體監管效能。本文介紹系統監管方法之分階段監管法。
二、分階段監管法的提出背景
裝備采購合同監管工作內容是對承制單位履行合同過程進行監督管理,對象是合同乙方即承制單位,中心是合同標的即裝備本身。合同監管工作的核心是裝備質量,也是合同監管的主要目標,那么裝備質量監督即是軍事代表核心工作內容,這在合同監管運行機制建立前后并沒有變化。國務院中央軍委2010年頒布的《武器裝備質量管理條例》規定了軍事代表對武器裝備研制、生產、維修的質量和質量管理工作實施監督,2006年發布的23項裝備采購質量監督國家軍用系列標準規定了質量監督工作標準,即將發布的25項裝備采購合同監管國家軍用系列標準也強化了質量監督工作要求。圍繞這一核心合同監管工作,從工作針對性的角度,需要以裝備質量工作為主線區分不同階段的監管工作特別是質量監督工作重點,以達到精準監管和有效監管。
三、分階段監管法的設計思路
按照全壽命周期裝備質量特性形成和保持過程,將裝備從研發設計到交付使用按時間先后次序分成若干階段,根據裝備所處階段不同,采取不同的監管特別是質量監督策略,即為分階段監管法。該系統監管方法運用的關鍵是找準不同階段的裝備質量需求,針對階段質量需求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監管工作。依據武器裝備質量管理條例、裝備研制程序、試驗鑒定流程、生產組織過程、使用保障工作等最新規定,可將裝備全壽命周期分成10個主要階段,分別給出每個階段的監管重點。
四、分階段監管法的實施策略
(一)立項論證階段
質量需求:裝備使命和戰技指標明確,符合作戰需求和裝備體系規劃。
監管重點:跟蹤了解論證背景和研制單位情況,關注新研裝備的作戰需求和預期用途,特別是使命任務和戰技指標的對應關系。
(二)方案設計階段
質量需求:研制方案確定合理可行,能夠滿足研制任務要求。
監管重點:督促開展研制工作策劃,關注研制方案選擇和總體設計,特別是關鍵技術攻關和原理驗證情況。
(三)工程研制階段
質量需求:工程樣機研發成型,主要指標滿足研制總要求規定。
監管重點:督促開展樣機詳細工程設計,關注工程樣機的實現過程控制和功能性能指標達到程度,特別是性能驗證試驗情況。
(四)狀態鑒定階段
質量需求:鑒定樣機通過性能鑒定試驗考核,功能性能和戰技指標全面滿足研制總要求規定。
監管重點:督促準備鑒定試驗樣機和鑒定審查,關注性能鑒定試驗開展和問題整改落實,特別是戰技指標和通用質量特性指標試驗情況。
(五)小批試制階段
質量需求:試制樣機按照鑒定狀態生產,達到鑒定樣機的質量水平。
監管重點:督促將科研技術狀態轉化為生產控制工藝,關注技術狀態確認、首件鑒定和工藝驗證情況,特別是科研生產交叉時技術狀態控制情況。
(六)列裝定型階段
質量需求:作戰樣機通過作戰試驗考核,滿足部隊作戰運用實際。
監管重點:督促準備作戰試驗樣機和定型審查,關注作戰試驗開展和問題整改落實,特別是最終技術狀態固化情況。
(七)批量生產階段
質量需求:批量生產質量穩定滿足要求,有較高的成品率和技術狀態一致性。
監管重點:督促開展批量生產條件建設,關注人機料法環測要素控制、批產工藝固化和外包外協質量,特別是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
(八)在役考核階段
質量需求:在役裝備經過充分使用考核,及時暴露問題得到處置。
監管重點:跟蹤了解在役考核過程各類質量問題信息,督促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歸類分析并研究制定處置措施。
(九)優化改進階段
質量需求:裝備經過適應性改進,消除缺陷或提升性能。
監管重點:督促開展技術狀態更改,關注更改方案設計和過程控制,特別是試驗驗證和貫改實施情況。
(十)維修保障階段
質量需求:在役裝備經過維修保障,保持和恢復良好的技術狀況。
監管重點:督促開展定期維護和技術服務及規定的修理工作,關注維修保障的類型標準和用戶評價反饋,特別是單獨簽訂維修保障合同的情況。
五、需要注意的問題
分階段監管法是一種系統監管方法和工作策略,核心在于裝備質量形成規律的認知,對不同階段裝備質量需求和質量工作重點的把握。在質量監督工作實踐中往往會忽視或不突出重點,導致階段工作主次不分,沒有抓住要害。前述10個階段是對裝備全壽命周期的典型階段劃分,給出的也是典型的監管重點。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其他不同類型的裝備階段安排,如只進行鑒定或狀態鑒定,不進行列裝定型,或狀態鑒定和列裝定型并行開展;如優化改進和維修保障同步開展,或以現場加改裝、返廠整治形式實現,或以整改提升等適應性改進項目形式實現;又如純軟件裝備或軟件密集度較高的裝備,軟件研發采取小閉環的方式迭代開展,主要的階段為迭代開發和測試定版;再如部隊急需裝備的邊科研、邊生產、邊鑒定、邊試用的特殊模式,多階段交叉重疊,等等。這些其他不同的階段類型,均可由前述10個典型階段進行拆分、剪裁、合并、迭代等方式得到。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的階段特點,識別其質量需求有針對性的開展監管工作。
六、結語
作為競爭性采購裝備合同監管創新方法體系的第三種系統監管方法,分階段監管法主要基于裝備所處階段不同的思想開展合同監管。此方法通過區分裝備所處階段,采取不同的監管策略,確保能夠精準監管和有效監管,從而提高合同監管質效。
(作者單位:楊建強、張鋒、王逍、范志威,陸軍裝備部駐武漢地區軍事代表局;許冰清,陸軍裝備部駐南京地區軍事代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