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巖 楊欣月 馬健
【摘要】順應世界軍事變革發展趨勢,軍民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構建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已經成為應對創新環境變化,促進技術創新,實現創新資源共享,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對協同創新體系的影響要素分析,搭建科技協同創新體系理論框架,在政府主導的情況之下研究軍民雙方的協調配合問題。最后,提出優化建議,要堅持政府主導、完善協調機制、搭建創新平臺、加強法規建立。
【關鍵詞】軍民協同∣科技創新∣政府主導
在科技革命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軍事革命發展的結合加快,科技創新中心躍升,建立了科技創新合作體系。軍民創新已經成為了本組織促進實施發展驅動創新、軍民協同和科技強軍的國家戰略的重要保證。全球各個國家都將軍事、民用、科技和創新置于戰略層面,為了維護國家安全,軍民科技融合發展不可或缺。基于科學、技術和創新的合作視角,闡明了影響軍民科技創新合作的因素,軍民合作的技術創新理論框架為政府制定和調整相關政策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一、研究綜述
近年來,中國學術界圍繞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的概念界定、體系構成、結構特征及其資源配置等問題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討,對國防科技領域軍民協同的研究也在不斷加強和深入。有學者系統分析研究了中國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的要素結構以及影響因素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從創新鏈、模式、配套機制、經費籌集等多個方面重點研究了中國軍民協同創新;也有學者指出,人才、環境、企業管理等條件,均將為中國的軍民協同創新帶來積極的影響,其中人力資源、企業結構與組織要素、企業架構與管理是主要影響因素等。目前,許多學者重點關注以下幾點:首先,深入研究和分析軍民協同試點國家的成功實踐。其次,重點分析軍民協同創新體系的要素和功能。再次,通過對中國軍民協同進程的分析,可以解釋中國軍民協同的現狀和困難。
綜上,目前現有的許多有關軍民結合發展的理論與方法,盡管已在許多領域開展了探索,但仍面臨著若干困難:軍民技術合作發展的理論還不夠明確,協同效應不夠全面,協同體系尚不健全,還有缺乏全面、動態的方法研究等。因此,本文對軍民技術合作的影響因子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構建了創新體系的概念模式,為我國軍民技術創新合作的發展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思路。
二、軍民科技協同創新概念與內涵
軍民科技協同創新概念的提出打破了傳統的軍民分割、自成體系的格局,主要指的是基于軍隊軍民兩用的重大戰略需要,以軍隊技術力量為基礎在單位、地方、領域內開展的密切合作,從而達到軍隊技術優勢最大的資源共享,進一步提升軍事發展效果的新型社會形態。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與軍隊戰斗力建設密切相關,是軍隊利益、社會生產力、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關鍵,也處于軍民協同創新體系的重要位置。
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的實質,就是要打破傳統的軍民割裂的局面,實現軍民科技要素的開放共享,并將其轉化為成果。與軍地管理部門、科學研究院、企業等主體一起合作,共同最大限度地發揮以軍民為主體的創新活力,促進軍民協同深度發展,提高國家科技創新成果。在絕對優勢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實現科技要素和資源的相互融合。民用、軍用技術復合創新,最大化“軍”和“民”的技術優勢,共同進行技術開發,產品研發,將雙方優勢和資源最大化結合,通過吸收、轉化形成競爭優勢,以最大化社會利益為目標。
三、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的理論框架
(一)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影響要素
軍民協同創新體系的主要影響要素有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科技服務企業、金融機構、政府,這些要素圍繞技術、資源形成一個相互作用的網絡。其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主要的創新要素,這些要素的人力資源主體起到技術創新的源頭作用??萍挤掌髽I和金融機構為創新活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務,可以稱為創新服務支持體系。政府不僅負責系統的構建,還作為系統的成員參與整個系統的運行,它被稱為創新管理者。他們之間合作、競爭、捕食的關系就會相互產生協同效應,他們合作可以產生的協同效應是正的,他們競爭產生的協同效應是負的。
(二)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的基本結構
過去,在軍民分工體系中,大型軍民項目彼此獨立,但在軍民協同、軍民合作創新體系、軍民領域的理想狀態下,該領域將具有完全相同的組成部分,即受需求影響的技術創新需求所產生的社會資源,包括政府、大學、科研機構、中介機構和金融機構。在國防和市場需求方面,軍用和民用公司正在逐步實施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這些公司包括軍事和民用公司,但不再局限于自己的領域。在某些情況下,雙方可以進入彼此的研究領域開展創新活動。
軍民結合體現了社會資源的整合和全社會的創新能力。這一部分的規模和規模不僅取決于軍民合作的有效性,還取決于當前科學技術的性質、科研機構的基礎研究水平以及中介機構的運作效率、金融、政府績效管理、創新體系、市場機制等外部條件。當制度創新水平提高時,軍民協同的范圍將擴大,這是制度各要素共同努力和行動的結果,而外部表現是現有的創新體系,最終推動軍民創新體系邁上新臺階。圖1是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的結構簡圖。
四、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的構建策略
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是指在軍民協同的整體戰略下,每個創新實體依靠科技創新資源科學技術創新系統與知識創新系統相結合,打破軍民之間的技術壁壘,互相取長補短,最終實現軍民科技創新的一體化開發。構建軍民協同創新體系必須將屬于不同體系和不同規則的項目以及對應的資源加入到新的規則體系中去。
(一)堅持政府主導,進行宏觀調控
政府主導是運行協同創新協同體系的首要前提,因為政府可以對協同創新體系協同創新協同體系進行宏觀調控,并且調節各個主體的重點,使各方收益平衡,使其能穩定地發展。政府要加強對軍民兩用重大技術工程的組織工作,并加大財政扶持,通過參股融資、獎勵、資本調配、租賃等手段,對參與軍隊技術協同創新制造的有關公司采取稅費優惠,并形成政府對協同創新制造公司的軍品問題政府補貼制度。要在產品與服務上進行改革,制定政府首購、采購等非招標激勵措施,健全軍隊與軍隊的法制體系。
(二)完善協調機制,加強組織管理
政府要建立健全軍民科學合作的機構,統籌軍隊科學合作發展的戰略與項目,統籌處理重大問題。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有助于協同創新的各種實體之間的合作順利進行,在現有制度的基礎上,通過引入處罰與監管等手段,提高雙方的背叛成本,降低雙方的損失,并不斷健全合作創新的機制,為進一步深化軍事領域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三)搭建創新平臺,打破行業壁壘
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需加快整合軍民科技創新活動的相關平臺,以破除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相互分割、自成體系的局面,并通過建立配套完善的軍民科技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平臺、成果信息發布平臺、活動統籌協調平臺、新成果孵化轉化交易平臺、效果評估平臺等平臺體系,加快推動軍民科技協同創新活動的全流程平臺化,并通過有效整合軍民科技創新主體,實時發布軍民科技創新信息,積極推動軍民科技創新成果轉讓,科學評估軍民科技創新活動成果等,以進一步提高軍民科技創新的質量和效率。
(四)加強法規建立,提供制度保障
根據國家法律及軍事委員會發行的相關規則,構建促進軍民綜合協調創新開發的制度體系。明確規定為軍隊、企業、科學研究機構在聯合創新開發中的相關責任,為軍事和市民的綜合科學技術產業的協作創新系統的有效運用提供了放松的制度環境和法律保證。通過改善軍事產品制造、軍事民間技術的研究開發、產品質量等法律制度,消除部門間的孤立,改善軍事民間技術資源的利用率,促進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地發展。
五、 結語
軍民科技協同創新是促進中國軍民結合深度推進的巨大動能,也是促進我國國防工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推進軍隊技術協同發展不僅能夠奪取科技發展與經濟建設戰略高地,打造一個高新技術大國;還能夠借助創新促進戰斗力增強,為部隊建設提供有力技術保障。本文首先對科技協同創新的內涵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以“軍民協同”為核心的“雙創”模式,指出軍民結合創新體系的關鍵部分在于軍民兩用領域。本文認為,構建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應堅持政府主導,進行宏觀調控;完善協調機制,加強組織管理;搭建創新平臺,打破行業壁壘;加強法規建立,提供制度保證。
參考文獻
[1]田菁.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的構建[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21,2(11):54-59.
[2]田慶鋒.軍民科技協同創新要素融合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0,5(10):137-147.
(作者簡介:張麗巖,蘇州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高級實驗師,博士,研究方向為交通大數據、物流系統、交通規劃;楊欣月,蘇州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交通大數據;馬健,蘇州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為交通大數據、交通仿真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