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克
外國越來越多的虛假產品正在利用人們想要“節能省錢”的心理,在社交媒體上設置各種陷阱欺騙消費者,而網絡平臺在監管上則處于缺失和漠視的狀態。
據法新社7日報道,一名菲律賓消費者阿亞科克通過社交媒體平臺臉書購買了一款充電寶,然而當他檢查手中的充電寶時,卻發現里面裝滿了沙子。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法新社調查后發現,瞼書平臺上充斥著各種和能源產品相關的騙局:從虛假的美國太陽能板激勵措施到謊稱印尼政府免費提供電動自行車。這些騙局在網絡上大行其道,詐騙犯在網絡平臺廣泛撒網,勾引那些因能源價格高企、生活成本上升而發愁的消費者。
“這些產品很垃圾”,阿亞科克說,“我們本來期望收到一個好產品。”阿亞科克透露自己是在臉書平臺上的合法能源產品零售商那里下的單,這個產品他花了1500比索(約合190元人民幣),現在他完全收不到商家的反饋了。雖然阿亞科克向臉書平臺提交了投訴,但沒有回應,這一商家的頁面迄列然活躍。
美國退休人員協會負責書 幫助受害者的負責人諾夫齊格認為,大多數社交媒體網站并沒有徹底審查放置在平臺上的廣告,但許多用戶并不知道這一點,他們完全信'任這些平臺上的廣告,這導致詐騙者可以輕而易舉地向用戶發送虛假信息。
報道稱,這些臉書上的賣家往往通過篡改新聞內容,或是從真實商店里拍照,移植到他們的虛假賬號上,以此宣傳和售賣自己的山寨貨。諾夫齊格說:“這些騙子很會關注熱點新聞,知道我們每天因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和能源價格焦慮,所以才能投其所好設計這些騙局。”▲
環球時報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