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近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稱,“末日時鐘”被設置在午夜前90秒。請問何謂“末日時鐘”?
長春讀者王鵬飛
所謂“末日時鐘”是由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設置并發布的虛擬時鐘,時鐘時間越接近午夜12點,就意味著入類越接近世界毀滅。上世紀40年代,參與美國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深刻意識到科技進步對人類自身和地球可能帶來的巨大威脅。1947年,該刊聯合創始人戈德史密斯提出在封面印時鐘盤面,并以指針位置顯示當前距離地球毀滅還剩多少時間。“末日時鐘”首次出現于該刊1947年6月的封面,當時指針指向11時53分,距離午夜或者“地球毀滅”還有7分鐘。該刊另一名聯合創始人拉賓諾維奇有一句名言,“末日時鐘”的目的就是“把人嚇到恢復理性,從而保護文明”。
統計顯示,1947年以來,“末日時鐘”共調整25次,其中撥慢8次、調快17次。冷戰結束的1991年,“末日時鐘”創下其誕生以來距離“地球毀滅”最遠的紀錄:17分鐘;而今年1月24日,“末日時鐘創下距離“地球毀滅”最近的紀錄:90秒。科學家設置“末日時鐘”的依據,包括從“末日時鐘”初創時的核武器威脅擴展到人類所面臨的其他重大威脅,如氣候危機、重大傳染病威脅以及虛假信息等。1947年以來,“末日時鐘”出現在《原子科學家公報》 的每一期封面上。2007年,“末日時鐘”的盤面風格做了一次調整。2009年,該刊停止紙質版發行而改為數字化發行。▲(汪品植)
環球時報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