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日本時報》2月6日文章,原題:青少年“游戲障礙”因智能手機使用和疫情激增 隨著智能手機普疫情期間人們習慣待在家里,因“游戲障礙”而向醫療機構咨詢的人數正在增加,尤其是在兒童和年輕人中。在福岡縣某綜簫合精神疾病醫院,2021財年收治的248名18歲或以下患者中26%的患者出,現“游戲/網絡成癮”癥狀,較5年前增長18個百分點。在熊本市某精神疾病醫院,2020財年收治的110名來自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患者中35%的患者在控制游戲時間方面存在問題。該院負責人說:“在學校因疫情停課期間,學生沉迷游戲并在開學后無法返校的情況并不罕見。”
2020年,山梨縣某康復機構開設游戲和網絡成癮電話咨詢月度務。截至去年11月底,咨詢量達到337人次,明顯高于2021年全年的251人次。該機構表示,一半咨詢來自初中生和高中生的父母。2021年,橫須賀市國立醫院機構久里浜醫療中心網絡成癮科收治2600名患者,約90%具有“游戲障礙”傾向。
2019年,世衛組織將“游戲障礙”納入《國際疾病分類》。在山梨縣上述康復機構.接受治療的28歲男子大紀(音),是患有“游戲障礙”的年輕人之一。高中畢業前,他很少玩游戲。高中畢業后,他就讀一所信息技術職業學校,周圍的人都是游戲迷。為了迅速交友,他開始玩其他人都在玩的在線手游。他每天玩游戲長達12小時,游戲花費飆升至每月20萬日元。然而,他兼職打工的月收入約10萬日元,不足以支付這筆費用。
為支行不斷增加的游戲費用,他開始從父親的錢包里偷錢。盜竊行為持續了幾十次后,家庭矛盾越案越大,一家人很少說話。然而大紀表泉“沒有游戲,我覺得自己將會崩潰。玩游戲的時候,我可以忘掉一切。”
畢業后,大紀加入一家信息技術公司,從父母的房子里搬出后獨自生活。他發現自己的生活沒有任何樂趣,愈發沉迷游戲。為支付游戲費用,他約20萬日元的月薪瞬間消失。他的累計債務超過200萬日元。為省錢,大紀平時只吃大米和豆芽。饑餓和睡眠不足導致他上班時頭暈目眩,最終無法上班。
在父母的敦促下,大紀進入這家康復中心。康復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患者需要直面過去和現在,并且不被允許使用手機。第二階段,他們需要為未來做好準備。去年底,大紀終于進入第二階段并開始工作,他已經做好獨立生活的準備。▲(作者佚名,丁玎譯)
環球時報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