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江平,吳金華,林鋒,劉沛衍,廖忠祥,王艷華,張妍
1.贛州市人民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2.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是一種阻斷尿液從膀胱流入尿道的病癥,多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尿液流出道阻力升高,從而導致尿液排出困難,常見于前列腺肥大[1]。若不及時治療,且隨著疾病的加重,可能引起排尿困難。膀胱過度活動癥(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以尿急為主要特征,且常伴有尿頻、夜尿頻多等癥狀的臨床證候群[2],也是BOO后續可能引起的癥狀之一。在治療上,首選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在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通過外科手術治療。藥物選擇則以M受體拮抗劑為主,酒石酸托特羅定片是臨床常用藥物,具有吸收迅速、重復給藥無蓄積的優勢,但有研究提出,酒石酸托特羅定片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害,長期使用可致視力模糊等[3]。雷火灸屬于中醫傳統療法,具有扶正祛邪、通經活絡等功效,通過穴位熱灸,可調節人體機能,改善周圍組織血液循環。有研究提出,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雷火灸后可有效改善膀胱痙攣狀態,減輕臨床癥狀[4]。筆者采用雷火灸聯合酒石酸托特羅定片治療OAB,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贛州市人民醫院男性醫學科收治的104例OAB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52例。對照組男30例,女22例;年齡28~65(46.69±3.81)歲;病程0.86~2.59(2.10±0.63)年。試驗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26~63(45.92±3.75)歲;病程0.75~2.42(2.13±0.7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納入標準①均通過尿動力檢查或尿道超聲等輔助檢查確診為BOO[5];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尿急、尿頻、急迫性尿失禁和夜尿的癥狀;③依從性強,溝通能力良好;④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病例排除標準①其他病因導致膀胱過度活動癥者;②伴有泌尿系統感染者;③伴有糖尿病或神經系統疾病者;④對研究藥物成分過敏者;⑤伴有潰瘍性胃腸道疾病或窄角型青光眼者;⑥正在采用或短期內采用抗膽堿能藥物者;⑦認知能力低下或無法表達自身感受者;⑧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⑨不愿參與研究或依從性差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給予酒石酸托特羅定片(深圳市海濱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00611)治療,溫水送服,初始劑量為每次2 mg,每天2次,之后可根據患者情況和耐受程度,下調劑量至每次1 mg,每天2次。
1.4.2 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雷火灸,將室內溫度調節至26 ℃,指導患者取平臥位,將2根雷火灸(由干姜、茵陳、木香和羌活等藥方,與艾絨一起制成的艾條)使用酒精燈點燃,吹滅火苗,使其燃燒,豎放固定于艾灸盒中,采用毛巾覆蓋艾灸盒,以只見一絲煙霧為宜。將艾灸盒放于患者關元、中極和氣海等穴位上,使雷火灸點燃的一端距離穴位皮膚3 cm左右。每日1次,操作時間15~20 min,中途詢問患者感受,以皮膚微紅,患者感覺適宜為準,如溫度太高可適度調整擺放距離。
1.5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對新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若干意見》[6]中的評定標準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進行評價。痊愈:臨床癥狀以及體征積分降低>90%;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積分降低70%~90%;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積分降低30%~70%;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積分降低<30%。
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n×100%
1.6 觀察指標
1.6.1 前列腺癥狀評估方法采用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評分[7]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進行前列腺癥狀評估,問卷由7個問題構成,每個問題得分范圍為0~5分,總分為0~35分。最后得分0~7分為輕度;8~19分為中度;20~35分為重度。
1.6.2 膀胱過度活動癥評分(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score,OABSS)采用OABSS評分量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進行評分[8],量表由白天排尿次數、夜間排尿次數、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4個問題組成,總分分別為2分、3分、4分、5分,得分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
1.6.3 并發癥發生率觀察兩組口干、便秘、頭暈、頭痛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2.1 兩組OAB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試驗組有效率為98.08%,對照組有效率為86.54%,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OAB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OAB患者治療前后IPS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IPSS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OAB患者治療前后IPSS評分比較 分)
2.3 兩組OAB患者治療前后OABS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排尿次數、夜間排尿次數、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OAB患者治療前后OABSS評分比較 分)
2.4 兩組OAB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5.38%,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2.70%,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OAB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OAB具有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特點,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愈加嚴重,OAB的發病率也呈逐年遞增趨勢。尿急、尿頻和夜尿增多等為OAB的主要臨床表現,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OAB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西醫認為可能與逼尿肌功能不穩定、膀胱過度敏感、激素代謝失調及尿道功能異常等有關[9-11]。中醫學則認為,由于濕熱之邪蘊結下焦、脾氣虛弱、濕熱下注、下元不固和膀胱氣化失常等原因而導致小便頻數或淋漓不暢,在治療上重在清利濕熱、益氣補腎[12-13]。
酒石酸托特羅定片是競爭性M膽堿受體阻斷劑,經口服給藥后,可通過肝臟代謝,阻斷M受體和乙酰膽堿結合,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常用于治療膀胱興奮性尿頻、尿急等[14]。但由于單用一種藥物,部分患者的療效并不滿意,且存在不良反應較多的可能。雷火灸是用多種中藥與艾絨混合制成的艾條,將艾條施灸在穴位上,屬于中醫學中的一種傳統治療方法。雷火灸通過藥物燃燒時的熱量,在相關穴位上采用懸灸的方法進行治療,艾條燃燒時激發體內經氣,從而調節和改善人體機能[15-16]。本研究選擇關元、中極及氣海等穴,關元穴也稱為三結交,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具有培腎固本、補益元氣和回陽固脫的功效[17-18];中極穴又稱之為玉泉,是膀胱之氣結聚之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4寸,具有補腎調經、清熱利濕的功效[19-20];氣海穴又稱脖胦,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具有改善小便不利的功效[21-22]。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雷火灸聯合托特羅定可提高臨床療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雷火灸滲透力強,加之所灸穴位均為生殖系統的要穴,通過雷火灸的刺激可加速循環代謝,調節生殖系統功能。在比較兩組并發癥時發現,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聯合雷火灸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推測其與雷火灸可直接刺激盆底肌和膀胱,有效疏通經絡和運氣行血,提高機體的新陳代謝,加快酒石酸托特羅定片的吸收和排泄有關[23]。
OABSS評分于2014年提出,有效性和敏感性較高,可作為評估OAB的嚴重程度的問卷之一[24-25]。IPSS評分亦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也是臨床常用的問卷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IPSS評分和OABSS各項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前列腺癥狀和膀胱活動度均有所減輕,進一步佐證酒石酸托特羅定片對于治療OAB具有確切的療效。試驗組兩項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究其原因可能是雷火灸中所含干姜具有回陽通脈之功效;茵陳清利濕熱;羌活祛濕活血諸藥與艾絨混合制成艾條通過熱力可滲透皮膚。刺激穴位,松弛膀胱,提高膀胱平滑肌的功能,促進其功能恢復[16]。
綜上所述,雷火灸聯合酒石酸托特羅定片治療BOO后OAB,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膀胱平滑肌的功能,促進膀胱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