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璐

87歲的章復生在浙江麗水市云和縣人民醫院工作。
1月21日,是2023年除夕,正是萬家團聚的日子。在這特殊的節日里,已經87歲的章復生一早就來到了醫院,8點鐘正式出診,一直工作到下午5點。問診、看病歷、電腦錄入、開藥……滿頭白發的章復生不停地忙碌著。他總是態度和善地詢問前來就診的病人:“哪里不舒服?”“頭疼好些了嗎?”“上次開的藥效果怎么樣?”……
耄耋老大夫出診的日常被患者拍下來,無意間走紅網絡。視頻中的章復生一會兒低頭在鍵盤上用一根手指敲字(被網友稱為“一指禪”),一會兒抬頭看看電腦上的操作系統,確認自己是否輸入正確。當門外的病人進入診室看到這位老醫生后,原本等待中的著急頓時變成了欽佩。
熱心的網友還“挖”出章復生的另一個身份——有著多年軍齡的老軍醫。看了視頻的網友紛紛點贊,稱贊他如此高齡依然堅守一線。章復生對《環球人物》記者說:“其實這都沒什么,我就是個普通醫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職責,特別是在這困難時候。”
連續好幾個春節,章復生都這樣在醫院值班。“我在家里閑著也沒事,不如來醫院值班,讓年輕醫生有時間去照顧自己的家庭,他們都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和他們不一樣。”章復生說。
章復生從醫已有70余年,自1996年10月退休后,他又被浙江麗水市云和縣人民醫院返聘,依然堅守在一線崗位。如今,章復生一周上五天半的班,門口的病人總是絡繹不絕,很多都是多年的老患者了。他看病認真,對病人非常有耐心,詳細記錄醫囑用藥、病情變化等情況。因為剛剛學會電腦新系統,他每小時能接診五六個病患,一天要看四五十個病人。
章復生醫術高超,很多病人慕名前來。一位張姓患者告訴記者,自己一家一直找章復生看病,他水平高,細心,態度好,因此對他特別信賴。“小病藥到病除,大病及時轉診,不管什么病,我們全家幾乎都要先找章大夫看一下。”

服兵役時期的章復生。

章復生開藥還會考慮病人的家庭條件,遇到困難戶,為了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他時常開出每日僅需要三四元的藥。“為患者合理用藥,高效、低毒、價廉是我的原則。”章復生說。一位病人家屬表示:“我的孩子胃腸道不好,經常找章大夫看病,拿藥才花幾塊錢,一吃就好。”
新冠疫情以來,章復生一直堅守在一線崗位。特別是去年底到今年初,新冠讓各地陷入了“戰役”中,云和縣新冠感染者人數激增,各大醫院人手不足,不少退休醫護人員返崗支援。“最緊張的時候,醫院走廊里都住滿了病人,而且危重病人很多,大都是老人。”章復生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他在家休息了幾天,一康復就馬上回到了崗位上。“我身體健康,恢復的快,早到崗早治病,就能多看幾個病人。我熱愛自己的事業,我覺得干一行就要愛一行,為患者的生命健康做好保障工作是我的職責所在。”
得知這段故事的網友動情地說:“章大夫也是位年近九十的老人,作為醫生,他心里很清楚新冠病毒有多嚴重,特別是對老年人來說。但他在自己的健康和他人的健康之間,毅然選擇了后者,他讓我深深敬佩。”
但章復生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這次疫情是全人類面向大自然的一場戰役,我作為一名普通醫生應該積極參與。其實我做的不是很多,真正在抗疫一線拼搏的那些醫生才是真的讓人敬佩。”
章復生的兒孫輩經常勸他不要這么辛苦,希望他多享受退休后的悠閑生活,但章復生說:“現在能為患者做一點事就做一點事,真到做不了的時候我就會休息。”
1936年,章復生出生于云和縣一個普通家庭,14歲時,他積極報名參軍,成為浙江省軍區警備七團特務連的一名通信兵。
1951年,章復生被派到浙江省軍區衛校進行培訓,為抗美援朝做準備。“我滿懷激情準備入朝,然而當時的我身體瘦弱、個頭矮小,我們團長說什么也不讓我這個‘小不點’去朝鮮。很遺憾,我沒能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章復生說。他被調入浙江軍區陸軍二院八區,擔任護理員一職,從此開始了“救死扶傷”之旅。幾年后,他又先后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療養院、駐軍111醫院。

章復生耐心為患者看病。(視頻截圖)
成為一名合格的軍醫后,章復生時刻激勵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報效祖國。1958年1月,黨中央、中央軍委發出《關于動員十萬轉業官兵參加生產建設》的指示,要求全軍轉業官兵去開發北大荒,屯墾戍邊。章復生熱血沸騰,當即遞交申請,堅決要求支援北大荒建設。“全軍上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我們稱作‘十萬官兵開發北大荒’。”章復生說。他跟著轉業官兵乘坐火車等交通工具,拎著裝有搪瓷盆、飯缸子的簡陋包裹,滿心歡喜來到了北大荒,在黑龍江勝利農場醫院參加邊疆建設。
“那時的北大荒處處是沼澤、荒灘,冬天厚雪沒腿,氣溫能達到零下45度(攝氏度),十分寒冷。”章復生回憶說,“我們住在帳篷里御寒,日常靠小米、高粱米充饑,蔬菜只有土豆、白菜。夏天也不好過,每天都要和北大荒的蚊蟲、‘小咬’對抗,條件很艱苦,但我感覺很快樂。”章復生背著一支“七九”步槍,挎著一個小小的醫療包,里面裝著腸胃藥等常見病藥物,每天挨個村子去巡回醫療。沒有交通工具,他就步行,有時一天能走上百里路,久而久之,練就了一雙“鐵腿”,鞋子走壞也是常事。“我們巡回醫療都是免費的,村里的老百姓平時沒地方看病,每次見到我們都特別高興。”
上世紀50年代末,北大荒流感肆虐,章復生更是奔波忙碌。村民看到他仿佛看到生的希望,老人們拉著他的手,激動地喊“小章大夫來了”。有的村民為表示感謝,特意攢了雞蛋,給章復生做蛋炒飯。趕上逢年過節,村民就拉他去家里吃餃子。每次他離開時,兜里總是裝滿了村民硬塞的咸菜,“怎么推托都推不掉”。
日復一日,章復生行走在鄉村小路上,嘴里高唱著《國際歌》:“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他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了北大荒的土地上。在北大荒期間,他因表現優異獲得4次三等功。
在這一時期,章復生見證了北大荒的驚天巨變。“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之下,解放軍現役軍人、復員轉業官兵、支邊青年等一批又一批拓荒者從全國各地而來,通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北大荒變成了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北大倉’。”章復生從帳篷里搬進了土坯房,屋里通了電,碗里出現了肉和大米飯,每月工資也漲到了近百元。在這里,他還收獲了愛情,與一名前來支邊的姑娘組成了家庭。
“在北大荒的日子是快樂的,唯一的遺憾就是不能侍奉雙親,不能陪伴在他們身邊。”章復生說。

曾經的北大荒已經變成了“高度機械化的“北大倉”。
1985年,支援北大荒27年的章復生收到家鄉的邀請,調入云和縣人民醫院中醫內科工作。回到家鄉后的章復生一直惦記著北大荒,2011年,他回到北大荒,看看自己曾經參與建設、生活過的地方。“現在的北大荒變化更是大,放眼望去,全都是高度機械化農場。”
回鄉后的那一年,章復生入了黨。“我從軍這么多年,在黨潛移默化的指導下,一直參與祖國建設,我對黨的信念已經根植于內心,入黨是順理成章的事。”回到家鄉的章復生因為工作成績突出,作風良好,當選縣人大代表,多次獲評優秀共產黨員、縣級先進個人、省級先進個人等。
6年前,章復生簽署了器官捐獻協議,表示自己“百年”后將所有器官捐獻給紅十字會,希望可以通過另一種方式繼續為心愛的醫學事業做貢獻。
網友們被這位樂于奉獻的老醫生的精神打動,紛紛向他表達敬意:“向老醫生致敬!”“這就是職業本能,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有愛心的白衣天使,踐行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祝老軍醫健康長壽”……
章復生常說,自己是一名黨員、也是退伍軍人,“現在人民需要我,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我現在上班既是發揮自己余熱,也能為年輕醫生減輕負擔。”
就是這么一個樸素的念頭,支撐著他一直走下去。
章復生,1936年出生于浙江麗水,1950年入伍,1958年前往北大荒支援邊疆建設,1985年進入麗水市云和縣人民醫院工作,1996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