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英
(資陽融媒體中心,四川 資陽 641300)
“主流價值”這一提法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不斷探索中逐漸生發出的,是我國價值體系培育和建設的重要基礎,更是保障我國社會和諧發展、有序建設的關鍵。近年來,我國在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實踐中,多次強調引領與發展主流價值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要求各級媒體積極探索提升主流價值傳播力、影響力、引領力的有效路徑。故此,在全媒體環境下,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應不遺余力地尋求科學、有效、可行的發展策略。
隨著現代技術的革新以及社會環境的逐漸開放,全媒體環境已經初步形成,這是指在當前環境下各種傳播媒介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傳播格局。全媒體環境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創新。全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傳播模式。這種模式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互動性強等特點,為人們獲取信息、傳播觀念提供了便捷的途徑[1]。
在全媒體環境下,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包括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等,也包括互聯網、移動設備等新興媒體。這些媒體之間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傳播網絡。在這個網絡中,信息傳播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需要的信息。可以看出,全媒體環境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很大的沖擊。
此時,全新媒體環境的形成也為其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當下,傳統媒體需要不斷創新和轉型,以適應新的傳播格局。許多傳統媒體已經開始利用互聯網、移動設備等新興媒介拓展傳播渠道,通過整合各種資源,提高傳播效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全媒體環境對社會價值觀產生了深刻影響,有些非主流價值觀在全媒體環境下得到了迅速傳播,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故此,進一步探索主流價值觀傳播的有效途徑和提升傳播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主流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會發展的基石。如今,各種價值觀和觀念交織在一起的局面很容易產生價值觀的混亂和沖突,科學引導和傳播主流價值觀,有助于維護社會價值觀的穩定,為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撐[2]。
其次,主流價值觀的引領和傳播有助于提高全媒體環境下的信息素質。全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但同時容易出現信息的失真、過度傳播等問題。因此,必須要幫助人們提高信息鑒別能力,避免受到虛假信息、錯誤觀念的影響。
再次,主流價值觀的引領和傳播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時下,非主流價值觀大肆傳播,有些甚至具有煽動性、極端性,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必須要抵制這些不良影響,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全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速度、廣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信息量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然而,在這種信息超載的背景下,主流價值的引領與發展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
首先,信息過載容易導致公眾的注意力分散,使得主流價值觀在公眾心中的地位逐漸削弱。在大量信息涌入的情況下,公眾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價值觀上,從而導致主流價值觀的傳播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信息過載加劇了社會輿論的分化,各種觀點和信息都可以在網絡上自由傳播,使社會輿論呈現出多元化、碎片化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容易受到非主流價值觀的沖擊和干擾,從而影響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再次,信息過載容易導致公眾的認知出現偏差。在眾多的信息中,真實與虛假、正面與負面、有益與無益的信息混雜在一起,公眾在面對這種信息洪流時,難免會出現認知偏差。這種認知偏差可能導致公眾對主流價值觀產生誤解和偏見,從而影響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和發展。
眾所周知,高度自由的網絡交流平臺容易滋生謠言和虛假信息。由于網絡信息傳播門檻極低,個體可以隨意發布和傳播信息,這使得謠言和虛假信息在網絡上瘋狂傳播[3]。這些謠言和虛假信息往往會對主流價值觀產生誤導和沖擊,影響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網絡平臺上,各種觀點和價值觀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表達和傳播,這使得公眾在面對這些碎片化的價值觀時,難以形成統一的認知和判斷,完整且系統的主流價值難以形成有效信息模塊。此外,極端主義和偏激觀點也是影響主流價值引領的重要因素,在網絡上,極端主義和偏激觀點往往具有較強的話題性和吸引力,容易引發公眾的關注和討論,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容易受到極端主義和偏激觀點的沖擊和干擾,從而影響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時下,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對主流價值的引領與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雖然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但在處理復雜的價值觀問題時,仍然存在局限性,這可能導致主流價值觀在傳播過程中出現失真和偏頗,從而影響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4]。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下,信息傳播變得越來越快,但這使公眾對信息的關注度越來越低。在這種情況下,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容易受到泡沫化的影響,從而削弱其在社會中的引領作用。另外,人工智能技術在處理信息時,往往會根據公眾的喜好和需求進行篩選和推送,使公眾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趨于同質化,進而導致公眾的思考力和判斷力下降。
正如上文所述,全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都得到了極大提升,使人們可以獲取到豐富多樣的信息。然而,這也導致了信息泛濫,使得人們在面對海量信息時難以甄別真偽,容易受到虛假信息的影響。因此,在全媒體環境下,信息篩選成為了主流價值引領與發展的關鍵環節。信息篩選可以幫助人們從海量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對于提高信息的質量和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信息篩選有助于維護主流價值觀的權威性。多元主體的出現必然伴隨著大量不同觀點的提出,這導致了一些錯誤觀念和價值觀被大肆傳播,對主流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信息篩選是幫助人們甄別正確的價值觀,維護主流價值觀的權威性。最重要的是,信息篩選能夠引導社會輿論的正確導向。輿論環境的復雜多樣使主流價值備受挑戰,只有對傳播信息加以篩選,才能引導社會輿論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傳播模式的重塑是媒體落實主流價值引領的關鍵,傳統的傳播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社會的需求,新的傳播模式應該更加注重互動性、多樣性和創新性[5]。
首先,在全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渠道和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新的傳播模式應該盡快適應這些變化,信息傳播的效果,嘗試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等新興傳播方式,讓信息傳播更加迅速、廣泛。
其次,注重提升主流價值的影響力。在全媒體環境下,主流價值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媒體應打造“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雙線程傳播模式,組織各類主題活動,讓主流價值更加深入人心。
再者,要強調培育主流價值。廣闊的媒體平臺為價值觀提供更多的傳播空間,促進新的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應借助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方式來傳播正能量,培育新的價值觀。
人才是價值觀傳播的主體,對于主流價值的引領與發展具有關鍵作用。一方面,現代化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可以有效增強主流價值的傳播效果。他們往往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可以運用全媒體環境中的各種傳播手段,更有效地傳播主流價值,如運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精準推送主流價值相關內容,提高傳播效果。另一方面,現代化人才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主題,能夠創新主流價值的傳播方式,可以通過自己的創新精神,來不斷嘗試新的傳播方式,使主流價值的傳播更加符合時代特點。此外,主流價值的可持續發展同樣需要依托人才而開展,他們擁有相對獨立的思考能力,能夠對主流價值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討,進而推動主流價值的發展。
主流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正確引導、科學引領主流價值是不可推卸的責任與使命。因此,在全媒體環境下,主流媒體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領和發展主流價值。
首先,主流媒體需要適應現代互聯網技術。隨著科技的發展,傳播手段和渠道不斷豐富,主流媒體要緊跟時代步伐,運用新興技術手段,提高傳播效果。例如,《人民日報》通過建立自己的新媒體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了信息的快速傳播和智能推送,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傳播效果。
其次,主流媒體要堅守初心使命,重視服務公共利益。在全媒體環境下,主流媒體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傳播正能量,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最后,主流媒體要打造專業產品,持續擴大主流價值的影響力。可以嘗試開展國際傳播,展現國家形象,傳播中國聲音,推動主流價值的國際傳播。例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通過多語種廣播、網絡傳播等方式,向全球傳播中國的發展成就和文化底蘊,提升了國家的國際聲譽和影響力。
在全媒體環境下,傳播主體的多元化對主流價值傳遞和引領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但是其傳播力量不可被忽視。因此,推進多元主體共創價值引領將會是發展主流價值的重要途徑,應當重視“PGC+PUGC”。這是指專業生產內容與專業用戶生產內容相結合的傳播模式。在這一模式下,主流媒體與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和傳播主流價值。
以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新媒體平臺“央視頻”為例,其積極運用“PGC(專業生產內容)+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模式,推動多元主體共創價值引領。在專業內容生產方面,“央視頻”聚合央視和地方衛視頻道,以專業制作團隊打造高質量、正能量的原創節目。例如,2021 年推出的紀錄片《長津湖》,通過還原抗美援朝戰爭中長津湖戰役的全貌,深度講述了該戰役的過程,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同時,“央視頻”還鼓勵廣大網民參與內容創作,邀請優質內容創作者入駐,通過注冊加入“央視頻”的在線媒體平臺,傳播弘揚社會主流價值的作品。通過“PGC+PUGC”模式,“央視頻”實現了主流媒體與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和傳播主流價值,為全媒體環境下主流價值引領與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隨著技術的革新與進步,人工智能等大量的現代智能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到信息傳播的各個環節,并逐漸成為媒體活動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6]因此,媒體應當確立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地位,合理使用人工智能。
首先,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人工智能在傳播主流價值方面的優勢。人工智能可以快速、準確地分析大量信息,為媒體提供有針對性的內容推薦,從而提高傳播效果。同時,人工智能還可以在短時間內生成圖文、音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內容,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例如,2022 年人民日報社推出AI編輯部3.0版,強化內容生產的智能化、云端化、移動化、輕量化,提供了圖文一鍵轉視頻等服務,可將含有圖片、文字的Word 文件轉化為視頻,還能夠合成新聞語音播報,有效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效率。
然而,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人工智能雖然可以快速處理信息,但它缺乏對價值觀、道德倫理的判斷能力,因此在傳播主流價值時可能存在偏頗和誤導。為此,我們要加強對人工智能的監管,確保其在傳播主流價值時不會出現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媒體人員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素養,對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審核和把關,確保傳播內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媒體作為主流價值的傳播者,應當牢記自己的使命,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團結穩定、正面宣傳為主,傳播正能量,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有力的思想輿論支持。一方面,媒體要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正確的價值導向為主線,為人民群眾提供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食糧;另一方面,媒體要及時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增強“四個自信”,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時代特征,傳播黨的主張,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背景下,精神文明建設是重中之重,價值引導則是發展核心,要有效引領人民群眾的認知與實踐。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主導優勢,借助自身長久以來形成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以優質內容傳播主流聲音。同時,要走好全媒體時代的群眾路線,通過強化平臺建設,拓展以政務服務為核心的綜合服務功能,從而實現在引導中服務群眾、凝聚群眾,全面提高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