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煒
(固原市新聞傳媒中心,寧夏 固原 756000)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迅猛發展,地市級廣播電臺在新時代需要以什么樣的形態出現,如何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擴大自身影響,這是每一位廣播媒體從業者亟須思考的現實問題。因此,固原廣播電臺將聚焦“理念、思路、內容、安全”四大重心,順勢而為,增強核心競爭力,講好固原故事,傳播好固原聲音,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宣傳思想工作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1]。
固原廣播電臺始建于20 世紀70 年代初。2020 年1 月,固原市委市政府整合資源,將固原廣播電臺、固原電視臺與固原日報社合并,組建成立正處級事業單位——固原市新聞傳媒中心。2020—2022 年,固原廣播電臺先后有15 件新聞作品榮獲國家級及自治區級各類新聞獎項,其中中國新聞獎三等獎1 件,寧夏廣播電視政府獎一等獎4 件。固原廣播電臺頻率為FM93.8 兆赫,現開設自辦節目5 檔,有編播人員9 人。電臺人員數量相對緊缺,年齡結構偏大(平均年齡45歲);編播力量薄弱,無專業編導;自辦節目內容存在局限性且相對單一封閉,固原本地化、特色化、服務化節目少;播出設備嚴重老化,頻率信號覆蓋半徑小,用戶流失嚴重;從業人員融合觀念滯后,自身外宣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等,成為制約固原廣播電臺發展的關鍵瓶頸。
在數字融媒體背景下,固原廣播電臺要融合發展,必須要對自身進行準確定位。只有定位精準、方向明確,才能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要去何方、與他人差距。唯有如此,才能實現轉型目標[2]。
定位是發展核心,是引領,是旗幟。固原廣播電臺確立了“新聞立臺、節目活臺、融合強臺、經營壯臺、人才興臺”20 字發展理念,建立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運行機制,激活創新加速度,持續發力一體發展。
以“關注固原 聆聽世界”為目標,努力打造寧夏全區一流綜合廣播。理念是前進的起點,目標是奮斗的方向,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踐行一體發展理念,找準著力點,破解固原廣播電臺紓困新課題。
堅持做到“五個轉變”,即由傳統廣播媒介思維向互聯網用戶思維轉變,由做好線上節目向線上節目與線下活動結合轉變,由單向傳播向數字化移動終端互動傳播轉變,由單一營銷向多元產業發展轉變,由傳統廣播媒體向現代全媒跨界融合轉變[3]。
固原廣播電臺承擔著固原新聞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職能,在現代化美麗新固原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市級廣播電臺首先要服從服務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通過全面、準確宣傳貫徹新時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引導社會熱點,打造及時、快速、權威的報道,引領輿論生態。據統計,2022年,全國廣播節目制作時間787.65萬小時,其中新聞資訊類廣播節目制作時間142.73 萬小時,互聯網音頻節目6 005.60 萬小時,網民人均每天收聽互聯網音頻節目約20 分鐘。因此,必須科學認識掌握傳播規律,自覺肩負起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這是立臺之本,發展之要。
打造固原廣播品牌節目,提升頻率影響力。結合固原地域特點、聽眾需求,自身優劣,從而確立切實可行的頻率建設目標。固原廣播電臺要想更好地把握話語權,構筑品質傳媒,要在理念創新、節目創新和傳播創新上不懈怠,以“節目活臺”為重點,堅持內容為王,積極建設固原廣播數字移動終端。要在深耕固原本土、貼近聽眾需求、打造內容優勢上下功夫,多生產用戶喜聞樂見的好產品,持續在加快融合、跨入新賽道上謀良策,才能更好地引導用戶、服務用戶。
1.增加節目設置
堅持內容為王,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固原本土化品牌節目。廣播要真正吸引受眾,必須要提高節目質量,做優質精品節目,堅持將“內容為王”作為永恒不變的追求。要在內容上取勝,必須提高新聞輿論“四力”,在節目中重視本土化特色,持續辦好現有《早安固原》《嗨!音樂》《少兒滴滴嗒》《記錄六盤》《詩意固原》等節目,并逐步開辦《交通紅綠燈》《新媒體摘要》《吃貨帶你逛固原》《方言評書》等本土化節目,不斷沖刺中國新聞獎及中國廣播電視大獎。特別是要在直播節目上重點下功夫,可以圍繞固原厚重的文化積淀、豐富的地方風情風貌(尤其是民俗文化)等內容加強策劃,持續挖掘整理、宣傳推介固原區域文化品牌,深耕本土、貼近需求、張揚個性、凸顯風格,盡可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打造固原廣播電臺強檔節目[4]。
2.加強資訊發布
處在如今的信息時代,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對新聞信息需求量大,原有的傳統播報形式已不能滿足當下聽眾的碎片化需求。廣播最大的特點是快,是最好的伴隨性媒體,因此要增強新聞(尤其是時政信息)的播報時段,抓牢主責主業,發布原創的本地獨家時政新聞、專業的權威資訊,持續在新聞精品力作的生產上下功夫。時政新聞發布可在FM93.8 設置早、中、晚三個固定時段,開辦《93.8 快報》《新聞零距離》等板塊,按照全天收聽波峰設置,靈活機動即時安排新聞播報,動態播發新聞,提高時效,滿足聽眾源源不斷的信息需求。此外,還要加大各類資訊類信息(如各類公示公告等)的發布量,順應碎片化傳播效果,發出固原廣播電臺資訊傳遞最強音。
3.增強服務功能
傳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服務,服務功能發揮得如何,與其所占市場份額以及取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有著直接的關系。秉承開門辦臺宗旨,增強服務性,增加與聽眾的黏性,開通《市民熱線》《法律咨詢臺》《百姓生活》等欄目板塊,關注民生、傾聽民意,以固原普通百姓的身邊事,用聲音的力量溫暖人心。除此之外,可在氣象、招聘、就業、住宿、餐飲、教育、供求、培訓等等一系列服務類直播上做文章,可為廣大用戶提供天氣定時播報、交通、房車(包括二手車)、車檢、保險、購物等便民服務,提升FM93.8 節目的忠誠度,獲得更好的收益。另外,可與固原市政務服務中心及各大商企等政企聯系,不斷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搶占用戶碎片時間,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梁。
4.加強直播頻次
在固原廣播電臺內部現有條件下,盡可能發揮人力資源效益,充分調動編播人員的積極性,按照個人所長增加各自主持節目的直播頻次,做到人盡其才,人崗相配。比如交友、鄉村故事、祝您晚安、旅游文化,特別是夜聽節目,不斷打造智能、多元、便攜式傳播終端。同時,要充分加強與新媒體互聯互通。融媒體時代,固原廣播電臺要勇于迎接挑戰,借助融媒體技術,加大科技化、網絡化、智慧化轉型力度,在直播節目、直播連線中,可以邀請消防、公安、交警、司法、政務服務中心、公路、環保、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單位客戶走進直播間,充分擁抱融媒體新技術,強化融合掌控力,引領用戶沉浸式感受固原文化,實現固原廣播電臺傳播的多元拓展和全方位覆蓋。
5.高度重視策劃
策劃是辦好地方廣播電臺節目的生命和靈魂。要圍繞重要節日節點,結合重大主題等展開策劃。比如,圍繞每年的高考、中考,策劃開設《圓夢六月 愛心助考》《青春紀念冊》專題,為高考、中考加油助力;圍繞六一兒童節,開設《逐夢起航 成就夢想》專題,并在少兒節目中動態增加《紅領巾小導游》版塊,為六盤山景區、西吉火石寨景區、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等景區代言,跟著聲音一起游固原;圍繞主題教育,開設農村基層黨組織負責人訪談《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以我市開展主題教育+鄉村振興,談變化談感悟談體會;圍繞文旅融合,策劃推出《須彌山上丹霞紅》,全面宣傳石窟寺珍貴文化遺產未來保護,把須彌山治理的科學經驗向全國推廣;圍繞文化固原,策劃推出以“定格歷史瞬間 凝望錦繡固原”為主題——走進固原博物館講述專題,喚醒人們對歷史的追溯和未來的思考;圍繞建黨節,在音樂節目《自留地》版塊中,邀請本土歌手做客直播間,深耕寧夏本土獨立音樂人+樂隊,設置互動話題,并通過抖音與用戶在線融合交流互動,實現由“聽廣播”向“看廣播”轉變;圍繞社會民生,策劃推出以糧食生產、重大項目、招商引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主題的宣傳,通過小切口反映大主題等。
6.加大外宣力度
傳統的廣播電臺不能為他人作嫁衣而忽略了自身。將FM93.8 植入喜馬拉雅、蜻蜓等全國知名品牌APP,量身打造固原廣播電臺APP,開通固原廣播微電臺、微信、微博、抖音等,加強短音頻的生產質量,充分利用各類融媒介質,做好自身外宣工作。根據自辦節目特點,制作固原廣播電臺頻率形象宣傳片花,在本臺黃金時段輪流播放;注重創新和創意,對所有自辦節目進行包裝,在各節目中制作并插入多個宣傳本臺的片頭片花,讓“迎著第一縷陽光,FM93.8 用聲音喚醒你的耳朵”“關注固原 聆聽世界”“每一刻,我們總被一種聲音包圍。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總是行色匆匆!FM93.8 我在這里等你”等外宣廣告詞成為固原廣播電臺的代名詞。同時,建立“固原廣播電臺”發言人、觀察員和評論員隊伍,不斷建立并完善其社交關聯,形成良好的外宣傳播效果。
“可視化”已成為當下廣播傳播的新渠道,廣播不僅能聽,更能看。因此,固原廣播電臺要借力新媒體轉型發展之路,充分利用《固原日報》微信、微博和《今日固原》APP 等新媒體平臺,不斷探索“固原廣播+品牌”“固原廣播+科技”“固原廣播+文化”“固原廣播+旅游”等“新聞+政務+商務+服務”模式,并借助網絡平臺將音頻內容轉換為文字、視頻內容,讓廣播不再轉瞬即逝。同時,要堅持一體化發展,通過各種媒介資源有效整合,重構現代化的采編流程,形成“廣播電臺+移動網絡電臺+客戶端+微信公眾號+抖音+微博”的全媒體傳播矩陣,找到裂變土壤,放大一體效能,打造融合強臺的目標。
提高經營創收能力,需要改變傳統盈利模式,探索多元化經營方式。固原廣播電臺現有的經營模式十分單一,盈利點很低。因此,必須改變傳統叫賣式廣告,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提高短音頻生產效率,拓展FM93.8 的盈利渠道,用新媒體技術豐富廣告呈現形式,提升分發渠道,精準到達用戶。在“活動營銷”節目內容上,加強多元化創新,如電臺頻率依據收聽對象實現專業性分化;廣播收聽與新媒體移動APP 收聽相結合,實現臺網一體化;在節目中加入與用戶的知識問答等互動性應用內容,讓固原廣播電臺節目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同時,舉辦系列線下活動,比如汽車廣播、中石油車友匯、固原圖書、六盤旅游、固原美食等,全程開通直播,加強與固原各企事業單位的合作,走多元化產業經營之路,以數字化為經營工作賦能[5]。
人才是廣播電臺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提升固原廣播電臺核心競爭力,必須加強單位人才隊伍建設。新媒體環境下的廣播從業人員除了具備傳統媒體扎實的業務技能之外,還應當能夠熟練應用新技術,為廣播搭建多媒體平臺。采取每周一課、每周閱評、業務大學習崗位大練兵、今天業務我來講以及“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促進崗位成才、學習成才、原地成才,不斷提升電臺從業人員業務素養;將電臺人才培養規劃納入傳媒中心整體人才戰略發展規劃之中,持續吸收新鮮血液,形成科學合理的人才發展梯隊。同時,創新績效分配機制,在電臺采編拍制播、節目創新創意、營銷創收等方面,形成重業績、比貢獻的績效激勵制度,讓每一位職工都能發揮最大優勢,實現最大價值,出新出彩。
實行四級審核制度,即編輯—主任—值班領導—值機人員。所有節目審查,從采集、后期制作到播出,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所有交流引進節目,一律實行對節目選題、稿件和播出音頻三項內容的審查制度,做到先審后播,重播重審,確保播出內容零失誤。
安全播出是廣播電臺的生命所在。值機人員要提高政治站位,時刻緊繃安全播出弦,規范工作程序,明確應激操作流程,切實把安全工作做深、做細、做實。要按照“周檢、月檢、季檢、年檢”要求,做好設備的常規維護和檢修,消除安全隱患,做好檢修記錄,以高度的責任心保證每一刻的安全播出。
應急廣播建設是國家應急管理的重要內容和有機組成部分。固原地處地震帶,建議如下:一是申請政府專項資金,以固原廣播電臺為核心,加快全市應急廣播建設,充分發揮應急廣播在政策宣傳、文明倡導、信息服務、應對公共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強平臺運維管理,指導縣、鄉、村三級應急廣播平臺和終端完善管理,構建長效運維機制。
隨著5G 時代網絡視聽行業進程不斷加快,智慧數字正在打開新的發展空間。運用互聯網思維為地市級廣播電臺融合發展開辟了新路徑,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因此,固原廣播電臺必須進一步增強發展的緊迫感、使命感、責任感,做到定位要準、目標要明、路徑要優、推進要快,加強組織、形成合力、務求實效,努力將本臺打造成寧夏一流的,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為譜寫美麗新寧夏、固原新篇章提供堅強有力的輿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