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毅鵬
國家政策、市場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民眾利益和民生發展。中國2022年的經濟大賬怎么算,面向2023年乃至更遠的時間,中國經濟又將有怎樣的發展大勢,這些看起來很“宏大”的問題,其實和民眾的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經濟運行平穩有序,民眾對工作、生活和未來,才會有底氣、信心和預期。
2022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此后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3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
相關會議突出抓好經濟的重點十分清楚,傳遞出怎樣開好中國經濟大船的鮮明信號,這本身就是在向社會傳遞彌足珍貴的“信心”。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吹絻瀯菟冢惨龊脩獙щy和挑戰的準備。信心比黃金還要寶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如何保住個體的“飯碗”,保護個體的“錢包”,守護公眾的信心和希望,極為關鍵。
如果用關鍵詞描述2022年的最后一個月,那無疑是“恢復”。近期,隨著“新十條”發布,防疫政策在不斷調整優化,社會經濟也在有序恢復?!岸嗟匕鼨C出國搶訂單”登上熱搜、江浙等地推出“小店計劃”、各地企業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即便目前陸續有新冠感染者居家治療,但足不出戶,通過社交媒體也能看到經濟的回暖、市場活力的回歸。
不停步、動起來、往前走,社會向好發展的勢頭就不會停頓。從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發展一路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探索尋路積累下來的成功經驗,為我們迎戰各種風險和不確定狀況,增添了不少的定力和智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在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同時,沉著應對和化解了各種危機。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偉大抗疫實踐中,我們有信心走出疫情的陰霾,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譜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在不確定性面前,信心是最大的確定性。對個人來說,信心為人們走出坎坷、爭取勝利提供了勇氣和激勵。對經濟和市場發展來說,諸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科技政策、社會政策等各類政策的協調配合、得當運用,自然非常重要,但無形的社會信心,則為全社會開展經濟活動奠定了良好氛圍,人們才會有攻堅克難的行動力。當個人、企業家缺乏信心,也會對消費和投資等經濟活動產生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通過各種舉措提振信心,是經濟走向復蘇的關鍵。
東風浩蕩,未來可期。毛澤東曾說:“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敝袊嗣袂斑M的路上雖有阻力,卻不乏新氣象、新變化、新希望。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導之下,相信人聲鼎沸、車水馬龍、煙火氣蒸騰的景象,將不再遙遠,更多人也將抓住有利時機,通過雙手改變自身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