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勇 ,張元晶 ,姚 琴 ,蔣全勝 ,曹自洋 ,朱其新
(蘇州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機械專業作為典型的工科類專業,其專業課程的特點兼具理論性、方法性、實用性,強調研究對象的客觀原理及規律。一直以來,機械專業課程教學考核評價中,存在著對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的側重,而與學生人文素養、人文精神等思想道德養成的評價較少[1-2]。機械專業課程特點使得機械專業整體課程與人文素養、思想道德教育形成等貼合度較為松散,造成了機械專業課程在思政教育效果考核評價方面難度較大。
課程思政教育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通過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協同,達到同向同行的目的[3-4]。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具有專業知識能力與良好道德品質、價值觀念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課題組在分析機械專業課程教學評價的特點基礎上,借助OBE理念,提出基于OBE理念的機械類課程目標多元量化評價方法。將思政教育教學效果評價引入機械專業課程教學評價中,形成多元化考核與評價,并以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為例進行說明。
1)目前,機械專業課程教學中更多地側重于專業知識、技能,強調相關知識方法、原理的傳授和應用,而缺乏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使得機械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處于相對割裂的狀態。
2)機械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是在傳授原有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向學生傳達人文知識、工匠精神、愛國情懷等思政內容,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隨著機械專業課程思政的逐步開展,現有的以課程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主要考核內容的課程考核方式,已經無法評價專業課程思政中的素質教育效果。
3)現有的機械專業課程評價常采用課程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章節作業等終結性評價方法與策略,這些評價方法更適用于專業知識考核,無法對與專業課程相融合的思政教學效果進行有效評價,更無法進行定量化考核。
OBE教學理念概括為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5-6]。其中,在教學效果及學生能力評價上,強調以成果導向來衡量評價學生能力,以學生預期的學習效果為導向進行教學效果評價。課題組針對機械專業課程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基于學習產出OBE教學理念,將思政教育效果評價引入機械專業課程教學評價中,形成多元化考核與評價。
1)多元化評價。OBE強調教學效果評價與考核的多元性,主張以多種形式對學生能力進行考核評價。一直以來,機械專業課程的考核方式較為單一,較多采用考試、作業等形式,而這些形式對課程思政教育效果并不適用,且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影響課程思政教育的最終效果。因此,根據課程思政的特點,宜采用多種形式教學考核,將線上視頻觀看、課下案例搜尋、課堂討論、小組作業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考核評價方法引入到機械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評價中。
2)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OBE強調教學評價的過程性,突出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性。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如章節考核、課程考試等,更適合于對課程專業知識能力的達成度評價。而過程性評價更適用于對學生思政德育形成效果的評價,如可以采用課程主題研討、課程成果總結、知識點案例實踐分析等多種形式的過程性考核,來評價學生的德育達成效果。
3)可量化評定。OBE強調教學效果的達成度,以可量化的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因此,可將模糊綜合評價法引入機械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評價中。模糊綜合評價法[7-8]運用模糊數學[9-10]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作出一個總體的評價。其具有結果清晰、系統性強的特點,能較好地解決模糊的、難以量化的問題。在機械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評價中,首先,確定評價因素即不同的考核評價因素,并且確定各個評價要素所占權重;其次,針對不同考核評價因素設定其優劣程度量化評價值;最終,通過對各個評價要素評價值的加權平均得到最終的綜合量化評價,從而實現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量化評定。
1)“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多元化考核方式。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考核方法,在考核學生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同時,對學生的思政教育達成效果進行評價。例如,現有課程教學中,連桿機構、間歇傳動結構等典型傳動機構的應用案例常以現代機械裝置為例,可以采用課下案例搜尋與課堂展示相結合的形式,要求學生在課下搜尋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相關傳動機構的應用,并以PPT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通過這種多元化考核形式,在強化學生對傳動機構認識的同時,無意識中又增加了學生的愛國意識和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認知。
2)“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的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針對帶傳動設計、齒輪傳動設計等設計類作業題,將以往的個人設計任務改為小組設計形式,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將傳動系統最終設計的正確性、合理性作為終結性評價,考核學生對傳動系統知識的掌握程度;將設計過程中整個團隊設計工作進展的有效性、進度等作為過程性評價,考核學生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
3)“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多元量化評定。以一對直齒圓柱齒輪傳動設計任務為例,以3人為一組。首先,選取設計任務的考核評價因素,確定各評價因素p分別為:p1=設計完全度;p2=設計結果合理性;p3=整組設計進展;p4=整組對設計相關知識的了解度。其中,p1、p2為終結性評價,考核學生對齒輪傳動知識的掌握程度;p3為過程性評價,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組的團隊協作;p4既是終結性評價,反映了單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是過程性評價,可以反映出組內同學的溝通、互助情況。其次,確定各個評價要素的權重,根據不同的權重占比進行設置,這里設置四個評價要素的權重依次為w1=0.2、w2=0.2、w3=0.2、w4=0.4。進一步根據優劣設定各評價因素p的量化取值,本例中設定0.9表示優秀,0.8表示良好,0.7表示中等,0.6表示及格。如p1=0.9,表示設計完成度優秀。最后,通過對各個評價要素評價值的加權平均得到最終的綜合評價值P,即P=w1p1+w2p2+w3p3+w4p4。最終實現了“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教學的量化評定。
綜上所述,課題組針對機械專業課程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基于學習產出OBE教學理念,將思政教育效果評價引入機械專業課程教學評價中,形成多元化考核與評價。并以“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為例進行說明,剖析了基于OBE的機械專業課程教學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