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平
(南召縣人民醫院 河南 南陽 474650)
慢性皮膚潰瘍臨床綜合治療分析
丁平
(南召縣人民醫院 河南 南陽 474650)
目的 探討慢性皮膚潰瘍臨床綜合治療效果。方法 選擇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南召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5例慢性皮膚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3例),對照組患者予以白玉膏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全身治療的基礎上予以局部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創面愈合情況以及復發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慢性皮膚潰瘍臨床綜合治療能促進慢性皮膚潰瘍快速康復,且復發率低,治療效果突出,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慢性皮膚潰瘍;綜合治療;白玉膏
慢性皮膚潰瘍主要是指多種因素導致的局部組織缺損,多源于燒傷、皮膚外傷感染等,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病情會進一步發展甚至會引發截趾、截肢等后果,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極大影響[1]。當前關于慢性皮膚潰瘍的研究較多,但是多為單一治療方案探討,但實踐中會發現各種治療方案均有其優勢以及不足,如何實現各種方案優勢互補,增強療效成為最新研究重點,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新路徑。本研究以65例慢性皮膚潰瘍患者為例,主要對慢性皮膚潰瘍臨床綜合治療情況進行分析。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南召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5例慢性皮膚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根據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40~81歲,平均(62.2±10.1)歲;患病時間5個月~13 a,平均(6.3±3.4)a;潰瘍部位:上肢11例,軀干8例,下肢10例,足部3例。觀察組中男31例,女23例,年齡41~81歲,平均(62.6±10.5)歲;患病時間7個月~13 a,平均(6.4±3.8)a;潰瘍部位:上肢10例,軀干9例,下肢11例,足部3例。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符合慢性皮膚潰瘍的診斷標準,排除神經系統障礙、嚴重肝腎疾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造血及凝血功能障礙等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白玉膏治療,將白玉膏涂抹在紗布上,常規對創面進行消毒并將白紗布覆蓋其上進行包扎,每天換藥1次。觀察組患者在全身治療的基礎上予以局部治療,全身治療方法:治療前于患者患處采集標本進行細菌培養和實驗室檢查,結合結果對患者采用抗感染藥物等對癥治療,針對貧血、低蛋白血癥患者進行糾正干預治療。局部治療方法:常規對患處進行清創處理,包括清除瘢痕、壞死組織等,根據患者病情的個性化差異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如果患者出現骨關節外露,需進行表面植皮,并采用生理鹽水、酒精等對患處進行消毒沖洗,并采用含酒精的紗布覆蓋包扎;當患者出現嚴重水腫,可采用濕敷方法進行治療,采用質量分數為3%的高滲鹽水浸在紗布上進行覆蓋;潰瘍面處可采用照射治療,例如紅外線、超短波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隨訪半年,評估創面愈合情況及復發情況。
1.4 療效判定 治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皮膚狀態恢復正常,隨訪期間未出現復發;顯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潰瘍面積大幅度縮小,隨訪期間未復發;有效:患者治療后部分臨床癥狀得到緩解,潰瘍面積縮小程度低,隨訪期間無復發;無效:患者治療后潰瘍面積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2]。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創面愈合情況以及復發情況 觀察組創面愈合時間(24.3±8.4)d明顯短于對照組(37.5±8.8)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隨訪期間復發10例(31.3%),觀察組復發3例(9.1%),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皮膚潰瘍病情容易反復,多發于中老年群體,該病患者身體血液循環較差且伴隨下肢靜脈功能不全,因此較易出現下肢皮膚潰瘍,再加之患者對疾病重視程度不夠,未及時到醫院就診常在家自行換藥,操作不規范進而出現慢性皮膚潰瘍,嚴重患者甚至致殘[3]。
中醫認為慢性皮膚潰瘍屬于“頑瘡”的范疇,病程存在著“虛、瘀、腐”等致病因素,各種因素之間又相互作用,因此中醫更加強調在該疾病治療中實現辨病與辨證結合,整體與局部相結合,內治與外治結合。中老年患者由于心理、年齡等原因往往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等情緒,對手術治療接受度低,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全身治療輔助局部治療,治療方案綜合性、整體性強,且充分遵循患者病情的個體化差異,在此基礎上選擇方案治療針對性明顯增強。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提高,創面愈合時間縮短,隨訪期間復發率低,說明該綜合治療方法優勢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通過作用于多途徑、多靶點、多環節可去除局部感染,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環、去除病因;全身治療則能夠提高機體本身修復能力,改善預后;同時綜合治療對于難愈性創面也能促進有效愈合,減少瘢痕形成,提高愈合質量[4-6]。
綜上所述,慢性皮膚潰瘍臨床綜合治療能促進慢性皮膚潰瘍快速康復,且復發率低,治療效果突出,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1] 劉天玉.慢性皮膚潰瘍臨床綜合治療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6):55-56.
[2] 張建.濕潤燒傷膏治療慢性皮膚潰瘍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183-184.
[3] 黃英姿.中醫綜合療法治療慢性皮膚潰瘍65例[J].工企醫刊,2013,2(12):146-147.
[4] 黃金梅,李紅衛,潘雪梅,等.精細化護理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臨床價值[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24):160-161.
[5] 邊瑩.精細化護理干預對兒童預防接種效果的影響[J].大家健康版,2016,10(6):220-220.
[6] 王海燕.探討精細化護理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臨床護理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3):239-240.
R 751.0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9.074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