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銀月,縱書芳,王 潔,孫浩淼
(徐州市兒童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江蘇 徐州 221000)
反復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兒童臨床常見病,病因較為復雜,主要與先天性因素、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維生素缺乏等有關[1]。我國兒童RRTI發病率高達20%左右[2],若不及時治療可影響患兒身體健康與成長發育,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與壓力。RRTI的發生與免疫功能具有密切關系,輔助性T細胞(T helper cell, Th)則在免疫系統中起重要作用,其中Th1/Th2細胞因子水平可反映機體的免疫平衡狀態,與機體的炎癥反應、抗腫瘤效應等病理反應密切相關[3]。維生素A是一種人體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研究表明,維生素A的缺乏可引起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損和上皮細胞分化異常,使得致病菌更容易入侵引起呼吸道炎癥反應,故而推測RRTI患兒維生素A水平可能與Th1/Th2平衡具有一定的關系[4-5]。目前有關RRTI兒童維生素A水平變化及其與Th1/Th2平衡之間的具體關系尚不明確,二者對RRTI患兒治療效果評估的相關研究尚未見有文獻報道。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RRTI患兒維生素A水平變化及其對Th1/Th2平衡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回顧性選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期間在徐州市兒童醫院接受治療的108例RRTI患兒作為研究對象(RRTI組)。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發布的《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概念和處理原則》中兒童RRTI診斷標準[6];②臨床病歷資料完整;③具備凍存血清標本者。排除標準:①先天性心臟病;②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③合并急性嚴重感染;④合并血液系統疾病;⑤明顯肝腎功能不全及肺結核;⑥近期內服用過維生素A保健品或藥物;⑦參與其他項目研究患兒。108例RRTI患兒中男59例,女49例;年齡1~14歲,平均(5.34±1.24)歲。另選取同期于本院進行體檢的健康兒童100例作為健康對照組,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齡1~14歲,平均(5.47±1.36)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的監護人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
1.2.1治療方法
RRTI組患兒均采用抗感染、止咳、平喘、解熱鎮痛、消痰等常規對癥支持治療,不使用任何免疫調節劑。
1.2.2檢測方法
Th1/Th2細胞亞群比值檢測:采集患者入院后次日3mL靜脈血,經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抗凝后,采用三標記熒光染色法,以CD8設門進行流式細胞儀(Epics-XL型,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分析,通過檢測所有患者樣本外周血CD8+細胞中干擾素-γ(interferon-γ, IFN-γ)和白細胞介素4(interleukin 4, IL-4)的表達,確定Th1/Th2細胞的百分率。
血清維生素A和Th1/Th2相關炎性細胞因子檢測:兩組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5mL,離心(4 000r/min)后分離上清液置于-80℃冰箱中保存待測,采用Thermo液相色譜儀運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定量檢測血清維生素A濃度,試劑盒由Bio-Rad公司提供;使用美國BIO-RAD公司的iMark酶標儀定量檢測血清中的IL-4、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FN-γ水平。其中將維生素A水平>0.3mg/L的患兒劃分為正常組(n=44),≤0.3mg/L的患兒劃分為不足組(n=64)。
在治療后1年,評估兩組患兒治療效果,評價標準[7]為①顯效:治療后1年內呼吸道感染次數較治療前減少>2/3;②有效:治療后1年內呼吸道感染次數較治療前減少1/2~2/3;③無效:未能達到上述標準,甚至加重。“顯效”及“有效”均為治療有效。

RRTI組患兒血清維生素A水平為(0.27±0.07)mg/L,健康對照組為(0.34±0.09)mg/L,RRTI組血清維生素A低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841,P<0.05)。
維生素A不足組Th1、Th1/Th2及IFN-γ水平均低于正常組(t值分別為13.653、30.010、53.329,P<0.05),Th2、IL-4及IL-6水平均高于正常組(t值分別為10.406、22.100、35.180,P<0.05),見表1和表2。

表1 不同維生素A水平RRTI患兒的Th1/Th2細胞亞群比值水平比較

表2 不同維生素A水平RRTI患兒的Th1/Th2相關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108例RRTI患兒均順利完成治療,治療后有78例患兒治療有效(顯效42例、有效36例),30例患兒治療無效;無效組患兒血清維生素A水平和Th1/Th2均低于有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12.183、18.277,P<0.05),見表3。

表3 不同療效RRTI患兒的維生素A水平和Th1/Th2細胞亞群比值比較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維生素A聯合Th1/Th2預測RRTI患兒治療后無效的AUC為0.965,高于維生素A、Th1/Th2單獨預測的0.722、0.862(Z=3.402,P<0.05),見圖1及表4。

注:①維生素A單獨預測;②Th1/Th2單獨預測;③維生素A聯合Th1/Th2預測。
兒童免疫功能較為低下,易患呼吸道疾病。RRTI患兒除發熱、鼻塞、流涕、咳嗽外,多伴有面色萎黃、食欲不振、盜汗、體重不增等臨床體征,治療不當將嚴重影響患兒預后[8-9]。目前RRTI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有關[10]。維生素A作為人體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之一,可參與調節多種生理功能,有助于維持機體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的平衡與穩定[11-12]。臨床研究表明維生素A可維持細胞免疫活性,當其水平下降至0.3mg/L以下時,兒童發生RRTI的風險將大大增加[13],而對于維生素A及Th1/Th2平衡與RRTI患兒治療后疾病轉歸情況的關系目前尚不明確。
本研究結果顯示,RRTI組患兒血清維生素A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表明RRTI組患兒存在維生素A不足,追其緣由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①維生素A具有調節組織細胞分化與增殖的生理作用,有助于維持氣道上皮細胞的正常功能,且維生素A可通過調節表皮生長因子來影響黏蛋白的表達,從而間接保護氣道;當維生素A水平顯著下降時將導致氣道上皮細胞損傷及屏障保護功能降低[14]。②維生素A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有利于維持細胞免疫活性,提高體液免疫功能,其活性物質全反式維甲酸能夠調控固有免疫反應和獲得性免疫反應中淋巴細胞的功能;當維生素A缺乏或不足時將導致T細胞亞群的比率發生變化,導致免疫功能異常。
近來來多項免疫學研究表明[15],Th細胞在機體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中作用關鍵,可直接影響免疫反應的啟動、強弱及最終表現形式。Th1和Th2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處于動態平衡狀態,前者主要參與細胞免疫和遲發性超敏性炎癥反應,后者可輔助B細胞分化為抗體分泌細胞,參與體液免疫應答[16]。兩種細胞不僅可調節免疫網絡中其他細胞的生物學活性,同時還可促進自身發展、抑制對方發展。本研究結果顯示,維生素A不足組IL-4、IL-6、Th2水平高于正常組,IFN-γ、Th1、Th1/Th2水平低于正常組,可見RRTI患兒存在Th1/Th2細胞因子平衡紊亂,遷移明顯,具體表現為Th1比例下降、Th2比例升高,呈現出感染容易擴散的Th2型優勢反應。以上結果提示RRTI患兒維生素A水平與Th1/Th2平衡及相關炎性細胞因子存在重要聯系。IL-4和IL-6主要由Th2細胞、單核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產生,參與并促進機體炎癥免疫反應;IFN-γ由Th1細胞分泌,在兒童呼吸道感染后分泌增加,血清濃度上升[17]。維生素A不足患兒的Th1/Th2失衡及IL-4、IL-6水平較高主要考慮與A缺乏或不足時導致的T細胞亞群的比率變化和免疫功能異常有關。
本研究中108例RRTI患兒均順利完成治療,治療后有78例患兒治療有效(顯效42例、有效36例),30例患兒治療無效。無效組患兒血清維生素A水平和Th1/Th2均低于有效組,表明RRTI患兒治療后無效可能與血清維生素A水平和Th1/Th2有關。RRTI患兒維生素A水平不足或缺乏及Th1/Th2偏低均提示患兒機體免疫功能處于紊亂狀態,體內細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機體清除病原體的能力下降,可導致機體炎癥反應加劇,影響臨床治療效果[18]。進一步的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維生素A聯合Th1/Th2預測RRTI患兒治療后無效的AUC值高于二者單獨預測的AUC值,表明維生素A聯合Th1/Th2檢測對于臨床上預測RRTI患兒治療效果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RRTI患兒血清維生素A低于正常水平,與維生素A正常患兒相比,維生素A不足患兒的Th1/Th2、IFN-γ水平均較低,IL-4、IL-6水平較高。維生素A和Th1/Th2對于預測RRTI患兒治療效果具有一定的價值。臨床上可通過監測維生素A及相關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以促進RRTI患兒疾病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