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紅
世人眼中,黃山是一座山,峰巒起伏,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可黃山不僅是一座山,更是一座城,四季皆勝景:春日姹紫嫣紅,夏意清涼閑適,秋韻好物云集,冬趣冰雪霧凇。這里有絕佳的山水、璀璨的文化、美好的圖景。當下正以黃山、徽州兩個頂流IP強勢“出圈”,全面刷新外界固有認知和印象。
順應黃山打造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樣板地的發展大勢,作為黃山市級主流媒體,黃山日報立足本土、做活策劃、融合傳播,推出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廣度、有特色的宣傳報道,用實際行動扛起黨媒職責,創新講好黃山故事,推動黃山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打開、重塑城市品牌。
地方媒體是宣傳國家和地區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窗口,是“講好本土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陣地。在競爭激烈的融媒體時代,地方媒體如何深入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凸顯特色優勢,生產出更多導向正確、讀者喜愛的“出圈”產品?如何應對傳統媒體生存危機,提高黨媒的競爭力、傳播力、影響力?創新新聞選題視角,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優勢內容,講好本土故事,做出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聞作品是題中應有之義。
對擁有無與倫比絕美風光、悠久燦爛的徽州文化,因山名市、以文立市、以旅興市的黃山而言,要擴大黃山文旅品牌效應,亦需發揮媒體平臺優勢,創新表達方式,把徽風徽韻的氣質形象、寄托鄉愁的徽州村落、五彩斑斕的文化符號、青春時尚的城市空間宣傳出去、推介出去,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新黃山。對此,黃山日報深入挖掘本地新聞富礦,集中宣傳黃山文化、旅游、自然、生態多重獨特優勢和亮點特色。以動態消息、重磅綜述、評論解析等體裁形式,以及通過開設“大美黃山”“中國十大秀美之城 大家說”等專欄專版,以文字、圖片、圖表、短視頻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現黃山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風物之美、生活之美。如立足本地特色優勢,聚焦黃山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推進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和經驗成果,黃山日報精心策劃、創新表達、融合發力,以徽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人民至上、增進民生福祉等為主題,組織骨干記者采寫了《千年文脈綻放時代之光——徽文化“雙創”新觀察》《努力讓徽州鄉村走在全國前列》《人民至上,擘畫民生幸福新畫卷》等重磅綜述,以及《筑夢青綠山水間》《璀璨人文續風華》《人間“徽味”是清歡》《魅力黃山最時尚》系列稿件。報社新媒體對這些文字稿件進一步編輯、制作,配以大量美圖并自動跳轉翻頁,以視頻讀報的形式及時推送,集中宣傳展示黃山旅游文化生態優勢,為高標準建設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提供了精神動力、輿論支持。
特別是2023年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人們追求“詩和遠方”的熱情充分釋放,黃山旅游迎來“春暖花開”,旅游業實現強勢回暖復蘇。聚焦黃山旅游紅火景象,黃山日報第一時間組織采訪報道,推出《我市跨境旅游市場快速升溫》《黃山風景區迎來疫后新加坡首發團》《門票“免減優” 游客開心游》《西溪南:從“網紅”變“長紅”》等大量文字稿件、圖片和相關視頻,在展現跨境游、研學游、生態游、民俗游風行黃山的同時,宣傳報道了全市各地謀定快動,持續落實門票“免減優”,創新迭代多元化旅游產品,多點發力開展宣傳營銷的新舉措,新作為,為黃山市旅游行業帶來強大信心,更為全市文旅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創意。大文旅時代,只有堅持創新引領、創意賦能,才能實現旅游質的飛躍。
應時和唱,精彩向前。近年來,黃山拓寬視野,拉高標桿,以全球眼光和創意思維激活山水人文優勢,持續推進創意黃山建設,以無邊界創意賦能文旅產業,創意已然成為黃山城市發展的關鍵詞,黃山日報宣傳報道的關注點。圍繞“創意黃山”主題,黃山日報在紙媒和新媒體上常態化推出“創意黃山 點亮未來”專欄,刊發了記者深入基層一線采寫的《“水天一舍”入畫圖》《在山林間當回“謫仙”》《創意月餅 創新“食尚”》《“粽”與茶的神奇碰撞》等百余篇報道,選取“創意+傳統工藝”“創意+農產品”“創意+傳統食品”“創意+民宿”等內容,對企業以創意思維提升徽州古建空間品質,開發具有深度體驗、激發深度思考的新業態;開發彰顯徽風皖韻的爆款文創產品,讓“國寶”成為“國潮”;對村莊以“繡花”功夫實施微改造提升、微創意運營,繪就不同場景新安山居圖等等創意創新方面的特色做法、亮點成效進行了多角度、高頻次報道,形成強大宣傳聲勢,營造出創新創意的濃厚氛圍,有力推動了黃山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響“創意黃山 美在徽州”城市品牌。
除開展相關動態報道外,黃山日報還努力創新形式與黃山風景區聯合開展“文旅新融合 黃山再出發·創意黃山”媒體采訪采風活動。其中創意黃山成為活動策劃的焦點、采訪中記者關注的重點。圍繞這一主題,記者們在全域旅游交通平臺、黃山IP形象打造及文旅衍生產品開發等方面深入挖掘,找到不一樣的新意和亮點。同時通過編輯后期創新編排,推出了“創意之光 照耀黃山”通欄版,濃筆重墨報道了黃山風景區在“景”“食”“住”“行”“購”“娛”等方面開展的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展示了黃山文旅融合的創意實踐,黨建引領下的黃山保護管理發展成果。好的創意就像一顆種子,播撒在哪里,就會在哪里發芽、生長。如今,創意的種子已經在黃山生根發芽,創意的火花已經在黃山處處綻放。
黃山的發展,深嵌著與生俱來的開放基因,兼容并蓄、交流互鑒,這是黃山邁向國際化大都市的不懈追求。近兩年來,系列重大外事活動在黃山舉辦,從“外長會客廳”到“總理圓桌會”,黃山向世界彰顯了開放熱情、和諧包容的國際風范。
《黃山日報》抓住對外展示黃山形象的有利契機,在及時刊發新華社消息稿的同時,圍繞“從外長的會客廳到總理的圓桌會,為何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密集地在黃山舉行”主題,精心組織策劃,在一版顯要位置適時推出了《邂逅國際聚焦下的魅力黃山》《屯溪:美麗小城牽引世界目光》《中國外交“會客廳”屯溪再度牽引世界目光》等分析解讀文章,從黃山美麗的自然風光、深厚的人文底蘊、開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優越的區位交通以及外事接待能力、綜合保障能力等多方面深入分析解讀小城外交為何鐘情黃山,黃山為什么、憑什么,字里行間洋溢出對黃山這座山水夢幻之城的熱愛、自信,成為報紙宣傳的亮點、讀者受眾關注的熱點。為進一步突出報道主題,豐富報道形式,黃山日報還在“新安曉語”欄目中刊發了《奮力續寫屯溪“國際范”》《爭當服務世界“優等生”》《打造國之外事“橋頭堡”》系列評論。文章標題觀點突出,內容導向鮮明,為助力提升屯溪的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發揮了宣傳引導作用。報社新媒體亦積極助力黃山邁向國際化,及時報道外事熱點活動。第一時間刊發報社原創稿件和轉發新華社、人民網、中國新聞社、新民晚報等主流媒體宣傳推介黃山的稿件,使黃山“國際會客廳”迅速成為熱詞,以矩陣宣推唱響黃山“好聲音”。在此基礎上,注重打造特色傳播內容,精心設計視覺形象,提升受關注度。如通過擬人化的手法,精心設計模板,以微信圖文的形式推出《Hi,我叫屯溪,這是我的簡歷》,形式新穎、靈活生動,獲得了較高的閱讀量,起到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后續圍繞黃山如何練就“國際會客廳”,黃山日報從市民和游客的微觀感受出發,對黃山加快打造中國“最干凈城市”,有序推進百個城市“徽客廳”建設、百個城市網紅打卡點打造以及400個以上“微改造、精提升”項目的實施,通過專題專欄專版進行了全方位的動態跟蹤報道。同時在日報一版階段性推出《黃山“國際會客廳”春意正濃》《黃山:以開放之姿與世界共舞》等相關綜述文章,報道了黃山在高標準規劃建設對話世界的國際會客廳,推進高水平開放等方面的舉措、亮點、成效;展現了黃山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IP和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最美窗口”的底氣,為助力黃山更好地走向世界貢獻了宣傳力量。
講好黃山故事,擦亮城市品牌。今日之黃山正以開闊的眼界、開放的胸襟、開拓的姿態走出去、引進來,我們將充分發揮地方黨媒優勢,借助現代傳播多元手段,以新的表達、新的方式,把黃山時時精彩、處處精致、人人驚喜的魅力更廣泛地傳播出去,向世界呈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可親可愛可敬的新黃山,推動城市開放度、活躍度、辨識度、美譽度持續提升,助力黃山從不動聲色的靜靜開放到有聲有色的精彩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