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鵬
(福建衛生報社,福建 福州 350000)
醫療衛生領域的各項工作都直接關系著民生,與人民群眾的健康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而做好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工作是各媒體的主要工作。在融媒體時代,不同類型的媒體被充分利用起來,將媒體資源科學地整合在一起,營造良好的傳播環境,以此提升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媒體工作者需要積極利用融媒體時代的優勢,創新和優化新聞報道的形式、內容,拓展受眾群體,使醫療衛生領域的內容被更多人看到,強化報道效果,為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醫療衛生領域的新聞受到自身行業性質的影響,在新聞報道中呈現出明顯的特點。首先,新聞報道的領域寬泛,涉及的內容包括醫療心理學、醫療衛生、美容保健等,受眾群體非常廣泛。其次,嚴謹性特點非常突出。醫療衛生領域的內容與每個人的健康、生活關系密切,故而新聞報道的內容需要保證準確性與真實性,嚴格禁止報道虛假內容,最大程度上為人民群眾提供科學的、真實的、準確的報道[1]。再次,具有突出的規范性特點。在醫療衛生健康知識性質特點的影響下,醫療衛生領域的新聞中使用大量的專業術語,因此必須在報道中保證語言的規范性,避免報道中出現常識性錯誤。此外,準確性與大眾性是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的主要特點之一,也就是說報道的內容需要滿足受眾的需求,同時保證新聞報道的效果。在新聞報道中,只有新聞從業者注意并且保證這些特點,才能保證將醫療衛生知識等相關內容傳遞給人民群眾,達到新聞報道良性傳播的目的。
真實性的缺失是融媒體時代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存在的問題之一。融媒體時代促使新聞傳播的渠道和方式不斷拓展,新聞傳播的門檻也在逐漸降低,人民群眾也能夠參與到新聞信息的傳播工作中,新聞的互動性明顯增強。但是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在融媒體時代也面臨著一些問題,網絡上人們發布信息的門檻不高就是問題之一。例如,現在人們廣泛關注的醫美,很多人都會在網絡上發布關于醫美的消息,甚至會引起人們的激烈討論,但是這些消息的真實性、準確性等很難得到保證,并且傳播信息的網民很多時候也不會求證信息的真實性,而是任由事件發酵,對社會輿論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虛假信息對社會的影響很大,有很多都是憑空捏造的新聞,還有很多是不同的新聞拼接起來的虛假內容。虛假新聞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故事性很強,內容上也具有典型的沖突和矛盾,能夠抓住受眾的獵奇心理,在傳播過程中更容易吸引受眾。受眾在接收到這些虛假的內容后內心不滿的情緒容易被激發,故而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他人,即便這些傳播者本質上沒有惡意,但是廣泛傳播這些沒有經過證實的信息,會對醫患關系造成負面影響,也容易對社會輿論造成難以挽回的不良影響。人民群眾在融媒體時代接收海量的信息,對其真實性難以進行有效區分,甚至有的人為了流量、為了獲取經濟效益,刻意制造虛假新聞,而這些新聞一旦傳播,群眾的價值觀和社會輿論都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醫療衛生領域和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因此,在融媒體時代要想做好醫療衛生領域的新聞報道,需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2]。
新聞報道的專業性需要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的專業性不足,這是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會對報道質量和效果產生直接影響。醫療衛生領域的新聞從業者需要具有較強的專業背景,對新聞中與醫學相關的術語等有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解讀,才能準確地進行報道。但是,目前很多的新聞從業者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不足,通常負責醫療衛生領域新聞的工作者不具有醫療專業知識,也沒有經過專業的醫療知識培訓,導致新聞報道容易出現偏差,人民群眾被誤導。因為新聞從業者報道的醫療衛生領域信息的專業性不足而造成不良影響的例子有很多。例如,羊水栓塞導致孕婦死亡的相關報道中,有的新聞從業者因為沒有提前了解相關的醫療知識,也沒有了解事情的全部過程而發布虛假新聞信息,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迅速傳播,人們在看到新聞時認為醫院存在過錯,沒有承擔治病救人的責任,怒火被點燃,對醫院和醫護人員進行譴責,嚴重影響醫院的聲譽和正常運行,并且導致醫患關系更加緊張。實際上,羊水栓塞的發生率并不高,但是一旦患病死亡率就會很高,是非常兇險的疾病,尤其是在本次的新聞報道中,羊水栓塞是突發事件,醫護人員也很難在以前的產檢中預知這一情況。可見,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需要新聞從業者具備一定的專業性,至少要在采訪之前了解相關知識,避免出現夸大事實、虛假報道等情況。
為了保證在融媒體時代做好醫療衛生領域的新聞報道工作,需要新聞從業者對新聞信息的來源進行嚴格核實與認定,避免對人民群眾造成誤導。在融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可以用海量來形容,不同的媒體形式不斷出現,新聞從業者需要具備篩選信息的能力,對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嚴格把控,對自身的職業行為加以嚴格規范,在新聞報道中不能出現道聽途說、捕風捉影、夸大事實等內容,也不能急于求成。醫療衛生領域新聞事件從發生到最終結果需要一個過程,新聞從業者不能為了新聞的時效性而忽視其真實性,且報道的內容也不應存在片段化的報道和解讀,避免誤導受眾。同時,醫療衛生領域的新聞對專業的要求比較高,在報道時需要請教該領域的專家,對新聞事件進行更加透徹、全面的理解和分析,不能隨意解讀新聞中的相關信息,一定要保證報道內容的真實性。對于個別為了利益、為了博人眼球報道虛假信息的情況要予以嚴厲懲罰。由此可見,對新聞來源進行嚴格核實與認定,是融媒體時代做好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的重要措施。
融媒體時代新聞的傳播速度更快、影響更大,如果負責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的從業者缺少對醫療知識的了解,在報道中出現錯誤,那么對社會輿論將會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新聞從業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明確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承擔的責任,對自己的工作始終保持敬畏心,并且在工作中積極了解醫療領域的相關知識,以便保證新聞報道的專業性和傳播效果。因此,融媒體領域需要培養適合醫療衛生領域的新聞人才,以專家智囊團作為基礎,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專業性和權威性,提升新聞傳播效果。在高質量的新聞報道中,營造和諧的醫患關系、和諧的醫療氛圍,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需要對新聞從業者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并且引入具備醫療背景的從業者報道該領域的相關事件,進而提升報道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此外,媒體可以借助自己的力量組建智囊團,邀請具備較高醫療水平的專家參與到新聞報道工作中,雙方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這樣從業者可以在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中及時請教專家,聽取意見,進一步提高新聞報道的權威性。
在融媒體時代,開展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需要遵循相關規律,從不同的角度對新聞報道的方式進行創新,進而提升新聞報道的權威性,避免出現謊報、瞞報等情況,確保報道的真實性。例如,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中經常出現的數據就是病例數和死亡數,需要保證數據的真實性,避免數據前后不一致[3]。同時,新聞從業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在新聞工作中秉持正確的價值觀,嚴格審核醫療衛生領域的各項數據,確保新聞信息的準確性。合理分析和規劃報道的內容,增強策劃意識,把握好社會輿論,從而保證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對于醫療衛生領域中存在的敏感問題也不需要回避,而是要努力探究真相,并且敢于報道真相,這樣才能切實發揮出新聞報道的價值,解決醫療衛生領域存在的問題。此外,融媒體時代的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也需要注意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與醫院等專業的醫療機構之間展開合作,雙方共同完成采訪等工作,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專業性,保證新聞質量。增強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的權威性,需要從業者關注人民群眾的需求,使用群眾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報道,將醫療衛生領域的內容準確傳遞給群眾,提升新聞的傳播效果。
新時期媒體的發展需要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進行融合,推動我國進入融媒體的發展階段,創新且豐富信息傳播的主流形式。在信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的背景下,人們迫切地需要可信度、權威性高的傳播渠道,因此,建立合適的、專業的信息傳播平臺對于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具有重要價值。傳播平臺需要保證嚴肅性、權威性、準確性,成為融媒體時代傳播醫療衛生領域信息的主要渠道。例如,國家衛健委網站在網絡上出現關于醫療衛生領域的信息時都會及時關注,一旦新聞信息在社會的影響范圍擴大,且信息缺少真實性,就會及時發布正確的信息,引導社會輿論,也避免群眾對醫療衛生知識的不了解而恐慌,緩解群眾焦慮等不良情緒,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由此可見,建立官方傳播渠道具有重要價值[4]。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都有自己的優勢,在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中都具有傳播專業知識的作用。對此,福建衛生報建立了專門的醫療衛生專欄、建立公眾號等,通過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傳播相關信息,在做好日常醫療衛生知識宣傳工作的同時,在發生醫療事件時可以第一時間通報真實的情況,避免對醫療衛生領域造成負面影響。在融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傳播者,人民群眾不再被動地接收信息,可以主動搜索和傳播信息。因此,傳統媒體需要與新媒體融合,借助融媒體的優勢做好醫療衛生領域的新聞報道。
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從業者在報道醫療衛生領域的新聞時,不能單一地參考新聞事件一方訴說的內容和需求,還需要參考另一方的情況,從而全面、客觀且平衡地進行報道,在新聞報道中保持中立態度,不能將自己帶入新聞事件的任何一方,避免影響報道的客觀性。新聞從業者在報道中需要給當事方平等的說話機會,不能有先入為主的思想,避免報道存在主觀色彩,更不能在報道前就產生揭露醫療黑幕的思想,不能利用群眾對醫患關系的認識、理解而誤導群眾,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同時,這種不平衡、不客觀的報道也會違背新聞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因此,在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中,從業者需要提高警惕,始終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不能偏袒某一方,進一步保證報道的真實性與客觀性[5]。
在新聞報道中,新聞從業者需要注意語言的合理性,不能使用情緒化語言和標簽式語言。情緒化的新聞報道體現的是新聞從業者職業素養不合格,與真實、客觀的新聞報道原則相悖,將個人觀點盲目地融入新聞報道中并加以傳播,導致新聞事件難以被客觀的還原和報道。在融媒體時代,作為從事新聞工作的人員不能盲目追求關注度和流量等,不能使用沒有經過證實的新聞內容和標題,在報道時要避免刻意煽情,禁止新聞中出現揣測和憑空捏造的內容,從而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這樣能夠加深人們對醫療知識、醫療事件真實情況的了解,既能夠改善醫患關系,又有利于人們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識。
在社會發展中,健康是人們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領域的新聞的關注度更高,一旦發生相關事件,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引起廣泛關注。因此,融媒體需要引導好社會輿論,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并在這個基礎上提升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素養,增強媒體在社會輿論中的影響力。在新聞報道中,需要參考真實情況,在保證報道信息及時性的同時確保其真實性,對新聞實施跟蹤報道,使人民群眾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醫療衛生事件的最新進展,避免人民群眾出現焦慮、恐慌等情緒,發揮新聞報道的積極作用。可見,對社會輿論進行合理引導,對于提升融媒體時代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在融媒體時代,醫療衛生領域新聞報道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需要新聞從業者對這些不足進行全面、深入分析,而后采取合適的、科學的新聞報道措施。例如,嚴格核實與認定新聞來源、提升從業者的綜合素質、重視新聞報道的權威性、打造符合醫療衛生領域需求的傳播渠道等,以期提升新聞報道效果,擴大新聞的社會影響力,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