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愛丁堡大學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3D 眼部掃描可反映腎臟的健康狀況。在本研究中,科學家使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技術拍攝的視網膜3D 圖像來監測視網膜的變化。結果發現,這些圖像可作為一種快速、無創的腎臟健康監測方法。
研究觀察了204 名不同腎病患者以及86 名健康志愿者的OCT 圖像。結果顯示,與健康志愿者相比,慢性腎病患者的視網膜更薄。視網膜變薄的現象是隨著腎功能下降而造成的。通常,接受腎移植的患者在手術后視網膜迅速增厚,是因為當腎功能恢復后,視網膜變薄這一現象會逆轉。研究人員表示,定期的眼部檢查在未來或許可用于監測和發現早期腎病,防止疾病進一步惡化,還可以引導患者改變生活方式,降低并發癥的風險。
(來源:科技日報)
大部分人在平常生活中,都有過瞬間“恍然大悟”的體驗。在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語境中,頓悟是創造性思維的關鍵階段。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把創造性思維劃分為準備期、醞釀期、明朗期和驗證期四個階段。其中,頓悟發生在明朗期。
創造性思維的不同階段對應著大腦不同部位的活躍。內側額葉及顳葉構成準備期的神經網絡,內側額葉與認知控制有關,顳葉與語言和記憶有關。醞釀期涉及左右腦的共同參與,其中右腦與直覺,即非理性思維密切相關,海馬、腹內側前額葉等腦區在醞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產生頓悟的明朗期,顯著激活了右側顳上回、左側后扣帶回、左內側額葉、雙側海馬旁回,其中右側顳上回是在遠距離聯想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腦區。驗證期激活了左外側前額葉、楔前葉等腦區,提示個體提取關鍵信息對答案的細節進行驗證。
(來源:科普時報)
2023年12月10日9 時58 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隨后將遙感三十九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00 次飛行。
遙感三十九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八院抓總研制,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由八院抓總研制。據了解,從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火箭首飛開始,長征系列火箭實現百次發射,用了37年的時間;從第100 次發射到第200 次發射,用時7年多;實現第三個百次發射,用了4年多時間;實現第四個百次發射,用時2年零9 個月;從2021年12月10日長征火箭第400 次發射,到如今第500 次發射,僅用時2年。
(來源:科技日報)
11月15日,“飛行汽車”在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亮相,其底盤像一輛超級跑車,飛行系統由機臂和旋翼構成,只需按動按鍵,就會完全折疊收納至車內隱藏起來。其座艙有兩種模式,當切換成飛行模式時,方向盤會自動收起,駕駛者便可使用旁邊的飛機操縱桿。
“飛行汽車”如何實現“兩棲”的本領?其車體裝有幾臺風扇驅動器,風扇的排氣管可以變換角度。當起飛時,風扇的排氣管垂直向下排風,可產生向上的推力。
“飛行汽車”未來在緩解交通壓力上或大有可為,也會在高層建筑的消防營救、森林滅火、邊境巡邏、野外勘探、偏僻地區救援、急件投遞等特殊領域大施拳腳,完成其他方式不能實現的任務。
(來源:科普時報)
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營養科技創新大會上,相關專家介紹,睡眠影響食物選擇和飲食質量。而曾經確有研究表明,人們在熬夜之后,更加傾向于吃高熱量、高脂、高糖的食物。
怎么吃才能睡得好?另一項研究顯示,B 族維生素的攝入,例如B1、B2、煙酸、B6、葉酸和維生素B12與睡眠質量之間表現出了非常強的正相關。其次,攝入碳水化合物質量越高,睡眠質量更好,其中,全谷物和膳食纖維與睡眠的關聯更強。此外,從蛋白質中攝取能量的比例越高,睡眠質量可能更好。高蛋白質的飲食,在腸道里面可以促進神經態CCHa1 的表達,此表達進入大腦后,對于大腦多巴胺的釋放以及抑制震動誘發的睡眠覺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為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提供重要支撐。10 多年來,我國實施了大量的海洋生態保護、沿海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生態修復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以浙江省寧波市的梅山灣為例,梅山灣位于北緯37度黃金海岸帶,岸線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與周邊水系形成獨特而復雜的海洋生態環境。近年來,通過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強化生物治理,浙江寧波梅山灣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當地不僅建立了互花米草治理示范區,還積極保護灣內水位和鹽度,為灣內生物營造穩定的生存環境。此外,當地還強化數字化管理,建設赤潮大數據預警平臺。如今,灣內已聚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北京大學、寧波大學、寧波海洋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生態保護研究課題立項30 余項,形成了“科技借力、科學治理”的生態保護新形態。不久前,浙江梅山灣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成功入選“2023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名單。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