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杰
江蘇省海門中學

A.13 B.12 C.9 D.6
該題題目簡潔明了,通過橢圓標準方程的給出,進而確定橢圓兩焦半徑積的最大值.題目難度不大,破解思維方式多樣.破解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應用基本不等式;而采用兩點間距離公式或焦半徑公式也是不錯的方法,結合函數思維來確定最值;針對選擇題的特點,可直接利用極端思維來確定兩焦半徑積的兩個極端取值,進而得以合理判斷.不同的破解方法,展示不同的思維方式.
方法1:基本不等式法.
解析:由于F1,F2是橢圓C的兩個焦點,則a=3,而點M在C上,利用橢圓的定義可得|MF1|+|MF2|=2a=6.

故選擇答案:C.
點評:根據橢圓的標準方程確定相應參數的值,利用橢圓的定義得到兩線段的長度之和,結合基本不等式即可確定兩線段長度積的最大值.結合橢圓的定義,借助基本不等式來確定關系式的最值,是破解此類問題中最常見的一種基本方法,思維直接,簡單快捷.
方法2:距離公式法.


又|MF1|·|MF2|
當且僅當x=0時等號成立.
故選擇答案:C.
點評:根據橢圓的標準方程確定相應參數的值,設出動點M的坐標,利用兩點間的距離公式確定兩線段長度積的關系式,通過消參、等價變換,得到相應的二次函數,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來確定對應的最大值即可.通過距離公式來轉化線段的長度問題進而轉化為函數問題,利用函數的圖象與性質來確定最值,是破解此類平面解析幾何相關問題的常用方法.
方法3:焦半徑公式法.


故選:C.
點評:根據橢圓的標準方程確定相應參數的值,并求得橢圓的離心率,設出動點M的坐標,結合橢圓的焦半徑公式分別確定|MF1|與|MF2|的表達式,進而確定兩線段長度的積關系式,得到相應的二次函數,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來確定對應的最大值即可.焦半徑公式是圓錐曲線中的拓展與提升,是破解與焦半徑有關問題的基本方法.
方法4:極端思維法.


當動點M與短軸的頂點重合時,|MF1|,|MF2|的值均為a=3,此時|MF1|·|MF2|=9.
所以|MF1|·|MF2|的最大值為9.故選C.
點評:根據橢圓的標準方程確定相應參數的值,結合橢圓圖形的對稱性,借助極端思維,利用動點M與橢圓長軸的頂點、短軸的頂點重合時,對應的線段長度以及兩線段長度的積,通過比較來判斷相應的最大值問題.極端思維在解決平面解析幾何中的相關問題時,以極端的特殊思維來解決,極具可行性.
根據以上高考真題及其對應的破解過程,特別是方法2~4,除了確定相應的最大值外,還可以確定相應的最小值問題.參照以上破解方法,總結規(guī)律,可以得到以下幾個相應的一般性結論.



結論的證明,可以直接參照以上高考真題的破解方法2~4中的過程,具體加以實際分析即可,這里不多加贅述.
保留題目條件,改變所要求解的關系式,變原來“兩焦半徑的積”為“兩焦半徑的平方和”,可以得到以下兩個對應的變式.

A.28 B.24 C.18 D.12
解析:由于F1,F2是橢圓C的兩個焦點,則a=3.而點M在C上,利用橢圓的定義可得|MF1|+|MF2|=2a=6.

A.28 B.24 C.18 D.12



當然,融合變式1與變式2的結論,又可以進一步得到確定橢圓的兩焦半徑的平方和的取值范圍問題,這里就不另展示.
(1)研究高考典型真題不能只以難題為標準
歷年高考過后,都會有很多的教師去研究一些高考典型真題,基本上選擇一些選擇題、填空題或解答題的壓軸題之類的難題來研究,這樣固然可以挖掘問題本質,突破問題的難點.但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基本題與基本方法才是根本,因而一些簡單題也是研究的一大方向,不能掉以輕心.
(2)研究一題必有所得
深入研究一些基本的高考典型真題,從問題的類型、出題的落腳點、問題的知識點、切入的突破點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體會,進而不斷發(fā)展解題思維,展示解題方法,總結解題規(guī)律,探究變式拓展,引領并指導學生跳出題海,提升數學品質,提高數學能力,培養(yǎng)數學核心素養(yǎn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