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張凱慧,祁樂瑛
2020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頒布的《社區矯正實施辦法》,指出心理矯正具有重要作用。中國38%的在押人員至少存在一種心理健康問題[1]。心理矯正是指運用心理學相關知識和手段,調整矯正對象錯誤的認知、情感和行為表現,使他們重新適應社會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矯正對象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表明,由心理問題誘發犯罪行為的社區矯正人員大約為10%-30%[2]。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犯罪行為的再次發生,解決它們成為心理矯正工作的重點。因而,探究社區矯正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影響因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必要的。
在服刑人員心理健康的研究中,社會支持作為可操控的影響因素逐漸成為研究焦點。社會支持包括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狀況有重要的影響,當個體處于應激狀態時,積極的社會支持起保護作用,有助于個體身心健康的發展[4]。社區矯正人員形成違法犯罪心理與其人格存在聯系。根據艾森克人格理論,人格特征可以分為內外傾性、神經質、精神質和掩飾水平四種成分,顯示著個體人格結構的生物學特征。對強奸類服刑人員調查發現,人格中各因子與心理健康有顯著的相關性,人格異常程度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差[5]。對新消防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發現,神經質能正向預測心理健康,說明人格特征是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6]。
作為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人格特征和社會支持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領悟社會支持與內外傾呈正相關[7],與神經質、精神質維度呈負相關[8]。客觀支持與精神質、神經質顯著負相關,與內外傾顯著正相關[9];主觀支持與精神質、神經質顯著負相關;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與精神質、內外傾顯著正相關[10]。一般情況下,越外向以及神經質、精神質得分越低的人,更容易獲得或領悟到更多的社會支持。社會支持能夠幫助個體形成積極的人格特性[11]。因此,人格可能在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之間起中介作用。
本研究通過調查社區矯正人員的社會支持、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狀況,探究人格特征在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中介作用,為改善社區矯正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科學依據。
對青海省的社區矯正人員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被試,共收集社區矯正人員數據2115份。
由專業的施測人員以及當地社區矯正管理人員根據指導語進行施測。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具體介紹如下。
1.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用于測量個體社會關系的3個維度,分別為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總得分和分量表得分越高,社會支持程度越好。
2.艾森克人格測驗
艾森克人格測驗共85道題目,包括4個維度,分別是內外傾、神經質、精神質和掩飾水平。
3.癥狀自評量表
癥狀自評量表共90道題目,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等10個因子。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
研究采用SPSS和AMOS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與心理健康總分及各維度之間顯著負相關;內外傾與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恐怖、偏執、精神病性以及其他因子之間顯著負相關;在人格的各因子中,內外傾與支持總分以及各維度顯著正相關,神經質與支持總分、支持利用度顯著負相關。結果見表1、表2。

表1 社區矯正人員社會支持與人格特質的相關分析結果

表2 社區矯正人員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結果
以心理健康總分作為因變量,分別以社會支持總分及各維度、人格特征各維度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內外傾和支持利用度能負向預測心理健康狀況。當內外傾得分越高,支持利用度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好。

表3 社會支持、人格特征對心理健康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根據以往的研究和上述分析結果,本研究準備將內外傾作為支持利用度影響心理健康的中介變量,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進行中介效應檢驗,探究支持利用度、內外傾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作用。結果如圖1。

圖1 支持利用度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內外傾的中介作用的結果
對中介作用模型進行估計和檢驗。結果表明:χ2/df=5.431,RMSEA=0.046,AGFI=0.968,NFI=0.991,GFI=0.983,IFI=0.993,CFI=0.993。說明模型與數據擬合程度較好。
結果顯示,支持利用度對內外傾影響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09(P<0.001),內外傾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04(P<0.01)。支持利用度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09(P<0.001)。其中,路徑“支持利用度—心理健康”的標準化效應值為-0.09,占總效應的95.7%;路徑“支持利用度—內外傾—心理健康”的標準化效應值為-0.004,占總效應的4.3%。即內外傾在支持利用度與心理健康中起中介作用。
內外傾在支持利用度對心理健康影響的過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支持利用度通過內外傾影響社區矯正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
支持利用度能顯著預測心理健康水平。當社會支持的利用度越高,越有利于社區矯正人員保持積極的情緒,從而起到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內外傾在支持利用度與心理健康之間起中介作用。外向的人通常性格開朗,能獲得更多親人和朋友的幫助,有利于健康心理的保持;但內向的人經常拒絕社會幫助,導致社會支持的利用率降低,不利于心理健康,甚至會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結果只證明了支持利用度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但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也很重要。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的增多,有利于支持利用度的增加,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社區矯正人員在矯正中有更多的自由空間,但是也會受到來自社會的偏見,在心理以及生活上承受壓力,最終導致問題的出現,因而需要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
心理矯正對預防社區矯正人員再次犯罪有很大的幫助。心理健康的人能夠使自己做出正確并且合適的決定,從而減少做出違法犯罪的行為。因此,給予一定的幫助,提高社區矯正人員的心理健康程度十分必要。社會支持作為影響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給予社區矯正人員一定的社會支持,能夠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
首先,社區服刑人員由于被判定為“罪犯”,會受到來自親人和朋友的偏見,造成服刑人員心理上極大的落差,因而需要主觀支持。其次,社區服刑人員更需要的是客觀支持。大部分的社區服刑人員能夠和社會獲得一定的接觸,能夠極大程度地滿足他們心理上的需求。但是,身份的改變給社區服刑人員帶來經濟問題,因為犯罪造成工作的丟失,也因為這個問題不能再次找到工作,使自己甚至家人都沒有生活保障。因此,需要提供物質上的幫助,幫他們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保障生活。最重要的是提高社區服刑人員對支持的利用度。因此,在給予社區服刑人員社會支持之前,需要提前調查,提供所需要的支持,最終達到心理矯正的效果。
除了上文提到的社會支持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之外,人格也是影響心理健康的另一因素。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詢體系,加強社區矯正人員的人格健全。
首先,應建立心理咨詢室,并配備一些具有資質的心理咨詢師,比如,高校心理學教師、當地心理咨詢師等,組成完整的心理咨詢體系。其次,利用已有的資源,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人格測驗,建立每個人的人格檔案。幫助他們充分地了解自己,盡量控制自己產生消極行為,從而導致不好的影響。同時,可以根據測試結果,對于特殊的社區矯正人員,定期進行心理咨詢,提高他們面對挫折以及自我疏導的能力。最終促使社區服刑人員保持積極的心態,避免出現嚴重的人格障礙,從而提升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