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 郝欣
2020年10月,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后,以“1+N”政策體系確定了“雙碳”目標的時間表、路線圖和施工圖,目前正在全方位大力推進。這是中國的重大戰略部署以及承擔大國責任的一項重要舉措。黨的二十大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這是中央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最新戰略部署,自信、堅定地顯示出中國在“雙碳目標”方面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方面的戰略定力。我國提出“雙碳目標”,是在用實際行動為保護人類共同家園、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碳交易是一種市場化機制,目標在于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本質上,碳交易是一種金融活動,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于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碳交易是目前有效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的市場化方式之一,更是當前我國環境市場領域一種激勵型的規制政策。
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長久以來被視為是最具潛力的減排市場。2011年10月,我國發展改革委下發了《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標志著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正式開展。隨后十年,中國政府陸續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等地區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21年7月,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運行,一舉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近年來,我國碳交易市場在交易規則制定、評估測量、政府決策、部門管理制度與碳交易市場信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同時,國內碳交易市場實施方式與實施效果的相關研究也不斷隨之增加,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帶來的環境與經濟效應受到多方關注。國內專業領域的學者更是在碳交易方法學上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我國的碳匯計量在技術上不斷成熟。但縱觀全球碳交易市場,我國仍存在許多不足。如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碳交易法律服務的發展存在滯后、成交量少、政策性等差距。究其原因,在于我國碳交易體制和與之配套的法律鏈還不成熟、碳交易規則變化及企業碳交易法律需求遠未得到滿足等等。
現從交易方、平臺方與國家層面分析構建碳交易法律服務平臺的可行性:
(1)交易方:伴隨碳交易市場的逐漸成熟,關于碳產品交易過程中涉及的諸多法律規則成了參與企業、個人主體必須面臨的問題,如何參與碳產品交易、如何正確利用碳交易服務中法律規則,將是保障我國碳交易服務的重要因素。
(2)平臺方:平臺為交易方提供“線上+線下”專業化法律服務模式,以國內企業、個人用戶碳交易法律平臺建設為核心,以相關碳交易、碳資產管理法律服務業務為發展目標,持續開展與國內各大碳交易所、碳產品交易企業等在內的深度業務合作。平臺采用定制化服務,原因在于不同企業或個人用戶的碳資產交易、管理法律服務需求不同,且同一企業或個人用戶在不同時刻的碳資產交易、管理法律服務需求也會有所差異。在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后,平臺會根據這兩方面對產品進行相應的調整,根據市場對碳交易的不同法律需求,制定出適應不同客戶的最佳方案,從而滿足多變的市場需求,保證定制化法律服務具有針對性、特色性。
(3)國家層面:構建專業的碳交易法律服務平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安全,保障交易的有序進行,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碳中和之路的發展。
平臺采取“線下+線上”模式,構建碳資產法律咨詢中心(提供企業低碳發展法律咨詢服務、碳交易信息化和大數據法律咨詢服務等),打造碳交易法律核心業務辦公室群,連接國內專業碳資產交易平臺,針對社會企業用戶、個人用戶進行碳資產交易、管理普及專業化法律服務。線上內容包括輔助碳交易培訓服務,及建設碳律創投網上微商城,通過PC端、移動端進行碳價格實時展示,碳產品實時買賣,碳交易業務實時法律保障。
1.企業低碳發展法律咨詢服務可分為如下內容:
(1)減排碳資產管理法律服務
①林業碳匯法律服務業務
林業碳匯(Forest Carbon Sinks)是指森林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在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獨特作用。通過森林保護、濕地管理、荒漠化治理、造林(喬木林和竹林)、森林經營管理(喬木林和竹林)、采伐林產品管理等林業經營管理活動,將穩定和增加植被和土壤中的碳匯量,碳匯量經監測、計量、核證后可參與炭交易。碳律創投法律服務平臺將針對不同地區的多種類型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林間碳匯法律業務開發。
②CCER法律服務業務
CCER(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中國核證減排量的簡稱。根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參與自愿減排的減排量需經國家主管部門在國家自愿減排交易登記簿進行登記備案,經備案的減排量稱為“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自愿減排量經備案后,在國家登記簿登記并在經備案的交易機構內交易。
碳律創投法律服務平臺提供的具體服務內容包括:從開發減排項目到減排量交易過程中的法律支持;對溫室氣體減排項目進行法律合格性分析和判斷;組織編制相關的履行國內、國際程序所需的文件,與各環境交易所、碳減排量購買方進行推介談判;制作項目所需法律概要文件、項目設計文件、監測手冊及監測報告;配合項目前期和項目后期的第三方審計,報送主管機構審批、登記注冊;后期監測等所有的項目相關的法律流程;項目實施后的法律指導,以確保減排活動的充分、持續。
(2)碳資產管理咨詢法律服務
①碳資產托管法律業務
法律服務平臺將申請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備案認可的碳配額托管法律資質,同時與各大環境權交易所都保持著緊密合作。控排企業可將與碳排放相關的法律工作委托給碳律創投法律服務有限公司管理和運作,并分享收益(包括獲得固定收益或者進行浮動的收益分成)。通過將碳資產托管給專業機構,能夠在降低履約成本和風險、獲得碳資產投資收益,專注于自身的主營業務,提高經營效率。
管理體系方面,明確碳交易相關法律管理制度,分工明確碳交易相關工作的法律體系;排放數據方面,保存歷史數據,持續對碳排放數據收集、整理和法律分析;交易履約方面,包括指標管理和履約監控,交易履約決策機制和流程,交易和履約的執行體系;整體管理方面,包括數據深度分析,實現管理節碳,碳排放信息化、互聯網加平臺管理。
②碳減排工程融資
平臺在履約期前為控排企業提供一定的資金和用于保證履約期的履約CCER,同時控排企業向碳律創投法律服務有限公司提供與CCER等量的配額作為交換。
(3)碳配額業務法律服務
“碳配額”是指經政府主管部門核定,企業所獲得的一定時期內向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當量計)的總量。2011年10月29日,國家發改委批準7個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隨后各試點以政府文件或地方性法規的試形式明確了納入控排企業的范圍以及碳配額的分配和履約方式。
碳配額資產管理服務的主旨是以最優成本完成履約,對于負碳資產企業,其目的是實現購入碳資產的成本最小化;對于正碳資產企業,其目的是實現售出碳資產價值的最大化。在協助控排企業順利完成碳排放報告、碳排放核查工作的前提下,碳律創投專家團隊通過引入先進的碳資產法律管理模式、科學選用碳金融工具,合理配比企業各類碳資產,為企業實現低成本履約與配額碳資產增值。
2.碳交易信息化和大數據法律咨詢服務可分為如下內容:
(1)碳交易金融法律服務
深度挖掘現有積累的行業數據價值,另一面為客戶在綠色節能低碳領域提供法律落地服務,以開放、合作、共創的方式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低碳環保金融與知識平臺。服務內容包括碳金融頂層法律設計、碳投融資法律研究與服務、碳金融法律研究及能力建設及碳金融法律服務開發。
(2)碳交易線上+線下培訓服務
碳交易法律平臺致力于樹立國際領先的低碳法律教育品牌,積極響應我國“雙碳”領域長足目標,旨在通過不斷創新實踐推動我國低碳能力建設事業的發展。
①線下培訓
課程內容包括低碳法律職業培訓、低碳法律定制培訓、低碳法律校園教育、低碳企業科普、政府決策支撐和國際低碳法律交流平臺等。
②線上教育
可適用于電腦PC、手機App、微信以及平板電腦等多類型應用平臺,主要功能模塊包括:低碳及碳交易法律培訓課程體系、低碳法律知識庫資料中心、行業社群交流及問答平臺、行業權威專家直播平臺、學員積分商城、線上評估及考試系統等。
3.碳律創投微商城
碳交易法律服務平臺將開發線上微商城系統,實行會員注冊制度,通過PC端、移動端進行碳產品實時買賣展示,向用戶展示實時全國及各省市碳行情,碳交易法律業務實時開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碳交易的效率與公平。
現針對市面上現存可提供與本碳交易法律平臺同質化服務的企業進行分析,可知本碳交易法律服務平臺具有獨特化競爭優勢(表1)。

表1 市場競爭分析
我國自2011年10月以來至今陸續出臺了碳交易相關的各類文件,但目前我國只有《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規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對全國碳市場的參與主體、登記、交易、結算等管理方式進行統一規范。
上述文件規定了相應的碳排放權分配、交易、監管及法律責任,整體性、框架性較強,但具體性、針對性較弱,并沒有具體針對碳交易監管的具體操作細則及相關法律責任進行立法規制。可以說,我國碳交易市場立法自身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由于相關監管法律尚未明確,碳交易市場監管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問題。而健全有效的法律法規的缺乏,也導致碳交易自身具有不穩定性。只有監管機制健全,碳交易市場才能夠健康穩定地運作;只有責任分配制度明確,才能保證碳交易的公平與效率。這是碳交易法律服務平臺得以順利運行的現實基礎,因此國家應盡快落實碳交易相關法律及各方責任,使對于交易市場的監管就得到有效實施。
目前平臺的版塊主要分為法律咨詢服務、碳交易培訓及展示碳交易行情的微商城,就體系而言尚未達到完善狀態。由于國家當前碳交易立法存在一定滯后性,在相關立法正式出臺后本平臺會不斷完善現有法律服務體系,順應國家法律政策,協同碳交易市場監管法律體系的發展,進一步確保初始碳排放權分配及交易全過程透明、安全,明確各方責任,充分保障交易安全。同時,平臺上分屬于教育板塊的碳交易培訓課程仍處于不斷精進的階段,平臺考慮增設大量權威的免費視頻,協同公眾號推廣增加企業和個人對碳中和、碳達峰、碳交易的了解程度,響應國家的“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戰略目標。
從2020年10月“雙碳”目標正式提出,到2021年7月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運行,再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最新戰略部署,我國正朝向“雙碳”目標積極穩妥推進。交易有風險,法律需保障,全國交易市場的法律制度建設亦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碳交易在國內屬于新興業務,不可避免地涉及了諸多法律規制問題,這成了參與企業、個人主體必須面臨的問題。構建專業的碳交易法律服務平臺,明確平臺自身角色定位以參與碳產品交易,正確利用碳交易服務中法律規則能有效保障我國碳交易市場的交易安全與交易效率。碳交易法律服務平臺的構建,立足于尊重市場自身的經濟規律,不斷改革創新相應政策,維護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公平與效率,促進我國碳交易市場規范發展與雙碳目標的實現。能夠有效保障我國碳交易市場的交易安全與交易效率,有利于我國“新型能源體系的建設及“雙碳”目標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