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佳贇

近日,各省級行政區2022年經濟數據相繼火熱出爐。據統計,2022年山東GDP達87435億元,同比增長3.9%,增速在全國經濟總量前五省份(粵蘇魯浙豫)中排名第一。山東主要城市青島GDP破1.5萬億元,濟南過1.2萬億元,煙臺有望2023年晉級全國第25個萬億之城。
在多重壓力下,山東經濟逆勢實現量質齊升,背后是新舊動能轉換取得明顯成效,彰顯了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和光明前景。
2018年初,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獲批建設,成為我國唯一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綜合試驗區。
為什么是山東?
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戰略支點之一,山東是全國唯一擁有全部工業大類的省份。一直以來,山東傳統產業占工業比重、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比重約為70%,經濟結構與全國相似度高。面對產業結構不優,發展活力不足,經濟效益不高的困境,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成為尋求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必答考題。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包括濟南、青島、煙臺全域以及省內其他14市特定區域,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這是國家給山東的戰略使命,覆蓋地域之廣、涉及領域之寬、探索要求之高、政策含金量之多,在山東改革發展歷程中史無前例。
五年實踐,突破幾何?
淘汰落后產能,做減法勢如破竹;發力“十強”產業、“四新”經濟,做加法春風化雨。
經歷了濟鋼關停主業、濰柴剝離輔業等一系列改革陣痛,各方欣喜地看到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下線,全球首個深遠海風光同場漂浮式光伏實證項目在煙臺海域發電,更多專精特新、單項冠軍、先進制造業的“第一”陸續出現。
2023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曬出了官方成績單:5年來,“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數字經濟規模增長40%以上,全省經濟結構、質量呈現出趨勢性、關鍵性變化。
不僅如此,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濟南、青島、煙臺“三核”城市引領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省會、膠東、魯南“三圈”城市群加速協同發展,城市能級不斷提升。
新年開新局。1月3日,《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發布。從“試驗區”到“先行區”,山東雄心勃勃:打造11條標志性產業鏈、200家以上“鏈主”企業,每年實施100項左右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到2027年,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山東先行,是為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探路,是對產業鏈中上游地區加快轉型發展的示范帶動,對我國南北經濟實行平衡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山東之變,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