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珍 肖懷秋 肖 英 徐 佳 劉麗紅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制藥與生物工程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2019 年3 月,教育部、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中明確提出,要“打造數量充足、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高水平雙師隊伍”并將“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作為重大改革發展任務之一[1]。“雙師”素質教師隊伍是引領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其專業化水平是達成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目標的關鍵[2]。2022 年10 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規定了《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的基本標準(試行)》,為“雙師”素質教師認定與專業化成長提供了政策標準和發展路徑指引。當前,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已成為影響高職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技術創新及社會服務能力的關鍵因素[3]。“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是建設高水平高職院校的基礎和關鍵。在“雙高計劃”背景下,開展“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對建成高水平高職院校和高水平專業群具有重要意義。
“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改革發展任務明確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嚴格落實“立德樹人”為檢驗標準的教育教學標準,推進“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雙高”職業院校是培育適應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主陣地,“德技并修”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育的靈魂。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落實“德技并修,德育為先”的理念,培養有德有才,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和能力,直接關乎“雙高計劃”建設的進度和效度,與“雙高計劃”建設具有統一性和同步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雙高”職業院校“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必須回歸“育人為本”,立足人才培養需求,引導學生“立德為先,德技并修”的價值理念[4]。
“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培養適應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等重大改革發展任務,要求“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要聚焦“雙高”人才培養目標,服務高素質技術技能培養,“雙師”素質教師是支撐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中堅力量。建設高水平“雙師”素質教師隊伍,是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也是“雙高”職業院校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服務技術創新和社會服務等的基礎支撐,更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本遵循與邏輯基點。
“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打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等重大改革發展任務,是“雙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和服務地方經濟的重要服務支點。“雙高”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橫跨“教育界”與“產業界”,其教育教學應兼具教育屬性和產業屬性,即“跨界”屬性,因此,“雙師”素質教師的專業化也應圍繞“跨界”教育教學屬性進行培育,助力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雙師”素質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要“融入產業、服務產業、引領產業”。“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要強化校企合作,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以產業需求為導向開展“雙師”素質的培育,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使“雙師”素質教師的培育融入教育鏈和產業鏈[4]。
“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要以實現教師全面發展需要為導向,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目標動態發展[5]。要構建科學完善的教師研修制度,全面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與科研創新服務能力,滿足教師全面發展需要;同時,要優化教師評價機制體制,著重考察教師專業化發展中取得的業績貢獻和能力提升成效,健全以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為關鍵評價指標的動態優化機制[6];“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能力需迭代更新,強調其專業化發展過程動態性和發展性,特別在產業不斷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以及適應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等,在“雙高”人才培養目標驅動下,實施“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有利于教師個人職業發展和構建“高水平雙師隊伍”。
“雙高計劃”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宗旨,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擺在人才培養首位。“雙高計劃”還要求要將師德師風與技術技能培養融合統一,建立健全的“德技并修”育人機制。“雙師”素質教師的專業化必須以師德師風為精神內核,重視師德師風建設與評價,堅持師德優先的首要準則。師德師風是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的首要核心評價指標,是實現“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關鍵,只有具備高尚道德情操和師德素養的“雙師”素質教師,才能在學生的職業成長成才過程中做好“引路人”,引導學生養成嚴謹專注、敬業專業、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德技并修,德才兼備”的優秀品德。
“打造高水平專業群”是職教改革的發展任務。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等產業先進元素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建設開放共享的專業群課程教學資源,探索教師分工協作的模塊化教學模式,深化教學與教法改革,促進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改進教學。由此可看出,“雙高計劃”對“雙師”素質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7]。隨著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和職業教育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職業教育教學理論也有新的知識更新,“雙師”素質教師應緊跟職業教育新理論和職業教育新政策,不斷提升職教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技能,將新的職業教育教學理論與技能(如新的信息化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評價方法等)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全面落實“三教”改革,助力“雙師”素質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雙高計劃”對“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能力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要對接行(企)業發展需要,特別是技術發展的需要,以技術技能的積累為紐帶,在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中發揮積極作用,服務區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在培養適應高端產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雙高計劃”建設和教師專業化成長,服務中國產業走向全球產業中高端。“雙高”職業院校“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要緊密聯系和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要“融入產業、服務產業、引領產業”。因此,要構建多主體、多元多維的“雙師”素質專業技能專業化發展培育體系,促進“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與產業需求有機銜接[8]。
1.豐富“雙師”素質教師渠道來源。“雙高計劃”提出要以專兼結合形式構建高水平“雙師”隊伍,“雙師”素質教師來源應多元化,可根據“雙高”建設需要,聘請行(企)業技術技能大師、領軍人才、大師名匠擔任兼職教師,組建專兼結合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也可創新“雙師”教師選聘標準,將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獲獎學生留校任教,充實“雙師”教師隊伍。支持“雙師”素質教師參與各類教學技能競賽或專業技能競賽,通過“以賽促教”促進“雙師”素質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2.完善“雙師”素質教師全程培育體系。“雙高”計劃提出,要“健全教師職前、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體系,促進教師職業發展”。職前培訓可讓新入職教師開始教學任務前到企業進行頂崗學習并完成相應考核,而源自企業的教師則開展教育教學理論培訓并完成考核,從而提升其“雙師”技能。“雙高”職業院校應科學建立完善的“雙師”繼續教育和在職研修培育體系。基于校企合作鼓勵“雙師”教師到企業進行項目研究、技術創新和技術服務等專業化發展訓練。通過構建完善的全過程專業化培育體系,促進“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
3.優化“雙師”素質教師評聘標準。“雙師”素質教師評聘標準,是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的重要基礎,要突顯理論與實踐教學能力,評聘標準制定需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職教理論專家、院校領導和骨干教師、行(企)業專家等多方參與,確保評聘標準科學性、規范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參考教師職稱系列和行業技術職稱級別并結合“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成長規律,認定等級可細分為助級、初級、中級、高級和頂級5 個層級,每個等級應制定相應評聘標準并遵循難度遞增原則,評定考核合格后聘用[9]。
4.搭建“雙師”素質教師政校行企協同培育平臺。“雙高計劃”諸多重大改革發展任務的建設,都需要高水平“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來支撐和多方協同培育,“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需政、校、行、企等多主體協同培育,政府制定“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政策指導文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與院校“聯合建設產業學院、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推動政校企共同參與“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行(企)業與“雙高”院校形成培育共同體,精準對接區域人才需求,破解“雙師”素質教師多方協同培育的難題[10]。
自主發展意識是“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專業化發展除受外部激勵因素約束外,更為重要的是源自教師對自身職業發展規劃的愿景及自主發展的內在需求,以自我激勵為主。可根據“雙高計劃”重點改革發展任務建設需要和“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規劃,構建“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分類發展規劃[1],增強專業化發展自主意識,明確專業化發展目標。
“雙高計劃”是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構建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的重要政策指導,是推動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戰略之策。“雙高”重大改革發展任務對“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雙師”素質教師是建設“雙高計劃”的第一資源,高質量的“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是“雙高建設”的關鍵和基礎。在“雙高計劃”背景下,分析“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內在邏輯和發展路徑,對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