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華 范哲超 徐利明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職業教育教師評價是教育評價的核心內容,受到學者廣泛關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文件明確規定:“深入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工作,進一步調動發揮教師活力動力,推動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本文將借助CiteSpace 軟件,對近20 年職業教育教師評價,以圖形和數據的形式進行分析,研究分析職業教育領域中教師評價的熱點方向和前景展望。
當前文章的數據來源為中國知網文獻數據庫,高級檢索的設定條件修改為:一級主題=中英文擴展(教師評價),二級主題=中英文擴展(職業教育),期刊來源設定為北大核心期刊和南大核心期刊,檢索時間設定為2003-2022 年,共得到文獻490 篇,以RefWorks 格式導出,基本概括了近二十年來職業教育領域中高水平代表性成果評價的教師評價方式[1]。
當前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常用的文獻計量學結合知識圖譜法,數據分析則應用當前主流的可視化分析軟件,版本是CiteSpace.5.5.R2,時間切片區間設置為一年,描繪區間范圍在2003-2022 年間,職業教育教師評價的論文數量、共現詞、聚類、時區分布等可視化知識圖譜,根據該圖譜,剖析職業教育教師評價的研究重點和未來的發展情景[2]。
通過以下年度論文發表數量可以得出,職業教育研究領域論文數量隨著時間變化的規律和趨勢,如圖1 所示。通過趨勢圖可以明顯發現,2003年到2015 年這13 年里,相關論文的發表數量呈逐年穩步遞增的狀態,在2015 年達到發文量高峰:44 篇,13 年里相關論文數量總計267 篇,每年發表論文數量約為21 篇,占論文總量的54%。2015年到2022 年呈現出穩定態勢,保持在40 篇左右(2022 年統計前半年發文量),近幾年職業教育領域中,教師評價逐漸成為學者研究的熱點方向,相關發文量逐年攀升。

圖1 職業教育教師評價發文量分析
關鍵詞是作者提煉出能精準概括文章主題的詞語,是文章作者針對一個或幾個具體研究的學術思想,研究主題和內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煉,并將關鍵詞作為分析研究主題的途徑與方法。通過考察該領域中關鍵詞出現的次數,確定并把握該領域的研究熱點。通過CiteSpace上的“key word(關鍵詞)”功能,可以得到如下圖2 所示的關鍵詞共現圖譜。發現圖譜中的有190 個節點數N,有191 條連線E,網絡密度Density 值為0.0106。在CiteSpace 軟件所構建的關鍵詞共現網絡圖片中,一個節點代表著一個關鍵詞,節點圓圈大小代表關鍵詞出現頻率的高低。中心性是衡量關鍵詞在網絡中地位的重要性,把中心度大于等于0.1 的關鍵詞認定為職業教育研究領域的中心詞語,涵蓋高職院校、職業教育、評價體系、教師評價、評價、教師、職業院校、高職教育、雙師型、教學質量、高職教師。其中,高職院校所出現的頻率是最高的,反應出該詞語在職業教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核心地位,也是引領職業教育領域所有研究成果的核心關鍵詞。此外,鑒于人才培養方案和教育技術的不斷革新、社會需求和學生學情的變化,以評價體系、教師評價、高職教育、雙師型、教學質量等關鍵詞表征職業教育教師評價積極調整,逐步適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節奏。

圖2 職業教育教師評價關鍵詞分析
關鍵詞聚類是對關鍵詞共現圖譜進行擴展,概括提取研究主題,可以直觀地展現其研究領域即聚類區塊,通過區塊可以得出所研究主題的熱點分布狀況。根據關鍵詞聚類分析數據處理結果,生成如下圖3 所示的2003-2022 年職業教育教師評價高頻關鍵詞聚類圖譜。Q 值=0.8065(大于0.3),由此可見聚類團結構突出;S 值=0.938(大于0.7),反映出教師評價聚類效率高且可信性強。

圖3 職業教育教師評價研究聚類分析
對2003-2022 年職業教育高頻關鍵詞的分析,一共產生了9 個聚類:#0 職業教育(聚類0)、#1 高職教育(聚類1)、#2 評價體系(聚類2)、#3 教師評價(聚類3)、#4 高職院校(聚類4)、#5 評價(聚類5)、#6 教學評價(聚類6)、#7 職業院校(聚類7)和#8 中職學校(聚類8)。聚類編號按聚類大小從0 開始,即#0 是最大的聚類,#1 是第二大的聚類,以此類推,因此#0 職業教育(聚類0)是最大的集群,包含的內容和范圍最大。最大的集群(#0)包含21 個成員(輪廓值S=0.973)、第二集群(#1)包含18 個成員(輪廓值S=0.935)、第三集群(#2)包含14 個成員(輪廓值S=0.965)、第四集群(#3)包含14 個成員(輪廓值S=0.948)、第五集群(#4)包含13 個成員(輪廓值S=0.944)、第六集群(#5)包含11 個成員(輪廓值S=0.865)、第七集群(#6)包含10個成員(輪廓值S=0.942)、第八集群(#7)包含9 個成員(輪廓值S=0.852)、第九集群(#8)包含7 個成員(輪廓值S=0.917)。所有聚類平均年份在2009-2016 年,2009 年和2014 年的聚類數最多,聚類個數為2。每個聚類中列出的關鍵詞,是依據TF*IDF 加權算法得到的,每個聚類中的重要性由大到小,從左到右依次排列,聚類分析表明職業教育教師評價是職業教育領域研究成果中熱點研究方向。
將關鍵詞共現圖譜進一步處理,通過Cite-Space軟件可視化界面快捷功能鍵“Burstness”進入突現探測,參數為“The Number of States=2,γ=0.8,Minimum Duration=3”,點擊“View”查看突現探測結果,最終得到2003 - 2022 年職業教育研究的25 個高突現值關鍵詞。突現強度較高的關鍵詞有“教師評價(2.25)”“高職教育(2.92)”“評價(2.27)”“評價體系(3.41)”“啟示(2.6)”“職業能力(2.88)”等,反應研究人員著重關注對應的時間區段的每一個關鍵詞。比較時間跨度長短,持續時間從大到小的分別是“職業院校(7 年)”“評價指標(6 年)”“教師評價(5 年)”“評價體系(5 年)”“啟示(4年)”“職業教育(4 年)”,由此可以得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研究人員著重關注和研究上述關鍵詞。通過研究時間的排序,上述前沿關鍵詞均隨時間推移不斷在變化,整體的演變是階段性的。按照時間階段對職業教育領域的研究前沿進行劃分,選擇該時間段里突出強度很高的關鍵詞進行研究。2007-2012 年為起步期,強度較高的前沿關鍵詞有“教師評價(2.25)”“評價體系(3.41)”和“高職教育(2.92)”;2013-2017 年為發展期,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有“職業能力(2.88)”“教學質量(2.41)”“職業院校(3.58)”和“高職(2.4)”;2018-2021 年為成熟期,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有“評價標準(2.25)”“職業教育(3.43)”“產教融合(2.51)”和“高職教師(1.87)”。
運用CiteSpace 工具軟件,對相關文獻進行主題領域的研究熱點進行演進分析,時間范圍從2003-2022,Year per slice參數設置為1,Top N參數設為25,Node type 參數為Keyword,主題詞聚類演化運行結果如圖4 所示。使用CiteSpace軟件,畫出職業教育教師評價領域關鍵詞的時間線圖譜,研究熱點的時間長短和發展趨勢清晰展現出來。按時間順序排列,關鍵詞的演進圖譜順序是從左向右排列,圖中圓形節點的直徑與對應關鍵詞出現的頻率成正比例關系。該時間軸上關鍵詞的顯示經歷了起伏較大的跨度階段和由少變多的跨度階段,表明對職業教育研究經歷了穩步上升和穩步發展階段。圖中關鍵詞位于時間軸最前端,說明該領域是基于這一關鍵詞開始探究,此后相關研究便均與該關鍵詞相關聯。圖中關鍵詞“高職院校”的節點尺寸最大,說明高職院校是這一領域學者的研究重點和熱點,表明了高職院校對于教師評價研究發展的重要性。

圖4 職業教育教師評價研究演變分析
近20 年來,職業院校教師評價的改革從未間斷,并長期作為職業教育領域中重要的研究領域穩定發展。但職業教育教師評價和普通教育教師評價不能一概而論,應遵循以下標準:1.突出師德師風考核評價;2.應克服唯論文、唯“帽子”、唯學歷、唯獎項、唯項目等傾向;3.完善基本教學工作量和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重點對不同類型教師實踐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評價;4.關注職業培訓、服務區域和行業能力評價,推動職業教育教師評價向縱向發展、深度發展,尋求一條更加科學合理、完善有效的改革之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