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英,吳光興,王俊燕
(山東省濰坊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山東濰坊 261100)
我國社會經濟的前景與畜牧養殖行業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密不可分。畜牧養殖業不僅對解決“三農”問題起著重要作用,還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工作的順利進行。隨著科技的進步,畜牧業對農業發展的影響日益加大。因此,需要通過科學的畜牧獸醫管理工作來提高管理效率,建立更完善的防疫機構,并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以提升他們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有效提升動物疫病檢測和防控能力,從而保障畜牧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繁榮做出重要貢獻。
畜牧獸醫管理是一種綜合性的管理方法,旨在提高畜牧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并保障動物的健康和福利。它涉及畜牧養殖、動物營養、動物健康、疫病預防控制、獸醫藥品應用等多個方面。畜牧獸醫管理的目標是確保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畜牧獸醫管理需要采用科學的技術和方法,包括品種選擇、養殖場的規劃設計、動物營養管理、動物健康管理、疫病預防控制和治療、獸醫藥品應用、健康監管和質量管理。畜牧良種選擇主要是選擇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和市場需求的良種,確保畜牧業的生產效益和動物的健康。養殖規劃和場地設計要做到根據不同品種和場地條件,制定適當的養殖規劃和場地設計方案,建立科學的飼養體系和健康監管系統。動物營養管理要根據不同品種和不同生長階段,制定合理的飼料配方和喂養方法,確保動物獲得足夠的營養和水分。動物健康管理主要是通過加強疫病預防、飲水、環境清潔消毒等措施,確保動物健康,減少疫病發生率。疫病控制和治療說的是對于已經感染病原體的動物,要及時采取相應的疫病控制和治療措施,以減輕對畜牧業的損失。獸醫藥品應用要求在使用獸醫藥品時應遵循合理用藥原則,確保用藥安全、有效和環境友好。健康監管和質量管理是要在養殖場內部建立健康監管和質量管理體系,定期進行檢查和評估,確保畜牧業生產符合相關標準和法規要求。
畜牧獸醫管理與動物疫病防控密切相關,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關系。畜牧獸醫管理旨在保障畜禽養殖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對于保障畜禽產品和畜禽生產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動物疫病會影響畜禽生產,降低畜禽產品產量和質量,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也可能影響人類健康。因此,畜牧獸醫管理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預防和控制動物疫病。畜牧獸醫管理通過多種手段來預防和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如疫苗接種、動物檢疫、環境衛生管理、生產流程管理等。同時,當動物疫病發生時,畜牧獸醫管理也需要及時應對,采取針對性的隔離、消毒、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蔓延。因此,畜牧獸醫管理與動物疫病防控是密切關聯的,畜牧獸醫管理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而動物疫病的防控也是畜牧獸醫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加強畜牧獸醫管理,制定合理的動物疫病防控方案,才能保障畜牧業的健康有序發展[1]。
構建完善的畜牧獸醫管理規范對于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提高畜產品質量和動物福利至關重要。為此應該從制定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和執法、推進標準化建設、提升技術支撐、加強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強化風險評估和應急管理、推動國際合作和交流等幾方面入手。首先,制定和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和完善畜牧獸醫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包括畜牧業發展規劃、動物疫病防控制度、獸藥使用和獸醫執業管理等方面的法規。這有助于明確各方責任和義務,推動畜牧獸醫管理的規范化和有序發展。其次,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加大對畜牧獸醫管理的監督檢查和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健全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及時掌握畜牧獸醫管理情況,發現和處理問題。再次,推進標準化建設。制定和推廣適用的畜牧獸醫管理標準,包括養殖環境、飼養管理、動物營養、疫病防控和獸醫服務等方面的標準。加強對畜牧業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第四,提升科技支撐。加大對畜牧獸醫科技研發的投入,推動科技創新與應用。開展畜牧獸醫技術示范和推廣,提供科學、有效的技術指導和支持。第五,加強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建立健全畜牧獸醫信息平臺,促進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加強與相關部門、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農戶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形成多方參與、協同推進的局面。第六,強化風險評估和應急管理[2]。加強畜牧獸醫疫情監測和風險評估,及時預警和應對重大疫病和突發事件。建立健全畜牧獸醫應急管理機制,加強應急預案和資源準備,提高應對能力和效率。最后,推動國際合作和交流。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借鑒先進經驗和技術,提高畜牧獸醫管理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提升我國畜牧業的國際聲譽和地位。
嚴格落實國家和地方畜牧獸醫政策是保障畜牧獸醫管理能力的關鍵。只有遵循和落實相關政策法規,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和傳播,保障畜禽生產的安全和穩定。一方面,國家和地方應該完善畜牧獸醫政策法規體系,明確相關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措施,加強畜牧獸醫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確保畜牧獸醫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另一方面,畜禽養殖企業和養殖戶也應該自覺遵守相關政策法規,加強自身管理,提高防疫意識,嚴格落實防疫措施,時刻保持畜禽生產環境的清潔和衛生。同時,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該加大對畜牧獸醫管理的宣傳和支持力度,提高公眾對畜牧獸醫工作的重視和知曉程度,共同推動畜牧獸醫管理和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不斷提升。
扎實做好獸藥、屠宰以及飼料、畜產品生產的監督管理,并發揮獸醫職能作用,是確保畜產品質量和動物健康的關鍵。首先,獸藥管理。建立健全獸藥注冊制度,加強對獸藥生產、銷售和使用的監管。要求獸藥企業取得合法許可證,并定期進行質量抽檢。加強獸藥廣告的監管,防止虛假宣傳和誤導消費者。定期開展獸藥殘留監測,確保畜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提供獸醫技術指導和培訓,加強獸藥正確使用的宣傳和教育。其次,屠宰管理。完善屠宰場的管理標準和操作規程,確保屠宰過程符合衛生和安全要求。加強對屠宰場設施、設備和操作人員的監督和檢查,確保屠宰環節的衛生和質量控制。定期進行屠宰產品的抽檢和檢驗,確保符合食品安全和衛生標準。注重加強食品追溯體系建設,確保屠宰產品的可追溯性和源頭管理。再次。飼料管理。制定和實施飼料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飼料生產、銷售和使用的監管。加強飼料添加劑的管理,確保添加劑的安全性和合規性。定期開展飼料中有害物質的檢測和監測,確保飼料的安全性和質量。提供飼養管理指導和培訓,加強農戶對飼料選擇和使用的認識。最后,畜產品生產管理。高度重視畜產品生產企業的監督和檢查,確保生產過程符合衛生和安全要求。定期開展畜產品監督抽檢和檢驗,確保符合食品安全和衛生標準。推動畜產品加工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內部控制和外部審核[3]。
在開展動物疫病防控過程中,基層的獸醫人員應該從多渠道多方式加強對動物疫病防控的有效宣傳,提升養殖群體和社會大眾對動物疫病防控的知曉度。一方面媒體宣傳。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以及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平臺,發布動物疫病防控相關信息。可以制作宣傳片、新聞報道、專欄文章等形式,向公眾傳達疫病防控知識和技術。另一方面舉辦培訓和講座。組織專家學者、獸醫師等進行疫病防控知識的培訓和講座,面向養殖戶、獸醫從業人員、農民合作社等群體。通過現場演示、講解和答疑,提高參與者的疫病防控意識和能力。再一方面發放宣傳資料。制作和發放動物疫病防控宣傳資料,如手冊、海報、宣傳單頁等。可以在畜牧場、獸醫診所、農貿市場等地方發放,以便養殖戶和相關人員隨時查閱和學習。第四,建立官方網站和熱線。建立動物疫病防控的官方網站和熱線電話,提供疫病防控知識、預警信息、政策法規等相關內容。公眾可以通過網站或電話咨詢,獲取準確的信息和指導。第五,社區宣傳活動。在社區內舉辦疫病防控宣傳活動,如健康教育講座、義診活動等。邀請專業人士為居民提供相關知識和服務,增強社區居民對疫病防控的重視和參與度。最后一方面與合作社合作宣傳。與農民合作社、養殖企業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疫病防控宣傳工作。可以通過合作社的培訓會議、宣傳欄、內部通訊等渠道,向養殖群體傳遞疫病防控信息。
總之,加強畜牧獸醫的針對性管理是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的關鍵。通過提高畜牧獸醫的專業素質、加強信息共享和協作合作,以及加強監督和評估,可以更好地應對動物疫病的威脅,保障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夠對相關工作有所啟發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