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騰生布爾
(杭錦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400)
犢牛自身身體機體以及各項器官與系統發育不夠完善,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極易出現各種疫病高發的情況,尤其是腸胃疫病。養牛業長期以來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的傳統產業類型,該地區發展養牛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同時養殖戶的養殖經驗十分豐富。針對現階段犢牛消化不良高發的現狀,需要進一步做好飼養管理,科學防控疫病。
妊娠母牛的科學飼養對于犢牛機體的健康生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妊娠母牛飼養不科學極易造成犢牛生長發育情況不佳。養殖過程中,若是飼養管理不佳,導致母牛難以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則極易造成乳汁的質量下降或是出現疫病高發的情況,自身的代謝紊亂,最終造成初生犢牛機體狀況較差,產下的犢牛體質不佳,后期生長發育受阻。妊娠母牛難以獲得的充足的營養物質,其分泌的乳汁質量會受到影響,犢牛在吮吸后,難以獲得免疫,則極易對犢牛的消化道發育造成影響,誘發消化不良[1]。
犢牛出生后,未及時獲得初乳或吮吸的初乳不足,會導致其自身免疫能力受到影響,制約犢牛的生長發育,更容易受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影響,同時犢牛長時間難以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極易產生異食癖,其容易舔舐生長環境中各種存在病原微生物的物質,對犢牛腸道中的微生物造成影響,導致犢牛出現消化不良的幾率增加。犢牛剛出生后,飼養管理人員會通過人工哺乳的方式幫助犢牛吮吸乳汁,這一過程應注意定時、定量的進行,并且應合理控制乳汁溫度。還應科學控制犢牛養殖中補飼時機與補飼量,若是過早補飼的話,還會對犢牛的消化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反之,若是補飼較晚,會威脅犢牛的生產性能,導致哺乳母牛的生產壓力加大。
若是犢牛生長的欄舍相對較為陰暗潮濕,長時間沒有陽光照射或是通風不佳,則容易造成圈舍中空氣質量差,造成犢牛機體應激的幾率增加。部分飼養管理人員為謀求更高的經濟效益,盲目擴大養殖密度,導致犢牛生長環境不佳、抗病能力下降,最終造成犢牛消化不良問題高發。
部分養殖場為擴大養殖規模或改善犢牛品質,從外地購入犢牛,犢牛在運輸過程中環境比較擁擠或是受到驚嚇、顛簸等,均容易造成消化道疾病高發。
冬春季節或是季節交替的時候,氣溫變化頻繁,天氣忽冷忽熱,犢牛則極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再加上養殖場沒有做好溫濕度控制,更容易造成疾病高發。
結合犢牛消化不良所表現出的癥狀,具體表現為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例,其具體的臨床癥狀如下:急性型病例的會出現食欲下降的情況,無論是母乳吮吸量還是飼料的采食量,均明顯下降,還會出現拒絕采食和吮吸母乳的情況。對犢牛腸胃進行聽診,瘤胃蠕動音明顯減弱,甚至存在無蠕動的情況。左腹部還存在膨脹的情況,觸之堅硬,右腹能夠聽到明顯的腸音,有流水聲。反芻次數大大下降,甚至不反芻。部分病例還存在發熱癥狀,皮膚的溫度不均,眼結膜充血。犢牛還存在腹瀉癥狀,糞便中可能存在未消化的乳塊或是飼料,嚴重時還可能夾雜一些血液。部分病例還可能存在便秘的情況,糞便顏色為深褐色。犢牛腹部有明顯的疼痛感,頻頻回頭望腹,或踢打腹部[2]。
慢性型病例其癥狀稍輕,表現為病例精神狀況不佳,采食量明顯下降,飲水量明顯的升高,體溫變化不明顯,眼結膜發黃,舌苔顏色發白,噯氣伴有惡臭味道。排出水樣糞便,可能存在便秘腹瀉交替出現的情況。
如遇犢牛消化不良疾病,還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治療時,應遵循清腸健胃、消炎補液的原則,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結合犢牛所表現出的各種癥狀,對癥治療。
治療時,首先應清除犢牛胃腸道中存在的內容物,可以讓其服用含有鹽類、油類的緩瀉劑,可以在飼料中加入能夠較好促進其消化的藥物,以促進犢牛腸胃中內容物的排出。
后期,針對犢牛存在的食欲下降情況,可讓其服用干酵母片,能夠較好地進行腸胃調理,優化腸胃中的菌群。前期治療時可適當禁食禁乳,減輕胃腸道負擔。然后可以輔助其進行消化,讓患病牛服用10%稀鹽酸5~10 mL(使用時稀釋20 倍以上),或是胃蛋白酶4 000~8 000IU,即能夠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犢牛腹瀉嚴重出現脫水時,還可以及時服用補液鹽,在葡萄糖中加入氯化鈉、碳酸氫鈉、氯化鉀等,結合患病牛的癥狀,科學控制飼喂量。犢牛若出現心力衰弱,可肌內注射10%安鈉咖10~20 mL,能夠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腹瀉嚴重的還可以肌內注射4%慶大霉素注射液,0.05~0.1 mL/kg·bw,2 次/d,連用3~5 d。內服磺胺脒50 mg/kg·bw,同時配合適量的維生素B 族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糞鏈球菌、酵母菌復合活菌制劑,能較好地緩解癥狀。
另外,可以使用中藥進行治療,遵循健脾益氣的治療原則,促進犢牛脾胃功能的恢復。具體可應用以下方劑進行治療,取白術、黨參、山藥、白扁豆各30 g,神曲、山楂、麥芽各20 g,陳皮、砂仁、澤瀉、薏苡仁、蒼術各158 g,大黃6 g,炙甘草15 g,大棗25 g,混合加水灌服,候溫后灌服,1 劑/d,連用3~5 d,即能夠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同時該方劑的安全性較高,能夠較好地實現標本兼治,促進犢牛免疫力的恢復[3]。
1)優化母牛的飼養管理。養殖過程中,要做好妊娠母牛的飼喂管理,優化其飼喂工作,保證日糧水平。妊娠母牛各個生長階段均應做好飼喂工作,結合實際,對日糧配比做好靈活的調整,尤其是后期階段,胎兒生長發育明顯的加快,更應對妊娠母牛精粗料比例做好科學調整,并保障奶牛能獲得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物質。飼料要由專人添加,定時定量飼喂。增加飼喂量或是改變飼料時,均應循序漸進,避免母牛存在消化道疾病或是免疫力下降的問題。日常還應促進母牛進行適量運動,適當曬太陽,提高免疫力,促進其后期能夠自然分娩,產下健康的犢牛。母牛分娩前,還需為其提供適量的精料,避免出現乳汁過濃等情況,同時做好疾病管理,避免母牛出現乳房炎等疫病高發的情況,提高乳汁的品質。
2)做好犢牛的飼喂管理。犢牛出生后,要保證其在短時間內能夠吮吸到初乳,及時獲得免疫力。后期要做好飼喂工作。通常在犢牛出生后1 周,即應該及時為其添加其他優質飼料,以促進其瘤胃消化機能發育。
犢牛出生后兩周,即可以添加少量適口性良好和易消化的精飼料,注意控制好添加量,循序漸進,逐漸增添。后期可及時為其添加青綠飼料以及礦物質、維生素等。
3)做好牛舍清潔和消毒工作。養殖過程中,還需做好圈舍的消毒清潔工作,及時清理養殖產生的各種污染物,定時更換干凈的墊草,并對養殖產生的污染物做好集中清理,消滅環境中各種致病菌。養殖工作進行時,一旦發現牛疑似出現患病情況,存在食欲下降、反芻停止等癥狀時,要及時予以關注,及時做好隔離工作,并對養殖環境做好徹底的消毒。其他犢牛的生長情況應給予密切的關注,保證能夠及時地發現疫病,及時采取措施。制定科學完善的消毒清潔制度,定期規范做好消毒清潔工作。
4)做好犢牛的引種運輸工作。養殖場應做好引種工作,可采取自繁自養的養殖方式,必要時,進行引種,應明確引種來源地的實際情況,從正規途徑購入高品質犢牛,切忌從太遠的地區購入犢牛。運輸時,做好運輸車輛的消毒,同時控制好運輸密度和運輸車速,避免犢牛受到驚嚇。引進后的犢牛,還應先進行隔離飼養,一段時間后,確定其無攜帶疫病的可能,即可以混群飼養。
5)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鄂爾多斯屬北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區,冬夏寒暑變化大,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8 ℃,冬季最低氣溫可低至-31.4 ℃,全年多盛行西風及北偏西風,養殖過程中若是沒有注意為牛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則極易誘發腸胃疾病。因此,飼養管理人員應加強溫濕度控制,保證圈舍的溫濕度適宜犢牛的生長,降低疫病的發生幾率[4]。
綜上所述,犢牛消化不良是犢牛生長過程中的常見高發疫病類型,導致該疾病出現的病因多樣,養殖過程中,應做好分析探究,對疾病的病因做好探究,提高后期防治工作的針對性。采取多項有效的防控技術,降低犢牛消化不良疾病的發生幾率,推動養殖工作獲得更好的發展。■